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第一节 交通体制及其治理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一节交通体制及其治理交通体制隋唐时期的交通道路皆是以都城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于全国各地,甚至还可以通到域外有关的国家和部落。这本是以前历代的旧规,隋唐皇朝相继踵行沿袭,愈趋周详。就是地方州郡也各自成为一方交通道路的中心,四周伸延,至于邻封所在,这样层层围绕,相辅相成,使远近成为一体。

  当时交通的发达,还有赖于两代中枢的重视,设置机构,因时治理,使其不至隳毁。隋时于尚书省中设有六部。其兵部尚书属下有驾部侍郎,度支尚书属下有度支侍郎,都官尚书属下有司门侍郎。史文简略,未载其具体职掌。唐承隋制,殆仍因其旧规。唐时驾部所掌就有传驿。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共一千六百四十有三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若地势险阻及须依水草,不必三十里,亦可置驿。每驿皆置驿长,量驿的闲要以定马数和船数。度支所掌乃是转运、征敛、送纳。这都是离不开道路的。度支因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使轻重贵贱、平易险涩,各得其所。司门所掌乃是天下之门及关,所辖有二十六关,分为上、中、下三等,不在其中的关尚非少数。有道路才能设关,设关自是与军事防守有关了。这样的职掌设置,具体入微,故当时交通能够发达,无往不至。不过兹篇论述,仅举其通衢大道,自难涉及所有的关隘。

  运河的开凿和水道的疏通隋唐时期重视交通,更重视交通建设。在这方面隋文帝首先创始,隋炀帝继之,接着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所致力的就是开凿运河。隋文帝所开凿的是由大兴城(即长安城)北引渭水东流至于潼关入黄河的广通渠。这条渠道开凿成功后,关中和渠旁人民都能受益,因而也称为富民渠。后来为了避隋炀帝的名讳,又改称为永通渠。隋文帝为了代陈,还开凿过山阳渎。山阳渎由今江苏淮安县东,向南直达长江,大体是循着东晋南北朝以来不断修整的邗沟的故道。

  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共有四条,就是通济渠、永济渠、邗沟和江南河。通济渠发轫于洛阳,由洛阳西苑引谷、洛水入于黄河。入河之后,又由板渚(今河南荥阳西北,旧汜水东北黄河南岸)分河东南行,透迤入于淮水。通济渠在唐代称为汴渠或汴河。永济渠是于今河南武陟县引沁水东北流,循淇水而北,至今河北静海县独流镇,折而西北行,再西北达于涿郡(治所在今北京)。邗沟的工程自是循文帝的旧绩而为整体的贯通。唐代称这段河道或为漕渠,或为官河。江南河则是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绕太湖之东,直至浙江之滨的余杭(今浙江杭州)。唐武则天时,也曾开凿过湛渠,由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引汴河水入于白沟,直达巨野泽,以通曹(治所在今山东定陶)、兖(治所在今山东兖州)的租赋。此外还有些较小的渠道,如兖州的丰兖渠,歧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昇源渠等,虽都可便利一地的交通,其功效却是有限的。

  至于水道的疏通,使其便于舟楫,则更多有成就,唐宪宗元和年间,严砺在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长举县(今甘肃徽县东南)疏嘉陵江,通漕以馈成州(治所在今甘肃礼县东南)戍兵,路旻在歙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祈门(今安徽祁门)疏阊门滩,以免覆舟。唐懿宗咸通年间,高骈亦曾疏浚由安南(治所在今越南河内)至广州(今广州)的江漕险路,也都方便一方的交通。

  陆路的修筑和治理隋唐时期更注意于陆路的修筑和治理。这里首先提到还是隋炀帝。炀帝不仅开凿了几条运河,而且兴修了几条陆路。其中有由东都洛阳经太行山达于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的驰道,有由榆林(郡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北境东达于蓟(今北京)的御道,还有济源(今属河南)附近太行山上的直道。唐时在道路方面致力的更多,举其著者,则有玄宗开元年间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都督张九龄所开的大庾岭新路(在今广东始兴),德宗贞元年间商州刺史李西华所开的自蓝田(今属陕西)至内乡(今仍为县)的新道,敬宗宝历年间兴元节度使裴度所修的斜谷路,文宗开成年间昭义请开的通太原(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的夷仪山路,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所修的自散关至剑门间的道路,宣宗大中年间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所修的文川谷路,懿宗咸通年间静海节度使高骈在安南凿石通道,名其道为“天威”。其他较小的修治就不必一一枚举。仅就这儿处而论,已可显示出无间南北。都有兴功之处,足见当时对于交通道路的重视。

  道路修整,交通无阻,自必促使沿途都会的繁荣,而繁荣的都会又会促使交通的发展,彼此互为影响,相得益彰。隋唐两代皆以长安为都城,都城为中枢的所在,专绾全国各地,由都城辐射出来的道路亦至为繁多。都城为政治中心,另有经济中心,以之与都城相呼应。隋唐两代的经济中心,厥惟扬州。扬州于今仍为江苏扬州市。隋炀帝时曾一度改称江都郡。兹篇首先论述都城及与都城并列的陪都的交通,接着论述经济中心的扬州,然后依次论述其他都会。隋唐两代地方区划曾一再改易,州郡名称亦时有更动,兹篇所列以唐代前期为主,以归一律。至于以一般州郡为中心向其邻近各地伸延的道路,则已备见《元和郡县图志》所列的“八到”,无容在此赘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