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册)

第四节西夏史料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四节 西夏史料 西夏有专设的史官与修史机构。据夏仁宗时制定的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规定,夏国“史院”位列三品(中品)①。仁宗时担任蕃汉教授的大臣斡道冲,世代掌国史②。天盛十三年(1161),设立翰林学士院,任命焦景颜、王佥等为学士,修撰李氏实录。

  西夏所修实录、国史都没有流传下来。史载西夏献宗时,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知国且亡,谱夏国世次二十卷藏之”③,未见传世。西夏末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入西夏后,收其“遗书”,其中当有西夏的实录、国史等史籍。据明人姚士粦《见只编》记载:“兰溪魏某,客华州王槐野祭酒家,见架上有‘夏国书’,凡阅三旬始遍。”又清人钱谦益《牧斋有学集·黄氏千顷斋藏书记》云:“庆阳李司寇家有西夏实录,其子孔度屡见许而不可得。”近人柯劭忞为戴锡章《西夏纪》所作序中有:“犹忆光绪辛巳(1881),予与福山王文敏公(懿荣)俱客成都。文敏言:有得西夏国史数册者,皆梵字也。属文敏购之,其人秘为鸿宝,不肯售。”据以上记载,西夏的史籍是逐渐散失亡佚的。

  佚失的宋人所著西夏史籍,据今所知有孙巽《夏国枢要》2卷,记西夏“兵屯会要,土地肥硗,井泉涌涸,谷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与夫城池之完缺,风俗之所尚”①。元修《宋史·夏国传》所述帝王谥号、庙号、陵名等,都采自此书。刘温润曾任鄜延都监,驻守延州(今陕西延安),著有《西夏须知》1卷,记载西夏境内杂事,凡15条目②。这两部书大约在清中叶时尚存残本③。此外,宋元人著作的西夏史书尚有存目而无撰者姓名的,有《西夏杂记》④、《西夏事实》、《西夏事宜》等。⑤ 宋人著作中的西夏史料

  由于现存的西夏史料极少,今日研究西夏历史,主要依靠宋人所编的史书中与西夏史事有关的著作。此类著作很多。记载西夏史料最为丰富的,如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后人编辑的西夏史书多取材于此,如果将其中有关的西夏史事摘录成编,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夏编年史。其次,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是现存宋代史料最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其中《兵》、《方域》、《蕃夷》等门类,保存了丰富的西夏史料。托名曾巩撰的《隆平集》、王称《东都事略》,都是宋人著作为夏国作传者,采撷史料较早,且“信而有征”⑥,前者多记载西夏习俗和制度,后者专述西夏立国前后至北宋末与宋朝有关的史事。此外,大量的宋人文集、笔记小说中都有不少的西夏史料,尤其是那些出任过西北边疆或参与处理西夏问题的大臣的文集、笔记,时有珍贵记述,如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张方平《乐全集》、余靖《武溪集》、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笔记如沈括《梦溪笔谈》、司马光《涑水纪闻》、魏泰《东轩笔录》、陈师道《后山谈丛》、田况《儒林公议》、曾布《曾公遗录》等。类书如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政书有彭百川《太平治绩统类》及宋人编的《宋大诏令集》等,都含有各种不同的西夏史料。西夏与辽、金并存,关系密切,辽、金的史籍如《契丹国志》、《大金国志》、《归潜志》、《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都有涉及西夏史事的记载。

   宋、辽、金三史及其他史书、文集中的西夏史料

  元代脱脱主持修撰宋、辽、金三史,各有《夏国传》或《西夏记》、《西夏传》,是与本朝有关的比较集中、比较系统的西夏史事记载。“三史”虽然修于元末,但它主要取材于宋、辽、金三朝的国史、实录、日历及当代著作,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失传,因此“三史”保存的资料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三史”中以《宋史·夏国传》最为详细,内容也较丰富。《辽史·西夏外记》最为简略,内容基本是本纪中有关西夏史事的摘录。《金史·西夏传》主要依据金代历朝实录。此外,“三史”的本纪、志、表、列传中也包含有相关的西夏史事。

