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文化

与名人有关的“京城名木”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北京的古树有五万多棵,是世界上古树最多的城市。这些古树如熠熠闪光的珍宝般遍布全城,举世罕匹。

1971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他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

确实,“名园易建,古木难求。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北京的古树有五万多棵,是世界上古树最多的城市。这些古树如熠熠闪光的珍宝般遍布全城,举世罕匹。而且在这些古树中,有许多还是脍炙人口的“名树”,它们与一些历史名人相得益彰,流传着让人回味的故事。

孔庙的元代“除奸柏”

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成贤街,与国子监(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相联,是元、明、清三代皇帝亲临祭祀孔子的地方。元大德六年(1302年)建,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

与名人有关的“京城名木”

在孔庙大成殿前西侧,巍然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柏树,其浓郁苍翠的巨冠高达20米,虬屈斑驳的粗干周长达530米。据说还是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当皇帝时,由国子监第一任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许衡亲自栽植的所植。这棵古柏已有近700年的历史,现在还是繁枝盘错,树叶繁茂,生气盎然。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一次,丞相严嵩代表嘉靖皇帝到孔庙祭孔,走到这棵柏树下时,空中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一根柏枝被大风吹的高高扬起,正巧打在了严嵩的头前,“啪”地一下把他的乌纱帽掀掉在地。严嵩大惊失色,吓得落荒而走。因为严嵩当时在朝廷中谄幸弄权,贪赃枉法,是权倾一时的大奸臣,人人痛恨。所以大家认为这株古柏树有灵气,能辨人忠奸,说它“严惩奸佞,意欲除之”,从此被称为“除奸柏”。

与曹雪芹有关的“歪脖槐”和“石上柏”

我国清代著名的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晚年时移居北京西郊,住在香山脚下、卧佛寺东南的正白旗村。在“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贫生活境遇中,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著书黄叶村”,写出了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

据专家考证,曹雪芹当时就住在现在的正白旗村39号。在这个39号院的门口,屹立着三棵巨大古槐,根据它们的粗大程度看,应是元槐。特别是门东的一棵歪脖槐,是此院为曹公故居的有力证明之一。因为有关曹公的故居,香山一带的老住户这样唱道:“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

在正白旗村西不远,就是樱桃沟。在樱桃沟的水源头处南边,横卧着一块大石头,远远望去象一个大元宝,人们就叫它“元宝石”。 离元宝石不远,还有一块两丈多高的大青石,青石上寸草不生,唯独孤零零地长着一棵一尺粗细的柏树,当地老百姓把它叫“松”。 这古柏的根须一直穿透石底,扎进石下一处脸盆大的泉水中。老百姓管这一奇景叫“石上松”。

相传曹雪芹住在正白旗村时,经常到樱桃沟游览,他就是看到了这个“石上柏” 的奇观而大受启发,因而才构思出木石奇缘的情节,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写成了木石前盟。在香山的老百姓中流传着几句顺口溜,说:“元宝石,不值钱。石上松,木石缘。” 说的就是这个事。

鲁迅故居的两棵古枣树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时曾居住于阜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现为鲁迅博物馆)。在这个故居内,从外院通向里小院有一条过道,在过道墙旁,矗立着两棵刺向天空的古枣树,它们已生长有100余年了,现在依然旺盛地生长着。

鲁迅先生在散文《秋夜》的一开头就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他还形容这两棵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先生为什么要用重复的和象征性的语言来描写这两棵枣树呢?原来,鲁迅先生是通过对枣树的描写来借物抒怀。枣树的形象,既是鲁迅先生对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者的热情颂歌,同时在字里行间也流露了自己某些孤独和苦闷的心境。这两棵古枣树由于鲁迅先生在《秋夜》中的描写而闻名于世,成为京城名树。以至于许多参观鲁迅故居的游客,都要特意去看一看这两棵枣树。

潭柘寺的“帝王树”和戒台寺的“活动松”

乾隆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皇帝,在位六十年,喜游历、好题诵,北京城里有好几处名胜古迹中的古树,曾受过乾隆皇帝的“御封”。

