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费孝通谈杨绛

看费叙述时的表情,倒让我理解,十三四岁的年纪,费对杨的好感,与其说是年少轻狂,不如说是对“洋气”的好奇心在作祟。同样可以理解的是,要让一个洋气的女生对土里土气的男生有兴…

2016-09-28

南方周末

梁宗岱:没有自我就永远没有办法成就他者

梁宗岱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对真理与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刚正无畏的高尚人格是他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09-28

澎湃新闻

斯蒂芬·金:我最担心特朗普当总统,不读书使人们思辨能力变差了

对文化的漠视使一个国家中很多人处于无知或半无知状态,他们懒于思考,同时也无法分辨什么是废话,这让特朗普这种政客有了可乘之机

2016-09-28

本站

张弛:五十岁后,写作不靠荷尔蒙不靠天赋

在我看来,青年时代的写作是靠荷尔蒙,中年时代的写作靠才华,五十岁之后的写作,比如我现在,应该摆脱个人化的痕迹,多一些常识,多一些质朴

2016-09-17

中华读书报

余世存:率性的郁达夫

郁达夫的文人心态、孩子心态、浪漫气质、质疑型人格,让他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他有家累,但在外又不断地吃花酒、恋爱。生计压力之大,加剧了他的敏感、神经脆弱、暴露癖和愤世…

2016-09-06

新闻晨报

林西莉:讲不完的汉字王国和古琴故事

从1973年到1988年,林西莉曾花十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讲述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汉字王国》,这本书成为西方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书

2016-09-06

新京报

哈佛精英华裔刘宇昆 拿雨果奖比刘慈欣还早

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我看他翻译的成果,毫无障碍,非常流畅。我很满意。

2016-09-06

华西都市报

阿来对话麦家—— 两个茅奖作家谈文学谈兄弟

近一两年,麦家的小说在海外走红,《解密》英译本,在美、英等21个国家上市。高达15%的版税。《解密》还被收进“企鹅经典”文库,成为继鲁迅、钱钟书之后被收进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

2016-09-06

华西都市报

老舍投湖的种子,在何时埋下?

老舍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立体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他懊恼于自己写出的文字,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十分积极地进行同类型的创作

2016-09-06

澎湃新闻

老舍地标:在北京的日子

1918年9月15日的《京师教育报》第5卷第5号曾刊登了关于老舍的委任令。老舍激动地对母亲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母亲的回答是一连串的眼泪

2016-09-01

北京晚报

李银河: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

最明显的一个贡献就是他(王小波)是比较早的摆脱了所有意识形态的拘束进行纯文学创作。文学实际上是有一根筋线的,作品是在筋线之上还是在筋线之下,不知道的人懵懵懂懂,知道的人…

2016-09-01

北京青年报

余秀华:诗歌写作需要把自己灵魂拿出来

余秀华对诗的喜爱是纯粹的,她称诗歌的写作需要把“自己的灵魂拿出来”,是“心灵上的事业”。尽管外界对其诗作有欣赏,也有质疑,但余秀华称自己写诗没有功利性

2016-08-29

羊城晚报

同为翻译大家,梁宗岱为何不如傅雷名气大?

到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全集,选用了他的《十四行诗》,人们才重新发现他的译作。到今天,对梁宗岱的研究已成为学位论文常见的命题,梁宗岱重新得到了他在文学史上应有…

2016-08-29

澎湃新闻

阿来:写作,为与世界对话

用汉语写作,目的是为了和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进行交流,也是为了把藏族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这是阿来肩上的使命感使然。阿来更习惯把汉语称为“中文”,意思是“中国公民的通用语言…

2016-08-29

光明日报

梁晓声:读书不应该被当成另类和作秀

梁晓声称中国的人口很多,但是喜欢读书的人不多,有时候一个年轻人如果喜欢看书,甚至被当成另类和作秀,这不应该

2016-08-29

京华时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