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评

读周晓枫:最好的写作必定提供了一项服务

对我而言,周晓枫的文字,超越了文字本身,为我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服务:唤醒和修复在日常生活中被磨损到过于粗糙的感受系统。

作为一个曾经的文艺青年,我已经很久没有买过纯文学的书了。因为一是没有时间看,二是觉得“磨磨唧唧”没啥用。在我看来,买什么样的书,就是一次无法遮掩的自我评价。

不过最近我陆陆续续在网上买同一本纯文学的书送人,而且还坚持当面帮助对方撕开塑封,折书角标重点,防止对方转送别人或者因为懒而并不真的去阅读。直到我突然发现在一个团结紧张的商务聚会上我生动活泼地介绍读后感长达二十分钟之久,出于一点点残存的社交礼仪,才算给我的推荐欲关上了一道闸门。这本书就是周晓枫新出版的散文集《有如候鸟》。

读周晓枫:最好的写作必定提供了一项服务

《有如候鸟》

作者: 周晓枫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7-9

周晓枫的散文,一向是巴洛克风格的:繁复而精微、华丽而深邃到令人产生一种介于失重和尿急之间的生理反应,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既可以说是全程无尿点,也可以说每行字都是尿点。

这种生理反应,在我阅读这本书中的一篇题为《初洗如婴》的文章时达到顶点:我毫无节制地在家人面前大哭一场。因为她成功触发了我内心一系列的恐惧:恐惧衰老、恐惧死亡、恐惧失去、恐惧分离。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佛教说人生八苦,只不过平日里都是抽象的概念,而在散文家精妙绝伦的文字中,这些概念被精确地制造成了可感知的情绪。而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尖锐的凿子,所雕刻的情绪,简直像是一种固体,有一种硬邦邦的存在感。当我大哭一场之后,也感觉到一种金属被熔化、顺势流走的畅快感:它的存在和消失,都很有分量。

《初洗如婴》,无比精细地描述了一个尚处盛年的女人在面对家族遗传性的阿茨海默症(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症状一点点在自己身上出现时,自己的种种变化。这种病,最残酷之处不是影响人的某种功能,而是要不加预告地偷走你的整个世界。虽然在电影作品中,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这种病已经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很难换位体会到病人的真实状态,也因此对病人的处境,以及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影响产生具体的认知。

但是,周晓枫的文字精确地把我带入到了无比真实的场景之中,比如她这样描述一次医学上称之为“人格解体”的过程:“她在展厅里转着转着,毫无征兆,她想不起自己的家是什么风格的。家在哪个方向,是什么样子呢?瞬间,她丧失了时空的衡量。可能过了三五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她震惊地发现,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顾客穿梭,无人知晓她脚下的基座已被抽空,整个人沦陷到虚无里。她说不出话,不知怎么自救,每一根落下来的秒针都像压死骆驼的稻草,让她有窒息之感。”“突然,她的障碍消失了。家庭关系和社会角色,重新像编织细密的蛛丝,把她捆绑到半空之中。”

很久没有这样痛快地逐字阅读了。

对我而言,周晓枫的文字,超越了文字本身,为我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服务:唤醒和修复在日常生活中被磨损到过于粗糙的感受系统。她用文字制造了一个个感受的通道:好奇?无奈?震撼?陌生感?熟悉感?小小的喜悦?无边的恐惧?只要你走进相应的通道,就像是进入了世界上隔音效果最好的录音棚,可以收听到每一处最细微的变化。当然,更可以听到那些因为自己的粗枝大叶而忽略了的声音。

人是一部认知的机器。重新激活所有细小的感受,就是重启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模式。

对于我而言,因为这篇文章大哭一场之后,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这是作家的功德。因为她让我一眼看穿了自己人生的后半场。让我对各种生活要素进行了一次重新的估价。

当然,自诩为一个后天养成的“战士”,我最喜欢文章末尾的那句话:决斗的枪声尚未响起,命运的刺客还在途中。

虽然拿遍了国内所有的散文大奖,如果要评选世界上最不会销售自己的作家,周晓枫至少可毫无悬念地进入决赛。不使用社交媒体、不愿意配合签售促销炒作上镜,每次出书要印张作者照片,一律都是模模糊糊面目可疑的旅游纪念照——她居然连张正式拍摄的官方照片都没有。这次,索性连张照片都没有。像一只不肯露出真容只认真下蛋的母鸡,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她老老实实全力以赴的写作过程。

而对于这样的作家来说,我们唯一能向她致敬的方式,就是去老老实实地买一本书。(文/脱不花)

本文刊载于20171017《北京青年报》B2版

读周晓枫:最好的写作必定提供了一项服务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