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少年初识愁滋味

末代“贵族”追思录 作者:曾国一


  1931年孟夏,九一八前夕。日本鬼子的铁蹄正日益猖狂的践踏着我国神圣的土地,把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逼进苦难的泥潭,在这危难的岁月里,我出生在一个也已开始走向落拓的“贵族”大家庭里。我是曾氏第79代孙〔曾国藩是曾氏第70代孙〕,在中国大陆现存的《曾氏家谱》中,我们是处予“末代”了,解放以后自然就没有人继续再编俢《曾氏家谱》了。我曾祖父〔曾氏第七十六代孙〕是清朝正三品官,当时家族依然还处于贵族的兴盛时期之中,曾祖父来到四川富顺县黄镇铺〔现属自贡市沿滩区的黄石镇〕广置田地,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钦敕大夫弟”。一九四六年的暑假期间,我随十三叔曾有光〔黄埔军校第十五期毕业生〕、弟曾伦一、同学黄栋樑,曾去凭吊过,并小住过一些时日。巍峩殿堂式的建造。三重堂依山层叠,极为壮观。左右两廊、雕樑画栋、庭台楼阁、戏台、水榭。。。。。。不下一、二百间房,巍峨殿堂背靠大山,群山间森林茂密,殿堂前方面临一大遍良田,四外环绕着一条小溪潺潺而逝,给这一大遍良田带来水利之便,在这条清澈见底的碧兰兰的小溪里。群群鱼儿在悠悠水草间追逐嬉游,同学黄栋樑在这碧蓝蓝的小溪里教会了我游泳。。。。。。那巍峨宏伟的“钦敕大夫弟”四外的群山间还残存了一些桂园树、橘子树、柚子树。。。。。。之类,我们去的时候,桂园树上缀满了许许多多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桂园,我们爬上树去摘一些成熟了的来吃。。。。。。虽然人去楼空,当年兴旺景象,依稀尚存。.....几家佃户只住了宏大殿堂的小小一隅,大多房屋都闲置在那里,已经多年无人居住。也无人过问,冷森森的高墙巨柱木钝钝的画栋雕樑使这座古老的城堡死气沉沉,实则已经成为了狐窟兔穴......因为祖父这一辈的弟兄们适逢自流井盐业的一次发展时期,全都到自流井〔当时属于富顺县辖区的一个镇。〕开发盐业生产来了。自流井的盐业生产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迄今还有远在记元之前。一个牧羊女发现了盐卤泉的美丽传说。]因为钻深的井里常常是既有盐卤同时又有天然气,天然气成了熬制盐卤的能源,相辅相成,自流井有世界上第一口钻深超过一千米的深井,因为比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钻深技术更为先进,故尔拥有钻深超千米的技术比其它国家要早一百多年,古老的钻探技术,深井吸卤水的技术,曾经被外国人赞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等等虽历经千百年,其科学性之严谨、其构思之精妙、设计之精美都令人惊叹,这些技术模型、图表。。。。。。都收集在“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里,中国现在共有七个世界级的博物馆,〔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委员会认定〕“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七个中之一。还有一个世界级的博物馆:“中国恐龙博物馆”,也在自贡市。在这“中国恐龙博物馆”里有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奇观”之一的“恐龙群窟奇观”。在小小几百平方米的崖层中,层层迭迭、密密匝匝的堆积了几百具恐龙化石。那是侏罗级时期的各种恐龙的化石群,其种类之众多、数量之巨大、存留之完整、迄今为止,世界上是绝无仅有。菌集其中有陆地的、水生的、能飞的、食草的、食肉的、大的长达数十米、小的不足一米。。。。。。依其原貌发掘并以其原状存留于那地层间。故尔其他尚有侏罗级与之同时的一些古生的动物、植物化石存留于其间。现在已经世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公认为是世界古脊椎动物的重要研究基地。。。。。。某年某日若能破解恐龙灭绝之谜,这里自然是一个难得的实证现场。自建馆三十来年,世界许多国家政要、知名学者、名人富贾前来参观、研究者络绎不绝,参观后无不叹为观止!