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册)

第七十三章夏仁宗任得敬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七十三章 夏仁宗任得敬

  第一节 夏仁宗

  平定叛乱,安抚国民

  夏仁宗(1124—1193),名仁孝。夏崇宗长子,元德六年(1124)九月,曹氏所生。出世时“异光满室”,乾顺妃辽成安公主见后极爱之,请名“仁孝”,常令保姆抱至宫中,爱抚不忍离去。大德五年(1139)六月,乾顺卒,仁孝时年16岁,继立为帝,尊生母曹氏和庶母任氏并立为太后。次年改元大庆,二月,立党项大族之女罔氏为皇后。

  仁孝初立,夏国发生了萧合达叛乱事件。萧合达本辽将领,扈从成安公主来到夏国,因武勇善骑射,乾顺留之,从征多有战功,赐国姓,提升为夏州都统。乾顺背辽附金后,成安公主及世子仁爱相继卒,萧合达遣人赴西域寻访耶律大石未成,遂愤而据夏州城叛。他联络阴山和河东的契丹部族,图谋拥立辽朝的皇室后裔,恢复辽朝。大庆元年(1140)六、七月间,萧合达叛军进围西平府,攻克盐州(今宁夏盐池境),直逼贺兰山,兴州大震。八月,仁孝命静州都统任得敬平叛,任得敬出师顺利,于十月间迅速平定夏州,进攻盐州,萧合达叛军败逃,北奔至黄河口不得渡,被任得敬军捕杀。因平叛有功,任得敬又提升为翔庆军都统军,晋封西平公。大庆二年(1141)六月,仁孝又诛杀了图谋叛投金朝的慕洧、慕溶兄弟。同年八月,群臣为仁孝上尊号“制义去邪”①。

  大庆三年(1142)九月,夏国发生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百钱。大庆四年(1143)三月,都城兴庆府又发生强烈地震,余震“逾月不止,坏官私庐舍,城壁,人畜死者万数”。②四月,夏州发生地裂,黑沙涌出,高达数丈。树木,民居被陷没。由于地震、饥荒造成的灾难,使党项部民难以生存,只有铤而走险,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朝廷。在这一年的七月间,韦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部族人民纷纷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们攻劫州城,州县连连告急。仁孝对面临的灾难和危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他采纳御史大夫苏执义的建议,对遭受地震、地裂灾害严重的兴庆府、夏州地区人民,凡因灾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免租税二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房舍塌毁者令官府帮助修复。同年八月,仁孝采纳枢密承旨苏执礼的建议,实行赈法,对饥荒严重的地区,下令诸州官吏视察,按灾荒轻重程度,使赈济抚恤达于井里。对起义的蕃部,仁孝依靠西平都统军任得敬,采取武装镇压和收买瓦解相结合的办法,逐渐平息了韦州、静州等地起义,唯定州竾浪、富儿二族部民,据险扼守,顽强抵抗达两个月之久。任得敬对蕃部寨民乘夜偷袭,终因寡不敌众,蕃部起义失败,首领哆讹被擒后惨遭杀害。

   以儒治国

  仁孝仰慕汉文化,他继位之后,除着意维持与金朝的友好关系外,仍不忘怀与宋朝的交往。人庆元年(1144)五月,仁孝遣使赴宋朝贺天申节,向宋朝贡献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二十年的聘使往来。同年十二月,又遣使到宋朝贺正旦,贡献金酒器、绫罗、纱縠等物,意在进一步密切同南宋的交往。宋朝的儒家文化对仁孝具有吸引力。早在这一年的六月,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进学的子弟增至3000人,比崇宗朝的“国学”人数增加了十倍。仁孝又于皇宫中设立“小学”,置教授,凡夏宗室子孙自7岁至15岁皆得入学。仁孝与皇后罔氏也经常亲临训导。人庆二年(1145)七月,仁孝更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太学”,他亲自主持“释奠”大礼,又给予师生赏赐。同年,仁孝下令乐官李元儒,参照汉族乐书,结合西夏现行制度,重新修订国家乐律,至人庆五年(1148)五月,历时三年始成,赐名《新律》。①人庆三年三月,仁孝“尊孔子为文宣帝”②,下令州郡建立孔庙,祭祖孔子。四年(1147)八月,仿宋朝制度,实行科举,正式策试举人,立唱名法。又设立“童子科”,逐步完善了通过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次年三月,又建“内学”,仁孝亲自选派名儒主持讲学。天盛三年(1151)十二月,仁孝委任家学深厚,汉文和西夏文字著作丰富的学者斡道冲担任蕃汉学教授。六年九月,借与金朝聘使之便,遣使向金朝购置儒、佛经典。天盛十三年(1161)正月,仁孝于中央机构中设立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人为学士。五月,命王佥等掌管国史,纂修李氏实录。十六年(1164)八月,仁孝追封西夏文字的创制人野利仁荣为广惠王,以表彰他对西夏文化的功绩。仁孝时期是西夏文化的鼎盛时期,大量的文化与学术著作问世,印刷与出版事业十分发达。已发现的仁孝时期的雕版印刷书籍,有诗歌集《月月娱诗》、谚语集《新集锦合辞》、《圣立义海》,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双解辞典《蕃汉合时掌中珠》,韵书《文海宝韵》等。

