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亚洲史概说: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期旧石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自身的极限,人类要想进一步跨入新的文明阶段,就必须产生其他创意,并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

本文摘自《亚洲史概说》,[日]宫崎市定 著,谢辰 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11月

亚洲史概说: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图片来自网络

一、考古学中的亚洲

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根据地质学的假说,以北极为中心出现的巨大冰川使北半球曾四次被冰盖覆盖。从第一冰川期到第四冰川期的这段时期被称为“洪积期”;此后,从第四冰川期结束一直到当代被称为“冲积期”,在这一阶段,地球的气候逐渐变暖。如果假定洪积期开始于距今 55 万年前,那么冲积期的开端则是大约 3.5 万年前。人类祖先可能使用过的石器,不少都是从洪积期的地层中被发掘出来的。这些石器虽然在制作的精细程度上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打制石器,且尚未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些出现于洪积层的石器被通称为“早期旧石器”。

那么,使用这种旧石器的人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为这一问题提供答案的,是从世界各地的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古生人类的骨骼化石。其中最古老的两例发现于东亚的季风地区。由此看来,东亚的海岸地带可能曾是古人类的密集分布地。

1891 年 8 月,考古学家在爪哇岛东北部特里尼尔地区靠近洪积层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类似人类头盖骨和大腿骨的化石。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尽管该头盖骨十分接近猿类,但从其大腿骨的形状来看,其行走方式可能更接近人类,即两手离地,仅以足部的支撑来实现直立。据此,人类学家将这一化石命名为“直立猿人”。不过,这名直立猿人虽已开始直立,但脊背仍很弯曲,且未见其具备使用工具的智能,亦未见周围存在任何使用过明火的迹象。

北京猿人

此后,在大正末年到昭和初年 a,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考古学家从洪积期地层中发掘出了稍有进化的人类化石。该化石骨骼尽管与现在的人类骨骼之间仍有明显的不同,但经证明,相比于类人猿,其形态确实更加接近最初的人类,因此被命为“北京猿人”。北京猿人已经学会使用明火,并能够制作石器,以及加工、利用兽骨。我们通过该头盖骨的发展状态可以推测,北京猿人已具备语言能力,且善于使用右手,而且其下颌骨的形状甚至已经表现出东亚民族的特征。

早期旧石器

从印度的北部到南部,考古学家发现了晚于北京猿人的人类所制作和使用的早期旧石器。其后,人们又在中国华北地区及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较之相对落后的石器物件。可以说,华北地区发掘出的遗留物与出土于西伯利亚的遗留物之间已经有相当明显的差异,而这正是洪积期中期之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分化的明证。也就是说,生活在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这一森林地带的早期人类,为了切割猎物而开始使用打制得十分精巧的尖锐石器,例如石刃、刻刀、尖石等尖状器,并进一步用动物的骨、角、牙制造出骨刀、骨针、牙棒等骨器。而与此相反,生活在中国西北草原地带的人类,由于狩猎活动较少,其石器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就相对落后,尽管他们也开始使用尖状器,但器物的精巧程度低劣得多。此外,由于气候干燥,骨角类器物易因风化作用而遭腐蚀,所以在中国西北地区,骨器的使用终究未能得以流行。

洪积期在第四冰川期告终。在此期间,亚洲的早期石器文明得到了发展,而且毫无疑问的是,在亚洲的西北部,欧、亚两洲的石器文明曾发生过交集。自周口店的北京猿人被发现之后,考古学家未能在亚洲发现其他保存良好的人类骨化石,但是在欧洲发现了许多使用过早期旧石器的人类的骨化石。这些人类在体格上仍与现在的人类有相当明显的差异。例如,即便是时代最晚的尼安德特人,其躯干与腿部、大腿与小腿、脊椎与大腿骨、大腿骨与小腿骨的连接也不呈直线,而是微微弯曲的。

后期旧石器

第四冰川期结束后,北半球的气候逐渐转暖,冲积期由此开始。如果说冲积期是从距今 3.5 万年前开始的,那么此后的约 2 万年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转折期。使用早期旧石器的古生人类虽然在洪积期繁荣一时,在这一时期却走向了衰亡,取而代之的是与现代人类同类型的新人种。他们在这一时期逐步扩展生存范围,遍布全球。在新旧人类交替的冲积期,新人类制造和使用的石器就被称为“后期旧石器”。

后期旧石器的遗迹和遗物在欧洲被大量发现,向我们展现了这一石器文明的独特发展。后期旧石器的做工极为精巧细致,其水平之高超,即便使用现代科技也无法完全仿制;与此相对应,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刻等工艺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具体来说,该时代的人类会使用象牙等材料雕刻裸体人像,或者用绘画工具在自己所居洞穴的内壁上描画犀牛、马、野牛等形象。尽管他们的雕刻尚未摆脱稚拙之气,但在绘画方面,他们学会了使用颜料,能够用一种或数种颜色描画动物的生活景象,其写实手法之精湛令人惊叹。

在亚洲地区,后期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多发现于西伯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尤其是在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附近的马尔他村,那里出土的用象牙雕刻的裸体人像与欧洲各地的类似物品十分相似。此外,发现于印度的洞穴岩石壁画则与同时代位于西班牙的岩石壁画相仿。

新石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期旧石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自身的极限,人类要想进一步跨入新的文明阶段,就必须产生其他创意,并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出于这种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石器文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了。根据前文假定的年代,我们可以推测新石器文明大约始于距今 1.5 万年前。

旧石器无论如何精致巧妙,仍是通过打碎石材或削剥分裂石材制成的,而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学会了将石材研磨成自己需要的形状。可想而知,研磨制成的石器表面光滑,故便于清洗,也便于用绳带连结,并且能够制作出更大的器物。此外,新石器的发掘常常与陶器相伴随,而烧制陶器的出现不仅表明人类逐渐习惯用火直接烧烤食物,而且证明人类为了获得保存和煮制食物的容器,已经掌握了用火烧制陶器的新技术。

作品简介

亚洲史概说: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亚洲史概说》,[日]宫崎市定 著,谢辰 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11月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演进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在书中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