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现代精神是灵知主义还是对它的第二次克服?沃格林和布鲁门伯格关于现代性的争论

“现代化”(modernization)研究包含或预设了“现代性”(modernity)研究,因为“化”是过程和手段,而“性”——性质或特征——则关乎目的。

2023-06-03

澎湃新闻

在对立与盲从之间:郭廷以的胡适情结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胡适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巨,可谓有目共睹、世所公认。郭廷以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早期开拓者,近年来也不时受到学人注目。

2023-06-02

澎湃新闻

大英博物馆首次聚焦“晚清百态”,他者眼中的隐秘中国

在中国,“漫长”的19世纪从1796年清代嘉庆帝即位,延续到1912年溥仪退位。

2023-06-02

澎湃新闻

陆治《仙山玉洞图》与第五十九福地张公洞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陆治所绘《仙山玉洞图》立轴山水画(图1)。画心部分纵150厘米,横80厘米。

2023-06-02

上博“何以中国”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继去年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后,6月20日,上博将迎来“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2023-06-02

澎湃新闻

尤瓦尔·赫拉利: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操控,可能比你想的更严重

2022年底,一款功能强大的AI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出世,成为全球热议话题。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让人们惊叹的同时,也让“机器取代人脑”“人工智能的威胁与监管”等问题再度成为…

2023-06-01

年轻人的“断亲”,可以理解但值得社会重视

近日,微博上掀起了“年轻人断亲是感性还是理性?”的热议话题,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该话题不仅延伸至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和现代性等领域,还有讨论“断亲能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

2023-06-01

澎湃新闻

从至精至美稀见善本,一窥上博藏宋元古籍概貌

“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为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个大型古籍专题特展,从展出的66部宋元古籍中可一窥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概貌。

2023-06-01

澎湃新闻

“《十万个为什么》成长展”六一开幕,六版图书陪伴孩子成长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收藏了第一至六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2023-06-01

澎湃新闻

抓住“儿童”,思考童年

《儿童与青少年历史期刊》的2008年创刊号中,有一组文章聚焦《年龄作为历史分析的一个范畴》,呼应琼斯科特(Joan Scott)对性别作为历史分析范畴的开创性讨论。

2023-06-01

关注影院:消费空间的物性转型及其审美资本主义批判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谱系中,批判的对象聚焦于作为文本的文化现象或作为内容生产的媒体行业,意在揭示以作品、节目或媒介机构为中心的大众文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隐喻。

2023-05-31

澎湃新闻

“有限的政治姿态”:清遗民夏孙桐末年一瞥

清遗民群体中,夏孙桐(1857-1942)不是特别耀眼的一位。就创造性或争议性而言,他有些淡乎寡味,在近代学术史、思想史、政治史领域似乎都谈不上影响或面目。

2023-05-30

澎湃新闻

如何向公众推荐好书?来看这些“世纪讲书人”是怎么做的

“约翰生是谁?他年少贫穷、其貌不扬,一只眼瞎、一边脸偏瘫,强迫症、抑郁症纷纷找上门;约翰生身材肥胖、声音宏大,跟人吵架的时候一半是用声音去压倒对方,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做…

2023-05-30

澎湃新闻

变与不变:劳动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2023年5月20日,“变与不变:劳动研究的传承与创新”论坛在浙大社会学系举办。会议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兼任教授沈原进行开幕致辞。

2023-05-30

澎湃新闻

布施、慈孝、逾劫成佛:犍陀罗的舍身饲虎本生

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譬若香山”正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至6月15日),展出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藏品203件。

2023-05-29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