所以中国现在共有七个世界级博物馆,其中竟有两个在自贡市〔另外五个是北京故宫博物馆,景德镇中国瓷器博物馆。。。。。。〕当时正遇着自流井盐业大发展的时期,祖父一辈的弟兄们去开凿了几口盐井,运气很好,都钻出了水〔盐卤〕钻出了火〔天然气〕。于是很快发展,一个个都渐渐成为盐业富贾。于是在自流井分别自我建造府弟,把在黄镇铺的殿堂式“钦敕大夫弟”弃置在那里了,连去过问一下的闲暇似乎也没有了。。。。。。自流井也很快的从富顺县的一个镇变成一个区,最后发展成为了自贡市。那时候从一千多米以下的深井里去提取盐卤水,使用的是沿袭古老的“地车”〔地辊〕和“天车”的设制。那“天车”高达数十米,实则是用于提取盐卤水的“井架”。然而却是以长仅五、六公分,直径一公分左右的一条条小木棒用一种特殊的交错捆扎方法,以竹篾编织成的细绳捆扎而成。一架天车需要数以万计的这种小木棒,用十万条计的竹篾细绳去捆扎,小木棒互相交错衔接构成圆柱形,下面大,圆柱直径有一、二米,越往上面越小,一直向上捆扎延伸,高达数十米。七、八个这种高达数十米的长锥形体,以井口为中心,棚架在一起,构成了一架巍巍壮观的庞然大物,美其名曰天车!一千多年以前如此架构在当年堪称奇特的成功构想,其构想与著名的都江堰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天车,在今日的自贡市依然四处林立、历经千百年依然巍巍壮观、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地车〔地辊〕乃庞然大物,直径有大到数十米其园周长可达一百多米的,用一千多米长的一条用竹片织编而成的,有杯口大小〔直径七、八厘米〕的粗大篾绳缠绕在那“地车”〔地辊〕外圜,再经过那高达几十米的天车顶端上的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一个小的园车,垂直放下,经过井口,达到一千多米以下的有盐卤水的地层里,去把盐卤水提取上来。那时候的动力用的是水牛,在那庞大的地车〔地辊〕外圜栓上十多条精壮的大水牛,用十多个“使牛匠”驱赶着十多条牛一齐向前小跑着,去把那装满了盐卤水的又长又大的“筒”〔用兰竹作的〕提取上来。每提取一“筒”盐卤水〔多的一“筒”盐卤水可达一、二千斤〕得更换一次牛群。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的更换,所以大的盐井养有的“推水”的牛群往往一百多条。。。。。。那些水牛大多是精壮的牛,然而劳累过度,寿命都不长,死得多,牛肉怎么办?应运而生,造就了自贡市两大“名菜”:其一是“火边子牛肉”,四外驰名,远销海外;另一道是“水煮牛肉”,以麻、辣、烫、鲜、嫩而驰名,也极为脍炙人口。火〔天然气〕、水〔盐卤〕,“水涌火旺”是盐商的期盼,故尔名菜也以“水”、“火”打头。解放以前,各种牛肉食品:掌盘牛肉、麻辣牛肉、五香牛肉。。。。。。可以说是遍地都在卖,所以自贡市的人喜欢吃牛肉由来已久。。。。。。牛太多了,成千上万,牛屎当然就多,牛屎山好大的一匹山,就因用来堆积牛屎而得名,牛屎可以作成很大的“饼”,晒干作燃料,解放前,许多老百姓家就以之煮饭,和藏族用干牛屎作燃料一回事。。。。。。许多“井”和“灶”〔用天然气熬卤制盐的〕规模很大,渐渐的就以其“井”、“灶”之名演变而成为了地名。自贡市最大的三个区,都是以原来的“井”、“灶”之名而演变成为地名的:如最大的市中区名叫自流井〔区〕、其次是贡井〔区〕、洞口井、大安灶成了大安〔区〕,还有太原井、大来井、高山井、小桥井。。。。。。等等地名都是因原有的井名演变而来。那些盐井早已枯竭了停产了废弃了。而那传留下来还将远远传留下去的地名。将会永远铭刻下来它往昔曾经的辉煌!!。。。。。到了父辈,已经兄弟众多,便已经开始“分流”:有坐享清福、不思进取的,有抽雅片烟的,当然依然奋发有为的也不少,父辈中有七人出身于黄浦陆军军官学校。六伯曾鲁是黄浦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系中华民国的知名将军。〔五伯也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时候牺牲在武汉。五伯的后代现在在台湾〕。十三叔曾有光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毕业生,当时六伯曾鲁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训育长〔校长是蒋介石〕。