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书摘

超越人类:当人类与科技合二为一

来跟维克多见一面吧,他就是人类未来的样子。

本文摘自《超越人类》,[美]伊芙·赫洛尔德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月版

第一章 当人类与科技合二为一

来跟维克多见一面吧,他就是人类未来的样子。他已经250岁了,但看上去像30岁,感觉也是30岁。他50岁和60岁时得过心脏病,现在用的是人工心脏,其力量和活力足以让他跑马拉松。一个世纪前,他的2型糖尿病 就通过移植人工胰腺治愈了。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膀子,但谁都不知道,因为他装了一条假肢,这条假肢能服从他的每一个念头,而且远比原装的膀子强壮。他戴了一副隐形眼镜,能向他的眼睛提供有关他身体和所处环境的信息流。同时,他还能通过声控,随时连接互联网。倘若不是因为电脑芯片取代了他已老化的视网膜,他可能早在不知多少年前就瞎了。维克多不仅身心健康,而且比他的前辈聪明得多,因为他已通过神经移植增强了脑力、扩大了记忆力,还能下载知识,芯片甚至能帮他做决定。尽管250岁似乎是个老气横秋的年龄,但维克多几乎不用担忧死亡,因为他的整个身体中,有几十亿个小纳米机器人在巡逻。一有细胞因疾病或衰老被破坏,它们便会进行修复,趁DNA的错误尚未造成任何伤害,就将其改正之,癌症细胞一露头便被其摧毁。

虽然维克多能利用高级的医疗技术,但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的许多亲人都已去世,不是不能利用生命延长技术,就是自愿不选择使用这项技术。他一生有数个职业,但都因科技的发展而一个接一个地过时、被淘汰。他有几段婚姻以离婚告终,几个伴侣都在相伴40多年后一个个飘然而去。

他的第一任妻子伊莱恩,是他一生的最爱。两人在大学第一次邂逅时都在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反对采取一切“人工”生物医学干预寿命,争取个人自然生活、衰老、死亡的权利。整整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苦苦思索着“自然”生活的问题,试图按照这样的价值观抚养他们的两个孩子。有一天,维克多心脏病突发,差点儿送命,这令他极为震惊。有好几年,他和伊莱恩为了预防心脏病,穷尽了各种自然途径。他们锻炼身体,只吃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而且,维克多还服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但他的心脏病逐渐恶化。65岁时,他已过早地进入了终末期心力衰竭。维克多的心脏变得过于肥大,患病过程中,心力又大大衰弱了。他一天天感到疲软无力、头晕目眩,呼吸越来越困难。他因腿脚水肿而过粗,几乎寸步难行,躺下后再也无法入睡,肺部积水让他感觉好像要淹死一样。维克多体弱多病,又严重缺乏睡眠,因此生活质量一塌糊涂。伊莱恩的身体则健康得多,对他一直忠诚、呵护有加。

维克多逐渐意识到,他来日不多了,多年疾病缠身,几致伤残,他心里很清楚,只是对此想法感到极为不安。他和伊莱恩婚后十分恩爱,刚刚迎接了第一个孙子辈孩子的降生,维克多对孙女的爱,想亲眼看着她长大的愿望,其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很快,又有一个孙子或孙女快要出生了,维克多很想能够活得够长,能迎接他的到来并去认识他。维克多掂量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到那个时候,已有几百万人接受了人工心脏,完全治愈了心脏病。虽然他一向认为自己不想活到高龄,但他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了某些能从根本上延长生命、可资利用的技术。他们所获得的健康和活力,要比他和伊莱恩享受到的多得多。因为他从不接受心脏起搏器,也不接受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所以心脏病一发不可收拾,身体状况也迅速地每况愈下。很快,他的心脏病专家别无他法,只能协助护理,只要他还能靠与生俱来的心脏撑下去就行。他问心脏病专家能否活着见到即将出生的孙子或孙女时,后者回答说:“可能不行。”

维克多拒绝接受人工心脏,对此,心脏病专家是不赞许的。人工心脏已经完全取代了生物心脏移植,不会被身体排斥,广泛有售,而且比生物心脏持久得多。截至目前,最早的人工心脏移植已经持续了80多年,而且这项技术仍在不断改善。不过,维克多一意孤行。移除自己的自然心脏,代之以一个金属和塑料的电子装置这种做法,令他极为不安。一天夜里,他惊慌失措地叫醒伊莱恩,跟她说他胸口极痛、无法呼吸。伊莱恩立刻打了911,与此同时,维克多已停止了呼吸。

内容简介

超越人类:当人类与科技合二为一

《超越人类》,[美]伊芙·赫洛尔德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月版

随着科学和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寿命延长到数百年,甚至摆脱疾病和死亡的困扰,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象。

在未来的新世界里,是否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技术带来的奇迹?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将如何帮助我们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缺陷”?我们会拥有一个被科技解放的未来,还是成为人工智能的奴仆?

本书作者、美国基因政策研究中心负责人伊芙·赫洛尔德,细致入微地分析了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纳米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细胞、基因疗法和机器人技术的相互关联,医疗技术将如何延长我们的生命,显著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本书既从医生、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角度探讨了医学前沿新技术的发展,也讲述了一些病患勇于尝试还未正式使用的新疗法的故事。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