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对话“剧作家”莫言:戏剧流派没准也是风水轮流转

莫言作为一位以小说知名世界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第一部真正的未发表的处女作其实是一部名为《离婚》的话剧。

2018-02-05

北京青年报

马原:我不知道啥叫孤独

见到马原,是在岳阳的一次作家会上。正是早上,在酒店的自助餐厅,60多岁的马原特别打眼,清晰的五官、1.84米的身高,比同龄人年轻许多。

2018-02-05

九路马书院

郑天挺95岁女儿口述:父亲在西南联大,我们在北平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郑天挺(18991981)自1924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抗战全面爆发后,郑天挺组织安排北大师生南下,先后任教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历史系。

2018-01-27

澎湃新闻

重要的事情只能通过非常缓慢的过程来实现

这位未来的作家在圣雷莫上学念书,然后在都灵大学的农艺系登记入学,在那里只坚持到了第一次考试。

2018-01-27

未来文学

上山之前的马原

马原现在享受着具体而真实的生活,看好莱坞大片、画画、骑自行车吹海风,为儿子的小脸欣喜……我也为他感到高兴。

2018-01-27

九路马书院

王洞:敬悼余光中, 兼忆蔡思果

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辞世,我是两天后,看了老同学杨庆仪的电邮, 才知道的。

2018-01-22

澎湃新闻

董子豪:在侦探小说上,我尝试做出一点新意

个人心绪与成长历程常常是年轻写作者初始写作的主要题材,1994年出生的年轻写作者董子豪却有一点特别,他的写作开始就抛开了这一环节,而是创作了几个情节丰富、不断推演的中篇故事…

2018-01-22

文学报

食指当年相信的“未来”,就是如今让他懵圈的“当下”

某种程度上说,如今这个生机勃勃,年轻人已不知“蜘蛛网”、“炉台”、“灰烬”、“余烟”为何物的时代,就是食指当年心心念念的“未来”,只是他不太适应了。

2018-01-22

文化有腔调

高晓松:我想成为一个严肃的知识分子

高晓松从不掩饰对周深的喜爱,他说后者的声音不但超越性别,而且超越时代,俨然“一个人的唱诗班”。

2018-01-22

新周刊

那个成全了清华四大导师的人,已经离开我们40年

今天教授何其多,真学问、真性情、真风骨的有几个?2018年1月17日,是吴宓逝世四十周年,我们今天纪念吴宓,也是纪念他那种勇于追求、执着坚定的精神!

2018-01-22

冰川思想库

食指与余秀华之争:两个时空的喊话

老诗人食指批评余秀华成为了近来一个小小的热点。两人不在一个时空和语境下隔空喊话,本没有什么好谈的,但如果考虑到19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路径的转向和诗人群体的处境就颇值得玩…

2018-01-22

澎湃新闻

朱自清先生醉酒说英语

做学问的人老是自卑和自责,绝对不是什么坏事,盲目自大才是可笑的。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把出国留学镀金比喻成为中防止天花的牛痘,胳膊上有了那么一个疤,做学问的便算功…

2018-01-22

收获

帕慕克:写小说是为看待这个世界,去理解不同的人

新作《红发女人》里,少年杰姆跟随挖井人马哈茂德在恩格然小镇挖井。师徒在劳作中逐渐亲如父子,但水迟迟不来,失望的杰姆与流浪剧团的红发女人越走越近。

2018-01-15

澎湃新闻

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追记汪先生

就在新年的第一日,竟如此意外、如此惊人地传来了噩耗,我素所景仰的前辈学人汪先生因遭遇车祸,遽然离世!

2018-01-15

澎湃新闻

阿雷基帕,马里奥略萨的家

这是一个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情况,Arequipa,现在我终于能读出你的名字了阿雷基帕,而且我知道了你原来是秘鲁第二大城市。

2018-01-08

北京晚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