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人物

冨谷至谈国际化东洋学研究者的养成

冨谷至先生是日本中国史领域的著名学者,精研法制史、简牍学等领域,成果丰硕,现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2022-03-27

澎湃新闻

一封珍藏三十年的书信:追忆周一良教授

周一良先生早年追随陈寅恪大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魏晋南北朝史、中日关系史、敦煌吐鲁番学诸多领域辛勤耕耘,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令人崇敬的学问大家。

2022-03-27

澎湃新闻

司汤达逝世180周年:他的心理描写是那个时代的巅峰

“一八二八年,巴黎。在第二天早上,朋友们来了,他的心情顿时快活起来。一个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看见桌子上有一张空白的账簿本,上面写了一个标题:《于连》。

2022-03-23

澎湃新闻

专访程永新:小说的最高任务是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从1982年走进《收获》到现在,四十年了,程永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面镜子。他推出了写进文学史的“先锋专号”,经手发表了《活着》《妻妾成群》等等名作,他和作家朋友们热火朝天地…

2022-03-22

澎湃新闻

专访作家滕肖澜-谈剧版《心居》:每个上海人都在寻心而居

“房产证一堆拿在手里,扑克牌似的。房子是真金白银,跟它相比,银行里那些存款就不值一提了。别人辛苦一世挣下的‘肉里分’,他买进卖出,一套的差价便抵得上十年工资。

2022-03-21

澎湃新闻

专访诗人凌越:我享受诗歌带来的寂寥的美感

凌越,诗人,评论家,译者。安徽铜陵人,现居广州。著有诗集《尘世之歌》《飘浮的地址》,评论集《寂寞者的观察》《见证者之书》《汗淋淋走过这些词》

2022-03-21

澎湃新闻

收藏家余德耀辞世:用收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史

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艺术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Budi Tek)与病痛抗争六余年后,因胰腺癌晚期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8日在家人的陪伴中病逝于中国香港,享年65岁。

2022-03-19

澎湃新闻

我认识的杨志玖先生

杨志玖先生(1915-2002)我第一次见到杨志玖先生本人,也是1982年在上海警备区招待所召开的《中国历史大辞典》(下简称《大辞典》)主编会议上。

2022-03-18

澎湃新闻

爱憎的纠缠及复仇:鲁迅与阿尔志跋绥夫

倘若说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是五四落潮期对鲁迅发生最重要影响的异域批评家,那么俄罗斯作家阿尔志跋绥夫,则是这个时期对鲁迅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

2022-03-17

忆刘旦宅先生:既坚且柔,可爱可亲

刘旦宅先生(1931年3月-2011年3月)以绘写人物画如红楼人物而驰名。今年3月是刘旦宅先生诞生91周年。

2022-03-17

澎湃新闻

专访刘亮程:作家是时间的魔术师

“江格尔的本巴地方,是幸福的人间天堂。那里人都二十五岁,没有衰老没有死亡。”这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里的美好句子。

2022-03-15

澎湃新闻

王笛&陆大鹏:为民众写史的历史学家

近期,历史学家王笛教授与青年译者陆大鹏做客成都寻麓书馆,从公众史学与微观史视角出发,就历史学家如何为大众写作这个话题,与嘉宾主持人赵琼和现场读者做了一场精彩分享

2022-03-14

澎湃新闻

纽约街头就是他的画布:“遇见”凯斯·哈林

美国街头艺术家凯斯哈林曾谈道:“涂鸦是我见过最美的东西。我想让人们不那么压抑地体会艺术。艺术可以被触摸,感受,甚至操控。艺术并不是那么严肃,高高在上的。”

2022-03-13

澎湃新闻

旧信拾遗:夏鼐先生的伦敦往事

本文作者系夏鼐著《埃及古珠考》中文版译者、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博士。对《埃及古珠考》的翻译不仅仅是翻译一件事,伴随这一工程的还有对夏鼐论文的补遗、注释和版本考释。

2022-03-12

澎湃新闻

凯鲁亚克诞辰一百周年-译者陶跃庆:燃烧的时代

今天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诞辰一百周年。他是“垮掉的一代”的灵魂人物、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

2022-03-12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