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2024美丽中国纪事展:感知地理,看百处文化案例

3月20日,“大地之歌2024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开幕。

3月20日,“大地之歌·2024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开幕。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学院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举办的大型学术展览,展览以“感知地理”作为方法,分享了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00个美丽中国文化实践的案例,分为地方政府提案、未来提案、现场工作坊、感知书展、案例文献库六大板块,呈现出一个文献索引系统。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倡导“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建立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该项目关注发生在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实践的案例,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从生态修复到遗产保护,从社会美育到社群营造……也关注那些坚持理想的实践者和行动者,他们彼此漠不相知,他们各自默默耕耘,他们可能从城市回到乡村,也可能在自己目之所及处做出着微小的改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呈现生动的实践样本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三年以来,对全国范围内推动美丽中国社会创新的艺术文化实践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甄选出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典型案例。

展览中呈现了这些案例,由两条相互对照的文献线索组成,分别以代表性事件串联起美丽中国的发展脉络,以每一个实践者和团体提供的文本、物件、影像资料所形成的个体文献,汇聚出群体实践的叙事框架。

这次一百个新入库的美丽中国实践案例,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从生态修复到遗产保护,从社会美育到社群营造……展现出美丽中国建设的多维探索和多元实践:

有开辟乡村振兴新范式,打造非遗美食足球多元一体新赛事的“贵州村超”;有打造新型聚落群,盘活城乡资源绘制城乡协同新画卷的“丁栅水乡SOHO”;有前瞻性研究成果的地方智库——山西科城带来的“气候变化下的古建保护与文化传承”项目;也有开启中国国内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有从坚持“与造物游”,将艺术性注入科普工作的“东山山海艺术节”;到通过艺术智能装置来展开航天主题的科技反思、人文探索和知识传播的“大航天计划”,还有从坚持少数民族手工艺帮扶,与当地妇女的持续协作的“naze naze织物工作室”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跨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的“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东山山海艺术节 儿童诗石刻鹅卵石


大航天计划“不周山”


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介绍,过去三年间,美丽中国研究院从具体实践中发掘出“存量建筑”“城乡片段”“乡土修复”“地方活化”等艺术新命题,形成了“自然建造”“生态织造”等设计新方法,总结出“山水城乡”四方融合、“文教商旅”四维联动等发展新模式。通过这些新命题、新方法和新模式,艺术界正在逐渐建立起一种艺术参与现实的正向路径,探索出一种以文化振兴推动城市更新、以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以文化艺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其中,很多案例聚焦于手工业。嘉塘妇女手工艺小组于2021年11月成立,是嘉塘草原上一支由妇女组建而成的工作小组,小组现有成员12名,均是玉树市称多县珍秦镇二村社区妇女。在当地政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支持下,妇女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生产出高原特有物种——藏狐系列毛毡手工艺产品,并以此尝试探索社区发展的多元生计途径。

嘉塘妇女手工艺小组制作


嘉塘妇女手工艺小组制作


安口窑是西北著名的千年民间窑口。唐代时安口镇叫红山镇,据说是因为镇西北处有大片的红山崖而得名,明清时叫窑头镇,民国初年则叫安口镇。近些年,陶瓷厂的倒闭使得曾经繁荣的制陶产业岌岌可危,安口窑面临着历史和制陶技艺传承的挑战。安口窑艺术乡建社创始人刘建国和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和口述工作,并向陶瓷行业的专业人士请教,共同寻找矿料、土、瓷片、旧瓷器等实物进行研究,尝试着复兴安口窑的制陶技艺。安口窑艺术乡建社的实践与“美丽中国”理念的“本土唤醒”“场景叙事”“图景示范”“人文自信”等关键词密切相关,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民艺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思考。

安口窑艺术乡建社


艺术在改变着乡村的面貌,也在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爱故乡村歌计划”自2018年发起,通过和村民集体参与的工作方法,来创作自己的村歌。该项目邀请村民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一起讨论村庄大事记,村民们会把村庄的文化历史、变化和向往都写进村歌。发起人孙恒说,“当大家唱村歌时,都会很开心,眼里有光,我想这就是村民们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

展览现场,“爱故乡村歌计划”


“忙罢会”是陕西一项习俗,夏收后农民走亲访友,请戏班唱戏。艺术节也由此得名。犁、耙、叉等农具被“请”进村史馆,以生态、科普、农民肖像为主题的壁画随处可见,各类艺术装置立于田间地头……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乡土大地上,扎下了根。“关中忙罢艺术节”以乡村文化振兴与建设为重点,设置了民俗影展、终南戏剧节、大地生态艺术展、终南乡集、终南乡宴、民俗泥塑工作室计划等活动。

展览现场


关心与当地人的共创共建

在案例调研和研究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聚集了一群投身美丽中国社会工程的“长期主义者”。这是一群兼具实践和创新精神且在各自领域富有远见的思想者,大家通过彼此分享和讨论,逐渐凝聚起了具有社会性、集群性、创造性、持久性的思想力量。

