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你竟然这么八卦,你祖宗知道吗?

研究表明,制造恶毒八卦的冲动,同样也来自祖先遗传,编写在我们基因中。

八卦,英文是gossip,指别人不在场时闲聊议论别人。

在现代社会,八卦总给人不太好的印象。很多人觉得,八卦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人际关系。他们告诫:"闲谈莫论人非"。但是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却告诉我们,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八卦。八卦的冲动,是进化烙印在我们基因中的天赋,有进化方面的优势。

你竟然这么八卦,你祖宗知道吗?

你是说这个八卦吗???

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教授Lisa Feldman Barrett和她的团队于2011年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八卦的视觉效应”(The Visual Impact of Gossip)。研究发现,八卦不仅改变我们的心理,而且会改变我们的生理,比如我们眼睛的注视方式。

这个研究团队给志愿者观看五组随机选择的陌生人脸照片。每组照片配有一种相应的八卦信息。前两组是关于社会性行为的八卦:第一组全是负面八卦,比如“曾经向同学扔椅子”,“常对人撒谎”之类,第二组都是正面八卦,比如“在商店帮助老奶奶”。另外三组人脸照片也配有信息,但都是与社会交往无关的信息,比如此人生过什么病,喜欢晒太阳之类,无关与他人的互动。

研究者想知道人们是否会对不同的八卦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所以,他们让参与实验者的双眼分别看两个不同的图像。比如左眼看一个人脸,右眼看一个房子。

双眼同时看不同的图像,会产生“双重视觉冲突”(binocular rivalry)。由于人的大脑只能一次处理一种图像,所以有一个图像会被忽略。所以,强迫人眼看不同的图像,会让我们得知人的大脑觉得哪个图像更重要。

实验结果发现,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会强烈注意那些在社会性行为方面有负面八卦的人,比如欺负过别人,危害社会,不诚实,让旁人难堪的那些人。一旦与这些负面传闻相联系,这些人总是会立刻被注意到,即使在实验者的眼睛被干扰的情况下。而与其他类型信息相联的人,如果传闻信息不是关于社会交往的(比如喜欢晒太阳之类),则不会被我们特别关注。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个实验表明:八卦,并不是一种人格缺陷,而是编写在我们基因中的程序,与生俱来。八卦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发展出的一种良性的、自我保护的重要本能。它让我们从同伴处获得信息,从而迅速知道谁安全,谁危险,谁值得信赖,谁不靠谱。

这项研究也说明: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不由自主的对于负面八卦尤其警觉。这让我们注意那些有问题的人,尽量避免他们,从而更好的适应环境和社会。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对于负面八卦更为敏感。新闻传播学中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规律,有着进化上的起源和基因的基础。

你竟然这么八卦,你祖宗知道吗?

八卦与进化

数万年前,一群史前采集狩猎者在树下乘凉。他们谈论着,谁打猎故意跑在后面,谁分肉多拿了,谁和谁睡了,谁又骗了谁。我们的祖先,就这样一边八卦,一边进化;一边八卦,一边步入现代文明。

今天的现代人,依然得益于祖先赐予的这项神奇技能,八卦得不能自已。办公室里谈论谁拍上司马屁,小区里闲聊谁买了新车,校园里议论谁去整容了,微信上声讨谁出轨谁离婚。这么多年,我们依然在一边进化、一边八卦。

心理学家Robert Wright在《道德动物》(Moral Animal) 一书中认为:八卦对于人类的进化至关重要。通过亲身经历来搜集情报,费事费力,还可能有危险。通过八卦就方便多了。通过闲聊,我们可以迅速知道谁可以合作,谁是混蛋,哪里有危险,哪里有机会。

不关心八卦的人,都在进化中付出了代价。由于不能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他们被排挤在圈子之外,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也失去更多交配的机会,基因不容易被留下来。只有那些八卦得最起劲的人,才能获得更多信息,更接近资源,更不容易犯错误,获得更多交配的机会,最终在进化中胜出。按现在的话说:八卦,让我们的祖先“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史前人类八卦得太久,以至于他们的后代,我们现代人几乎意识不到八卦的进化起源——我们八卦得忘乎所以了。

对八卦的内在渴望也造就了固定的故事类型,奠定了人类文学的基因属性:胜利,悲剧,忠诚,背叛,意外横财,飞来横祸等等——这些都是八卦永恒的主题。无论华尔街的商人,阿拉伯的牧民,北京的公务员,还是亚马逊的土著,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八卦相似的话题。八卦有跨越人类文化、种族、地域的普遍魅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特征。

你竟然这么八卦,你祖宗知道吗?