  西夏建国前的党项族,早在唐末已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党项族的兴起与建国前的历史,主要见于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的《党项传》,《五代会要》的《党项羌传》及《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史籍中。西夏灭亡后,元代西夏人(唐兀氏)的活动主要见于《元史》及大量的元人文集与有关著作中①。

  汉文史书中的西夏史料,一般说来都是从本朝角度出发,记录与西夏发生关系的史事,不外是和平时期的朝聘、交往和冲突时期的仇杀、战争。对西夏的政治制度、社会阶级结构、生产力水平等方面,记载很少,或语焉不详,这是利用汉文史籍中西夏史料时感到的最大不足。

   西夏文史料

  西夏在元昊建国前夕创制了西夏文字,汉文史书称为“蕃书”。西夏文创制后,元昊“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②。西夏文文献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少。1908年至1909年,沙俄军官柯兹洛夫在黑水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的西夏文书,其中有官私文书、法律文献、语文著作、文学作品、历史、医卜、佛经以及译自汉文或编译成书的汉籍译著③,这些都是第一手的西夏史料。

  政治、法律史料法律著作有六七种,其中《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共20章,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制定的法典,它规定了西夏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家政治机构及国家各阶层所应遵循的准则①。西夏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2)还制定了《新法》和《猪年新法》。军事法典有夏崇宗贞观年间(1101—1113)制定的《贞观玉镜统》。职官制度的记载,有一份《西夏官阶封号表》,列举西夏官阶七品,以及皇后、公主、嫔妃、诸王、国师、文武大臣的封号②。这些都提供了研究西夏国家机构和职官制度的重要资料。

  社会经济史料《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门》中列有国家设立的管理手工业生产的机构司、院有七八种以上。

  西夏文韵书《文海》,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要集》,词书《圣立义海》、《义同一类》③,记载西夏时期的各类词语,反映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都可当作史料来利用。西夏文书《瓜州审判记录》④、《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⑤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夏的社会经济制度。

  文化典籍西夏文献中属于文化方面的典籍最为丰富。字(词)典中除上列几种外,还有《音同》、《五声切韵》,分类词语《三才杂字》,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诗文集《三世属明言文集》、《贤智集》,诗歌《新集金碎掌直文》,故事《新集慈孝记》,格言集《圣立义海》,谚语集《新集锦合辞》等。还有宗教咒语《魔断要语》,法术图《谨■》以及历书、乐器图等①。

  西夏时期曾从汉文或藏文翻译佛教经典,现存的西夏文佛经十分丰富。佛经中译经图及其序跋如实地描绘了西夏译经的场景、组织、规模;列举了译经的时代,译、校者及译经缘起②,是研究西夏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①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2期。原件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

  ②虞集:《道园学古录》卷4《西夏相斡公画像赞》。

  ③《金史》卷134《西夏传赞》;吴广成:《西夏书事》卷42。

  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卷1。

  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2下,参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③《西夏书事》,周郁滨序。

  ④尤袤:《遂初堂书目》。

  ⑤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1。

  ⑥《东都事略》洪迈序。

  ①除《元史》外,较重要者如《蒙古秘史》,柯劭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儿史记》,邵远平《元史类编》,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虞集《道园学古录》,余阙《青阳文集》等著作和文集。

  ②《西夏书事》卷12。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9,景祐三年十二月辛未:“赵元昊自制蕃书十二卷,字画繁冗,屈曲类符箓,教国人纪事悉用蕃书。”

  ③戈尔芭切娃、克恰诺夫编:《西夏文写本和刊本》,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63年版。汉译文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室资料组:《民族史译文集》第3辑,以下简称《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①黄振华:《评苏联近三十年的西夏学研究》。

  ②《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③史金波、白滨、黄振华著:《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西夏]骨勒茂才编:《蕃汉合时掌中珠》,载《嘉草轩丛刊》;又见《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④《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3号,1930年版。

  ⑤黄振华:《西夏天盛二十二年卖地文契考释》,载《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①《西夏文写本和刊本》。

  ②史金波:《西夏译经图解》,《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载《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