  仁孝崇信佛教。天盛十一年(1159),仁孝派遣使者到西藏,奉迎迦玛迦举教派的始祖都松钦巴。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赍经像到凉州,仁孝奉其为上师,并组织人力大规模翻译他带来的佛经。仁孝还向西藏粗布寺敬献金缨络、金幢盖等佛塔饰物。仁孝时期佛教发展到大规模的校经时期,现存的西夏时期佛经中属仁孝时期校经的有《悲华经》、《佛说宝雨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宝积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等数十部。乾祐二十年(1189),仁孝派人请来宗律、净戒、玄密国师等,在大度民寺举行盛大法会,一次施散西夏文和汉文佛经达15万卷。

   修订法典

  仁孝提倡以儒治国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天盛年间(1149—1169)仁孝专门组织人员编纂法典,在修订旧有法律的基础上,新修法典定名《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共20卷,用西夏文刻印颁布通行。这是一部参照唐、宋律令,结合西夏实情,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内容的综合性法典。仁孝在位时期,为适应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朝廷和地方的官制机构和吏治建设。人庆二年(1145)六月,仁孝“下诏求直言”。天盛十年(1158)五月,设立铸钱机构,名“通济监”,仁孝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掌监务,所铸有“天盛永宝”钱等。天盛十四年十月,仁孝为便于议事和顾问,将朝廷行政和军事的首脑机关,移置于宫廷中。次年五月,又颁发禁止奢侈的诏令。仁孝重视吏治建设,前朝重臣晋王察哥,常倚战功,作威作福,其年七十,犹妻妾成群,任意抢夺民间宅园。生前仁孝奈何不得,察哥死,仁孝立即下令将其宅园归还原主。当时担任国相的任得敬之弟殿前太尉任得聪,兴庆府尹任得恭二人,倚仗其兄之势弄权、受贿。仁孝得到举报即罢其官。仁孝对鲠直廉介的官吏多重用、保护,翰林学士焦景颜,刚直不阿,他在朝中当面怒斥和揭露权相之弟副都承旨任纯忠的奸行,得到仁孝的支持,并提升焦景颜官兼枢密都承旨。御史中丞热辣公济,见任得敬自恃国丈的身份擅权日甚,上疏请仁孝罢斥其官。任得敬知此欲借故杀害热辣公济,仁孝恐其遭害,即令热辣公济致仕归乡。

   惩办佞臣

  仁孝对佞臣任得敬的忍让与纵容几乎导致了夏国的分裂和灭亡。任得敬本为宋朝西安州通判,投降夏国后,献女为妃,以镇压夏国蕃部之乱和农牧民起义为进身之阶,一路飞黄腾达,由防御使、都统军,进封西平公。入朝为尚书令,中书令,任国相,更进爵为楚王。其出入仪从,几乎与仁孝一样。天盛十七年(1165)五月,任得敬图谋篡权分治,准备把仁孝安置于瓜州(今甘肃安西)和沙州(今甘肃敦煌)一带,自己窃据灵、兴地区,把夏国一分为二。于是任得敬开始征发民夫10万,大筑灵州城,在翔庆军司的驻地修建宫殿。又派出使者携帛书去四川同南宋将领秘密联络。乾祐元年(1170)五月,仁孝被迫接受任得敬的分治要求,准备将夏国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分归任得敬,让他另立王。仁孝在任得敬的胁迫下,又派遣左枢密使浪讹进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出使金朝,为任得敬请求册封。由于金朝的出面干预,仁孝在金朝的支持和援助下,与皇族亲信迅速采取行动,密令其弟仁友等诱捕任得聪、任得仁等。同年八月三十日,仁孝设计诛杀任得敬及其族人党羽,一举粉碎了任得敬的阴谋,并遣使向金朝致谢。乾祐二年(1171)五月,仁孝任命斡道冲为中书令,不久又升为国相。