八卦的功能:

八卦帮助人们选择合作伙伴。个人在团体中的名声、口碑、信誉,是他人决定是否与其合作的尺度。而所谓名声、口碑、信誉,无一不是八卦的产物。更有效的合作,让我们的祖先获得更多的食物、安全、健康、和尊重,在团体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在自然选择中胜出。八卦是个人与社群联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分享经验,促进合作,也让人们建立共同的身份认同,获得归属感,明确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

八卦,可以帮助我们在团体中找到盟友,孤立对手。心理学家研究了高中女生的八卦后发现:八卦让人们区分“圈内人”(ingroup)和“圈外人”(outgroup)。很多深入而私密的八卦,人们只在小圈子内分享。而分享私密的八卦,反过来也可以增强人们的亲密程度。就是说,一方面,某些密闻我们只对自己人说;另一方面,一旦开始分享密闻,大家也就成了自己人了。而无缘分享八卦的人,则在团体中被孤立,成了“圈外人”(outgroup)。我们不仅用八卦来“区分”盟友和对手,我们也用它来“制造”盟友和对手。

八卦是人们表达价值观的工具。通过不断评价团体成员,八卦让参与者统一价值观。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行为被赞扬,不符合的受指摘。离八卦越近,越容易感受到流行观点的压力。畏惧流言蜚语一直是个人自我道德约束的重要原因。一个贞洁的寡妇,和一个殉国的烈士,前者惧怕三姑六婆的耳语,后者在意历史学家的八卦。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其实是说“历史的八卦终究可以说我点好话”。对于憋屈的人来说,预期中的八卦甚至成了最后的精神救赎。每一条八卦,都是一种价值观的宣言。

八卦对于女人的择偶,尤其重要。自有人类以来,女人在人类繁衍中的付出和投资,平均比男人大得多。这让她们不得不在择偶方面慎重得多。男人成为父亲,生理上最多只需要十几秒钟;而女人一旦成为母亲,至少要照顾小孩十几年。男女在繁殖中的不对等投入(生物学上叫做“最基本繁殖投入”minimum parental investment),造就了他们在择偶方面的重大行为差异。

这差异也体现在八卦上:男人八卦什么女人能弄到手,主要考虑交配前的问题。女人八卦什么男人靠谱,同时要考虑交配后的问题。在残酷的史前时代,如果父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安全,那么母亲和小孩的基因,都无法保留下来。而八卦,让女人不需要试错,便可获得重要社会信息,在择偶方面作出最优化的选择,避免与错误的人交配,从而避免基因毁灭的灾难后果。

流行的八卦大都是负面消息。同时,人们总是对地位更高、能力更强的人的传闻,更感兴趣。这是因为,关于牛人的负面八卦可以让我们产生满足感。当我们看王宝强的报道时,会本能地想,我虽然没有他有名有钱,但至少我老婆没有出轨呢!义愤与怜悯往往暗中包裹着洋洋自得、沾沾自喜。八卦让我们觉得幸福,让我们认同自己现在的生活。

八卦虽然能够拉近人际关系,但是恶意中伤、毁人名誉的八卦,也可能引起恐惧和憎恨,破坏人际合作。研究表明,制造恶毒八卦的冲动,同样也来自祖先遗传,编写在我们基因中。史前人群往往只有数十人。如果有人地位在你之上,你会很希望听到关于他(她)的负面消息,这样你就可以利用这类八卦来把他(她)踩在脚下,提升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我们心底暗暗的幸灾乐祸,同样有着进化上的起源。

八卦与信息自由

英国心理学家Robin Dunbar发现人的大脑可以有效处理和150人的直接关系。大于这个数字,人脑处理起来就会比较费劲。这个数字,正好是史前采集狩猎者人群的最大规模——直到今天,我们的大脑依旧以祖先的模式进行社交活动。微信群里,如果联系人多于150人,其中一定有些人是我们不太熟悉的。

心理学家Ralf Sommerfeld所作的一个有趣的实验表明:在150人以下的团体中,假如大多数人没有约好欺骗另一些人,那么传闻的来源越多样,参与八卦者越多,由传闻得来的信息就越接近个人的直接观察。也就是说,相互竞争的传闻数量越多,单一传闻中的偏见就越不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八卦越多,就越接近我们的眼见为实。换句话说,在没有强大势力垄断、或者幕后权力操纵信息的情况下,让八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形成一个八卦的自由市场,这对于一个人全面观察事物,其实极为有利。

这也表明: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八卦冲动,并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对于八卦的态度,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是,只有在没有强制权力干扰,信息自由流动、充分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独立、自由、全面的思考,才能理性、公允的对待八卦中的各种复杂信息。换言之,人类并非被关在基因中的囚徒,八卦也可以让我们获得自由与公正——假如我们能正确面对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参考文献:

Larson, Christian. How The Mind Works: Using The Greatest Human Power. Andesite Press (2015).

Miller, Geoffrey. The Mating Mind: How Sexual Choice Shaped the Evolution of Human Nature. Doubleday, 1 edition (2000).

Wright, Robert. The Moral Animal: Why We Are, the Way We Are: The New Science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Vintage, Reprint edition (1995)

Erika H. Siegel, Eliza Bliss-Moreau, and Lisa Feldman Barrett. "The Visual Impact of Gossip." In Science. 2011 Jun 17; 332 (6036): 1446–1448.

Kristina L. McDonald, Martha Putallaz, Christina L. Grimes, Janis B. Kupersmidt, John D. Coie Merrill-Palmer. "Girl Talk: Gossip, Friendship, and Sociometric Status." In Quarterly, Vol. 53, No. 3, SPECIAL ISSUE: Gender and Friendships (July 2007), pp. 381-411.

Ralf D. Sommerfeld, Hans-Jürgen Krambeck, Dirk Semmann, Manfred Milinski. "Gossip as an Alternative for Direct Observation in Games of Indirect Reciprocity."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 104, No. 44 (Oct. 30, 2007), pp. 17435-17440.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