有个堂兄曾权一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九期毕业生,当时曾扩情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训育长。我父亲行七在黄浦陆军军官学校因病辍学,返乡不多时日病逝在家乡。1936年日本鬼子加紧了侵华步伐,抗日战争爆发在即。我时年五岁,那于我是黑色的一年,悲哀和痛苦第一次降临到我幼小的心灵;那于我们这个“贵族”大家庭是加速落拓,走向崩裂的一年。1936年春天,祖父病逝,黑色立即笼罩这走向落拓的“贵族”大家庭,于我这坎坷人生的苦痛折磨亦即从兹开始。祖父的丧事可怕的繁复雍长,在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里,我是长孙,无论祭拜、诵经、法事、过场......一切祭奠的繁琐礼仪我都必须跪在灵堂前。黎明之前震耳的锣鼓声、哀乐声、参和着恐怖的嚎啕声,把我从朦胧中惊醒,全家的女性一大群每天三遍:早上、正午、日落三个时辰都必须一起集中到灵堂前嚎啕大哭一番,“嚎丧哭嫁”是那个年代必不可少的礼仪。锣鼓声、哀乐声几乎是一天到晚都没有停歇的。因为凡是有吊唁的宾客前来,都必须敲锣打鼓、哀乐齐鸣、同时鸣放鞭炮,这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礼仪。。。。。。黎明前、朦胧中,娘急急忙忙的给我穿上粗白布缝制的拖长妥地的孝服,外面还必须罩上一件同样拖长妥地的粗麻布丧服,腰间还得缠上一束粗麻,脚上穿着麻鞋,头上带着粗白布孝帕,再罩上高高的缠绕着粗麻的孝冠,手里拿着孝杖。这也是每个“孝子”都必不可少的服饰。如此全副“武装”之后,急急忙忙的把我推到了灵堂前,从此一跪得跪到夜半三更。多少次疲惫得昏倒在灵堂前。娘噙着泪把我扶起来。稍息片刻又得继续跪下去。谁叫你是长孙呢,弟弟们很小,可以免尽此等孝道。我这五岁之人,不能算大,然而是长孙,代表了一代人,自然是绝对不能豁免的。特别是有客人来吊唁之际,得匍匐于地,待到客人祭奠完毕,还得向客人扣首答礼。这些礼仪对于一个五岁之人,实在是太难以承受的折磨,然而你是长孙,那是不可推委的庄严责任。大概这就是我一生该当去承受无尽的苦难和折磨的起始吧!。。。。。。这样的七七四十九天,于我真是无尽的难熬岁月,那刻骨铭心的长跪,替代了一切热热闹闹的轰轰烈烈的丧事场景。‘跳加官’、‘走过场’里那些‘无常二爷’、‘牛头马面’、以及面目狰狞的魑魅魍魉,整日轰鸣的火炮,星星点点飘走满河的河灯......还记得所有这些少见的场景,在当时社会上也是少见的,在老百姓眼中也是稀奇古怪的,在当时的社会上也堪称盛大的丧事活动。在那样一个大广场上举行之类丧事活动的时候,每次都引来成千的“观众”,热闹异常。乞丐数百成群的每天都来放鞭炮,都来哀嚎,当然也就每天都得给赏钱。。。。。。长跪的痛苦淹没了一切,使得这一切在我的记忆中都淡化了。祖父的丧事给这个也已走向落拓的“贵族”大家庭带来了永久的阴霾,使得它的分裂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这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盛大的一次“封建主义”丧事活动,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封建观念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有“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为人准则。所以对于前辈人的“生养、死葬”视之为恪尽孝道的重要作为。最为重视。这人类社会,越落后,丧事便办的越是隆重。秦始皇死了,除了活人殉葬之外,还要排列成千上万的兵马俑方阵来为之守护。。。。。。历代的皇陵,都构筑得巍巍壮观,而且以大量珍宝殉葬。以活人殉葬之风延续了千百年,不过到了二十世纪,以活人殉葬之风,到是没有再听说过了。但是以珠宝殉葬,以纸人、纸马、纸房子来殉葬,则是葬礼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的内容。祖父的葬礼就埋下了不少珠宝,特别是烧了很多很多的纸人、纸马、纸房子,还烧了很多纸作的金元宝、银元宝。还有"金山","银山"。。。。。现代而今的人死了,依然还有烧纸房子、纸汽车、纸彩色电视机之类的。现在中国大陆的大、中、小城市市面上卖“冥币”的随处可见:一亿元一张的、十亿、百亿。。。。。。