   附金和宋

  仁孝在位时期,正是辽亡金兴,宋室南渡,夏国处于金朝的包围之中,仁孝采取附金和宋之策。这个时期夏国与金朝聘使往来十分频繁,仁孝既要依附于金朝,又要显示自己乃一国之主的身份。如大庆二年(1141)六月,夏国枢密使慕濬与慕洧兄弟谋叛,欲附金国,被仁孝得知后捕杀。事后仁孝上表金熙宗告知此事,金熙宗责同仁孝专擅之罪,仁孝作例行的告谢。又如天盛元年(1149),金海陵王弑熙宗自立,金遣告哀使到夏国,仁孝不予接见,并责问金使:“圣德皇帝何为见废?”金世宗时,金朝先后关闭了同夏国的保安、兰州、绥德等榷场,仁孝为恢复夏金边市贸易,千方百计讨好金朝,选派工匠织造“百头帐”献给金世宗。夏国继崇宗之后,仁孝也向金朝请求割地。人庆三年(1146)正月,仁孝又从金朝割让得到德威城(今甘肃靖远西)、定边军等沿边土地。夏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甘肃省的大部,陕西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仁孝时期是夏国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

  夏乾祐二十四年(1193)九月二十日,仁孝去世。仁孝在位五十五年,寿命七十岁,他在夏国皇帝中在位最久,寿命最长。谥圣德皇帝,庙号仁宗。

   第二节 任得敬

  任得敬(?—1170),宋朝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通判。夏元德八年(1126)九月,崇宗乾顺进攻西安州,任得敬率民献城降夏,乾顺命权知州事。大德三年(1137),任得敬有女年十七,貌美,使其弟得聪饰以进献,乾顺纳为妃。又擢为静州防御使。

  任妃庄重寡言,待下宽厚有恩,与乾顺曹妃并居,相处融洽,乾顺对她十分喜爱。任得敬自此蓄意使其女立为皇后,常以货财贿赂朝中显贵及宗室掌权者,并买通了御史大夫芭里祖仁。为此芭里祖仁向乾顺上疏言立后事,疏中言:“古者天子娶后,藩国来媵,诸侯一娶九女。盖奉宗庙,广继嗣,阴教之职不可缺,中宫之位不可虚也。伏见陛下两妃并立,位号相夷,而无嫡以统之,则势必近争情,且生妒,岂所以防淫慝塞祸乱乎?今宜择簪绂名家,勋庸世族,素优才行,配合坤仪,庶儿上协神祇之心,下副臣民之望。”①乾顺向众朝臣征询意见,都奉承说,门第才德谁也不及任妃。于是于大德四年(1138)八月,乾顺命芭里祖仁持册立任妃为皇后。升任其父任得敬为静州都统军。

  夏大德五年(1139)六月,乾顺死,子仁孝继位。仁孝尊任后与生母曹妃并为太后。大庆元年(1140)四月,夏国夏州统军萧合达据城叛乱,并联络辽朝旧部围攻灵州,又攻陷盐州,直接威胁都城兴庆府。合达遣人诱任得敬同叛,任得敬善待来人,尽得其虚实,乃向仁孝请兵讨伐夏州。十月,任得敬领兵至夏州,“阴为部署,外示闲暇”,麻痹敌人。一日凌晨,选精兵300突袭夏州,捕捉烽卒,继以骁骑5000疾驰入城,尽获萧合达妻孥,抚谕兵民,开仓赈给。又领兵进攻盐州,与从灵州赶来的合达相遇。任得敬挥众接战,萧合达兵败,北奔至黄河口不得渡,被斩首级。任得敬以功授以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