与此同时,伴随着美丽中国年度展览、地方协作中心、主题书展等实践的开展,美丽中国研究院与社会各界的组织、机构及个人密切协作,自发地形成一个满足各方需求的协作网络,而由“实践者网络”“思想者网络”“协作网络”共同勾勒出一张规模宏大、交互通达且不断生长的美丽中国感知地图。

美丽中国案例


美丽中国案例


据悉,展览以“感知地理”作为方法,结合世纪坛艺术中心的放射性展厅结构打造一个环状的、多层次的展陈空间,用经纬交织的地理坐标,定位实践现场。展场外环呈现出一百个美丽中国实践案例,外环内侧墙面上的大幅摄影以黄河、长江的流域和经济带为线索,呈现百姓家园建设的动人瞬间,而展场内的弧形长桌为地方政府提案、未来提案、现场工作坊的展区;内环为协作厅,展出感知地图、实践感知书展和案例文献库。

“椅往情深”:越秀公园碳中和主题园艺术设计提升


中国美术学院介绍,在遴选美丽中国的案例时,原则有三:第一,这些案例都以文化艺术为动因,如果说文化艺术的内核是创造力,那么创造力必须在真实的社会现场展开;第二,这些案例都具有相当的持续性,一方面唯有长期主义才是真实的、负责任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唯有可持续的才是科学的和现实的;第三,这些案例不只有美学品质,更要有伦理价值。其实,我们更关心与当地人的共建共创,更关心艺术家的行动是否调动起当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否激活、塑造了人。

携手的未来

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策划“携手的未来”板块,与一群充满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的同行者,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企业家、农民、工人、学生,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里勾勒出未来轮廓之余,在一次次跨学科的交流组织中彼此启发,共同探索更多新的可能,共同为未来“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展览现场


有的提案关注教育话题:解红燕(大理,云朵幼儿园创始人)的“田野里的创新幼儿园”,聚焦乡村优质学前教育,基于乡村和田野的自然资源,让乡村幼儿园成为真正意义的“终身幼儿园”,让更多农村青少年受益;任钢、杨丹(北京电影学院MFA、全民家庭影像计划发起人)的“用家庭影像介入新时代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以家庭影像为切入点,将家庭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构建家庭教育家风素养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有的提案关注民生热点:温源(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者)的提案提出建立100个安全食品村,让普通中国农民能生产优于欧标的安全食品,利于生态可持续和农业农村发展;李煜(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的提案致力于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通过医疗社区健康的发展,为民众提供预防、快速救治到康复的连贯服务;侯晓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处处都有微花园”,在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微更新更加关注小空间的更新与提升,让生活美学进去寻常百姓家。

有的提案则关于建筑与生态保护:郑方(北京交通大学卓百教授,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总建筑师)积极探索迈向碳中和的未来建筑;刘学颂(北京零废弃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会长)以可持续美学赋能零废弃商业体,开展对系统构建、艺术表达到公众传播的综合探索。宋大昭(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理事长)的提案目标是科学修复太行山燕山生态,“带豹回家”,在修复生活环境的同时,探索山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尝试。

美丽中国提案


有的提案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都凯(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针对城市发展中所容纳的自然空间的历史性保护提出思考,保护城市自然空间的历史性即为保护自然空间荒野状态(生态属性)的历史,是保护人与土地相处模式(生产属性)的历史;在李迪华(北京大学教授)参与式乡村振兴的提案中,他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为对象,提出并实践“乡村更加乡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以人为核心,辅以市场思维,保存文化景观,将人才与财富向乡村聚集,助力美丽国土全域发展,洞察人和万物的生命基因;俞杭英(原子娱乐创始人、知名综艺制作人)在其青年艺术家爆改乡村实验真人秀的狂想计划中将乡村打造为实现梦想的舞台,通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想法进行乡村改造、策划并执行创意活动,以其美学创意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实现文化的复兴和生态的可持续。

美丽中国提案


展览期间,将举办五场地方政府与实践者、思想者对于真实问题的研讨交流及“提案工作坊”活动,聚焦8个话题:社会营造与参与、生态与可持续、数字技术、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地域与品牌、零售与消费、农村与农业、教育与文化传承。本次讨论旨在进一步推动专业领域内优秀实践经验的分享和跨学科思考的碰撞,希望与“美丽中国地方问题”征集相结合,让专业智慧与地方需求直接对话,在实践层面应对切实的问题和挑战。

据介绍,在美丽中国研究院三年来的工作中,许多艺术界同仁们感受到了与“圈内”全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逻辑、另一种价值伦理、另一种对现实的体认,逐渐养成了更切身的历史意识、更深入的社会感知、更鲜活的现实感觉,从中孕育出一种更加辽远深沉的艺术关怀。在美丽中国的旗帜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最前线去实现自我价值和艺术价值;艺术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融入社会进程的“有为之学”。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