的都有。哎!时至今日,二十一世纪了,这也真是中国人的悲哀、可怜、愚蠢、冥顽不灵之一种表现吧!哀哉!!其实一个人死了,“人死如灯灭”吗!火化掉,骨灰投入大海,象邓小平那样。是最好的了。周恩来死了也是立即火化掉。立下遗嘱,骨灰也不保存。结果用飞机在高空随风飞飘,真是“灰飞烟灭”!我死了就这么干。用水晶棺材、金棺材、宝玉棺材。。。。。。去保存一具“臭皮囊”,终究会成为一具木乃伊的,而木乃伊总是感到很难堪的。这人类第一个用水晶棺材以防腐药水泡上尸体企求“永存”的是俄国人列宁。那年月外国人到了苏联。到红场列宁墓去瞻仰列宁的尸体被列为头等大事。有如“朝圣”一般。斯大林死了,也如法炮制把斯大林的尸体放置在列宁的尸体旁边,一起供人瞻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时候,把斯大林的尸体搬走了,只留下了列宁的,中国老百姓叫作“倡坟”,那是一种最大的“报仇泄愤”之举。。。。。。当然现在而今如果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走游一趟红场列宁墓也最多不过一种凭吊古迹的心情而已。过去那种“朝圣”的虔诚恐怕已经无多了吧!这应该说是人类的一种进步。毛泽东死了也同样。花了很多很多的钱修建了纪念堂,用防腐药水把尸体保存在水晶棺材里,企求永存、永恒。那年月,如果去了北京去“朝圣”也当成天大的大事。不过据说那防腐药水不灵。。。。。。邓小平不要人“山呼万岁”!而是“小/平/您/好!”。死了立即“灰飞烟灭”!连骨灰也投入了大海!!这实在是大大的变化和大大的进步!!屈原投水了,岳飞火焚了。然而却永远永远的活在中华民族的心灵!周恩来、邓小平定然也将永远永远的活在中华民族的心灵!

  真是祸不单行,祖父逝世不久,父亲也逝世了。

  祖父的丧事已经把全家累得筋疲力尽。父亲的丧事,在家里的叔父们似乎都畏缩不前。娘是个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的人,大家闺秀,诗词歌赋皆能,平时以贤叔著称,而今此等关键时刻,无它选择,为了使父亲的丧事也办得隆重而不至于草草了事,娘只能也必须挺身而出,走上前台。经办父亲的丧事是娘首次踏入社会。封建社会里女人是只能呆在家里,没有社会地位的,更不用说闯荡社会,去创办事业,那是极为罕见的。也就是这次只能而必须的踏入社会,使得娘初识了这封建社会的复杂、险恶、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社会面貌,为她以后闯荡社会、创办事业奠定了信心和勇气。父亲的丧事在道场、法事之类繁文缛节上大大减少了,然而在规格上毫无逊色于祖父的丧事。娘给在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二厅三处任处长的六伯曾鲁连去唁电,请他返乡主持父亲的丧事,给父亲黄浦军校的同学们发出唁电,给自贡市名门旺族的亲戚们发去唁电......那时候,交通非常的不方便,从南京返回自贡市,在那三十年代里,民用飞机是根本没有的。只有水路和陆路。无论走水路〔朔长江逆行到重庆〕,亦或从京浦铁路北上至武汉,武汉到重庆当时没有铁路,只能乘汽车到重庆,从重庆再乘车,再骑马,始能抵达自贡市,都是迢迢万里长征!六伯和八叔[我父亲行七〕,还有一些黄浦军校的军官们,风尘仆仆的赶回来奔丧,给父亲的丧事增添了许多光耀,然而又不得不尽量的剔减许多的繁文缛节,使能提早六伯的归期。。。。。。我还记得那些风风火火、热热乐乐的场面。。。。。。然而迄今记忆最深的,是娘那篇万言祭文,六伯曾鲁、堂叔曾秩松、舅公李敬素......轮换着读,〔祭文必须由有声望的亲属来读〕个个读得声泪俱下。我记得这是娘以后以之为自慰也自豪的往事之一。两宗丧事之后,在家里的叔婶们早已酝酿的分家计划,便迫不及待的推上了日程。娘已身心疲惫,也不想去和叔婶们去争夺那些身外之物,因此于这分家之事置之度外,任凭叔、婶们去操作。如此一来,盐井、盐灶收益好的股分,良田沃土的田亩都被他们分去了,名贵字画、磁器花瓶、家俱之类也随他们任意地分配。娘只提出了一项要求,希望能分得祖父遗产中的‘十大才子’书和线装书,其实这些书籍已被放置一旁。他们并不看重而娘特别看重的珍贵之物,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这是分家中娘唯一舒心的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