  大庆四年(1143),西夏发生严重的饥荒与地震灾害。威州、静州、定州等地相继暴发部民起义。任得敬“遣官抚谕诸盗,宥其首恶,解散余党,诸乱渐平”②。对恃险拒守抵抗的部族,乘夜发兵突袭其寨,擒其首领,安抚其族,诸州之乱遂平。任得敬为此居功自傲,在镇任意诛杀僚佐,不听谏劝。此时,任得敬已不甘心屈居州下,更图谋入朝参政。人庆四年(1147)五月,得敬使人上表请求入觐,仁孝欲许,御史大夫热辣公济上疏阻止:“窃见戚臣任得敬上表请朝,其心盖为干政地也。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之不异乎?惟陛下察之。”①中书令濮王仁忠亦言其不可。任得敬又暗中令任太后授意朝臣为他说项,任太后慑于濮王仁忠的威严,从不敢在朝中提起此事。人庆五年(1148)仁忠死,天盛元年(1149)七月,任得敬以金宝珠玉贿赂宗室晋王察哥,请促成入朝事,在察哥的斡旋下,仁孝即令任得敬入朝为尚书令。晋王察哥权倾朝野,任得敬百般谄事,二人十分相投。此后,任得敬越来越受宠于仁孝。次年十月,仁孝又进封得敬为中书令。天盛八年(1156)四月,晋王察哥死。九月,仁孝封任得敬任国相,大权独揽,无所顾忌;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极力在朝中安插亲信。他安排其弟得仁为南院宣徽使,得聪为殿前太尉,得恭为兴庆府尹,侄纯忠为枢密副都丞旨。得聪、得恭二人倚势弄权,贿赂公行,秘书监王举弹劾他们,被罢了官。朝中大臣也多遭到排挤、打击和陷害。大臣蕃汉学教授斡道冲刚介梗直,因得罪任得敬,二十年不得志。御史中丞热辣公济因上疏参得敬,仁孝恐其被害,令致仕归里。任得敬的倒行逆施,连其女任太后也看不下去,“屡戒不听,日以盛满为忧”。天盛十二年(1160)三月,任得敬又进爵为楚王,出入仪从,俨然与仁孝相同。他已经不把仁孝放在眼里,对仁孝尊崇儒学十分厌恶。同年十月,任得敬上疏仁孝“请废学校”,疏称:“经国在乎节俭,化俗贵有权衡。我国介在戎夷,地瘠民贫,耕获甚少。今设多士以任其滥竽,糜廪禄以恣其冗食,所费何资乎?”“望陛下一切罢之。”仁孝不予采纳。

  任得敬欲谋篡权,首先进行分裂活动。天盛十七年(1165)五月,他役使民夫10万大肆修建灵州城,以翔庆军监军司署为基础,营建新的西平宫殿。欲以仁孝安置瓜、沙一带,自己窃据灵、夏腹心之地。时逢盛夏溽暑,役夫劳累不堪,怨声载道。

  任得敬分裂夏国,采取各种方式试探金朝的态度。天盛十八年二月,任得敬以旧属夏国庄浪族之陇逋、庞拜二门违命作乱,向金朝告知将出兵讨灭,金世宗不许。十月,任得敬出兵袭击归附金朝的庄浪族吹折、密臧二族,并掳其人畜、财物。次年三月,夏国遣使贺金朝万春节,以得敬弟武功大夫任得仁为贺节使,意在了解金世宗对袭击庄浪族的反应。同年十二月,任得敬生病,仁孝遣使到金朝为任得敬请医治病。金世宗派医治愈后,仁孝遣谢恩使任得聪至金致谢,任得敬亦附表进礼物致谢。金世宗洞悉任得敬附表进物之意,对夏国使臣说:“得敬自有定分,岂宜紊越!”①遂辞谢不受。任得敬已知金朝不可依靠,又于天盛二十年(1168)五月,遣密使至四川,约宋宣抚使虞允文发兵夹攻西蕃以为己助。七月,任得敬再以帛书约四川出兵时,为夏兵所获,仁孝疑其有异,密献于金。

  任得敬的篡权计划已迫在眉睫,乾祐元年(1170)四月,任太后死,任得敬已无所顾忌。五月,在任得敬的胁迫下,仁孝允许“分国之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与得敬自为国”②,并遣左枢密使浪讹进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到金朝,为任得敬请求封册。焦景颜抗疏求罢行,仁孝不许。

  夏国使臣到金国,金世宗知仁孝为任得敬所迫,对夏使和朝中大臣说:“有国之主,岂肯无故分国与人,此必权臣迫夺,非夏主本意。况夏国称藩已久,一旦迫于贼臣,朕为四海主,宁容此耶?若彼不能自正,则当以兵诛之,不可许也。”①退还夏国贡物,赐仁孝诏书,诏书中称:“今兹请命,事颇靡常,未知措意之由来,续当遣使以询尔。”①任得敬知封册不得,始有惧心,与弟任得仁、任得聪等密谋应变。仁孝此时恃金为助,也暗中聚兵,于乾祐元年(1170)八月三十日,讨杀任得敬,诛其党羽。遣使到金朝奏报。次年十一月,在外驻镇的任得敬侄任纯忠,逃往金国北境,被当地部族杀死。外戚任得敬的阴谋彻底失败。

  

  ①《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②《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①《西夏书事》卷36。

  ②《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①《西夏书事》卷35。

  ②《西夏书事》卷35。

  ①《西夏书事》卷36。

  ①《西夏书事》卷37。

  ②《西夏书事》卷37。

  ①《西夏书事》卷3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