京西门头沟的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潭柘寺里有一棵唐代银杏,树龄过千岁,树高40多米,遮阴面积600多平米。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就从此树的根部长出一枝新干来。乾隆皇帝在来寺游玩时,下旨御封此树为“帝王树”,这是迄今为止,皇帝对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与帝王树相对的,另有一棵辽代银杏,略小,是后来补种的,与帝王树相配,故而其称为“配王树”,也是乾隆所封。

离潭柘寺不远,即戒台寺,建于唐代。寺内除戒台、辽塔、元塔及其石刻经幢引人注目外,其有五棵奇特的古松更加闻名遐迩,即卧龙松、九龙松、自在松、抱塔松和活动松。五松中尤以活动松最为著名,当游人随便触动该松的任何一枝,全树即摇动起来。乾隆皇帝十分喜爱此松,曾经三游戒台寺为其题诗,现在诗碑上乾隆御题的“活动松”诗仍可清晰阅览。

北海团城里的“王侯将相树”

在北海团城中,有几十株数百年高龄的松柏树,其中有四棵曾被乾隆“封侯拜将”。在团城承光殿东侧,有一棵古油松,高达20多米,相传是金代所植,至今已是八百多年。古松曾为乾隆遮荫纳凉,乾隆就效仿秦始皇游泰山封“五大夫松”的故事,御封这棵古松为“遮荫候”。在在承光殿东侧,矗立着两棵高大的白皮松,也是金代所植,就像两位威武的将军守卫在承光殿前后,所以乾隆也御封它们为“白袍将军”。

与名人有关的“京城名木”

在团城的西侧墙里,过去有一棵名松,它的主干弯曲后向北海湖面探去,犹如蛟龙探海,乾隆封它为“探海侯”。遗憾的是此松后枯死。园林工人于1980年春,又在原址补栽了一棵松树,并通过人工整型,让它的主干弯曲后,仍探视北海。

老舍“丹柿小院”的柿子树

在老北京,因柿树有“事(柿)事(柿)如意”的寓意,所以,很多人家愿在院中种植柿树。我国现代作家老舍故居中,就种有两棵柿子树。

老舍先生(1899年~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解放后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在1966年“文革”中,因不堪凌辱而投太平湖自尽。

老舍先生在北京主要有两处故居,一处是他的出生地。另一处故居位于东城灯市口西街(过去的街名叫“奶滋府”)路北的丰富胡同19号,即现在的“老舍纪念馆”。是老舍先生1950年从国外回来后,一直在北京生活的地方,在故居的北院正房前,有两棵柿树。它们是1954年春天,老舍先生在这个小院中亲手栽下的。每年的深秋,桔红色的大柿子挂满枝头,使人有秋意无限之感。老舍夫人胡洁青女士是画丹青的高手,她经常在柿树下写生画柿。她还给小院起名为“丹柿小院”。这样,“丹柿小院”就成了老舍住宅的代名词 ,这两棵柿子树也成了京城里的“名树”了。

纪晓岚手植的古紫藤

我国古代的文人爱藤,尤其在清代北京,许多文人及官宦人家,都爱在院中搭建藤萝架,栽种紫藤。

在京城现存的古藤中,要数位于虎坊桥的纪晓岚故居门前的古藤最著名了。纪晓岚为清乾隆年间的大学士,《四库全书》的领衔编纂。特别是由于有关电视剧的上演,其大名更是家喻户晓了。据考证,其故居门前的古紫藤为纪公手植,距今已近三百年。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写到此古藤:“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与名人有关的“京城名木”

纪晓岚故居现位于被晋阳饭庄,这架紫藤就在饭庄前院的月亮门里,开花时紫盖如云、香盈庭院,在大堂吃饭就可以看到。“文革”前作家老舍先生在晋阳饭庄吃饭时曾吟诗道:“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厅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前面两句说的是晋阳饭庄的特色晋菜,最后一句说的就是这株纪晓岚手植古藤了。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