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中古时代·元时期(上册)

第一节草原兀鲁思的分封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一节 草原兀鲁思的分封

  成吉思汗把大蒙古国看作是“黄金家族”的共同家产。“太祖皇帝初起北方时节,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①成吉思汗建国后不久,首先在自己的亲族中进

  

  

  

  行了分封。

  按照蒙古游牧贵族的古老传统,每个儿子都可以从父亲的遗产中分到一份,这就是“忽必”(Qubi),蒙古语义为“份子”①,包括人户和封地两个内容。成吉思汗采用“忽必”这一分封方式,首先给自己的母亲、弟弟和儿子分了人户。他们领受的人户,见左表。

  上表所列成吉思汗诸子诸弟受封户数,虽然《元朝秘史》与《史集》记载有较大差异,但它反映了成吉思汗通过“忽必”方式分封民户的基本史实②。

  大约在1214年成吉思汗南征金朝以前,分封了诸弟领地③。拙赤合撒儿的封地在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今呼伦湖)和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一带。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与拙赤合撒儿的封地紧紧相连,从额尔古纳河以东、海拉尔河以南一直到今贝尔湖、哈拉哈河一带,后来又扩展到大兴安岭以东,延伸到塔兀儿河(今洮儿河)、那兀江(今嫩江)、松花江流域。铁木哥斡赤斤封地哈拉哈河以南地区,是合赤温后王按赤台的封地,即在兀鲁灰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尔盖河)和合兰真沙陀一带,北接别里古台封地,东至合剌温山(大兴安岭南脉),南抵胡卢忽儿河(在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别里古台的封地在斡难河、怯绿连河中游之地,南与按赤台封地为邻。以上四家的封地位于蒙古高原以东,故称为“东道诸王”。

  西征以后,成吉思汗再把蒙古高原以西的疆土分封给诸子。术赤的封地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以西,今咸海、里海之北,远及钦察草原。察合台的封地在别失八里(今新疆济木萨尔境内)以西,迄于阿姆河。窝阔台的封地在叶迷立河(今新疆额敏河)流域和按台山(今阿尔泰山)一带。以上三家诸王称为“西道诸王”。遵循“幼子守产”的蒙古习俗,幼子拖雷继承了从克鲁伦河至按台山的成吉思汗的“大营盘”。

  成吉思汗对功臣贵戚采取了“莎余儿合勒”(Soyurqal)的分封方式,蒙古语莎余儿合勒,义为“恩赐”。成吉思汗建国后,采取这种方式委任了九十五个千户长。这种恩赐也给予主动归顺的部落首领和驸马。一些强大的姻亲部族如弘吉剌、汪古等虽被分封为几个千户,但它们基本上按照原来的部族形成独立的封建领地。

  诸王的分地,也称作兀鲁思(ulus)。这一蒙古语词,意为“人众”,也可译作“人民——分地”,到后来,兀鲁思又有“人民——国家”的意义了。成吉思汗对草原兀鲁思的分封,奠定了大蒙古国分封制度的基础。

  分封诸王的“忽必”和赐予千户长的“莎余儿合勒”,两者虽在名分和权位方面有差别,但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千户。千户是大蒙古国的基本军事、行政单位。千户之下,是百户、十户。每个千户都有自己的牧地(蒙古语嫩秃黑,Nuntuq,元译营盘草地)。据卢勃鲁克记述:“每一个首领,根据他管辖下人数的多少知道他的牧场的界线,并知道在冬、夏、春、秋四季到哪里去放牧他的牛、羊。”①千户长在自己的“嫩秃黑”的范围内有权指定属民在一定的地域内游牧,也可以封禁一定的地域。在千户管辖下的属民对领主保持着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根据成吉思汗颁发的大札撒,“人们只能留在指定的百户、千户或十户内,不得转移到另一单位去,也不得到别的地方寻求庇护”②。属民要为领主承担沉重的赋税、差役和兵役。“其民户皆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马奶为差发。盖鞑人分管草地,各出差发,贵贱无有一人得免者。”③

  

  ①《元典章》卷九《吏部》三《改正投下达鲁花赤》。

  ①《元朝秘史》第23、203、242节。

  ②杉山正明认为,《史集》所记成吉思汗诸子诸弟受封千户数大致与《元史·食 货志》诸王食邑户数相应成正比。《秘史》的数字则完全没有这种对应关系, 因此《史集》所记较为可靠(《蒙古帝国之原像——成吉思汗家族分封》,《东 洋史研究》37卷1号,1977年)。

  ③关于成吉思汗分封诸弟领地的时间,王国维认为在西征以前。(《黑鞑事略 笺证》,王国维遗书本)杉山正明则认为,成吉思汗分封诸子诸弟的民户和牧 地是同时进行的,都在1207—1211年之间(见上引文)。

  ①道森编:《出使蒙古记》,吕浦译,周良霄注本,页112。

  ②《世界征服者史》,上册,页34。

  ③《黑鞑事略》,王国维遗书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