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上册)

第四节 采矿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四节 采矿 探矿知识

  关于银矿苗,宋应星的说法是:“凡土内银苗,或有黄色碎石,或土隙石缝有乱丝形状,此即去矿不远矣。”④关于煤的勘探,宋应星说:“凡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①在《庚辛玉册》中,还记载了根据地表植物找矿的事例,书中写道:“透山根,似蔓菁而紫,含金气;石杨柳含银气;马齿苋含汞气;艾、蒿、粟、麦含铅、锡之气;酸菜、三叶酸含铜气。”② 坑采技术

  关于银矿的开采,明人陆容记载:“矿匠采矿,如虫蠹木,或深数丈,或数十丈,或数百丈,随其浅深,断绝方止。旧取矿,携尖铁及铁锤竭力击之,凡数十下仅得一片。今不用锤尖,惟烧爆得矿。”③同一书中,讲铜的开采方法与银的开采方法稍有不同。“采铜法,先用大片柴,不计段数,装叠有矿之地,发火烧一夜,令矿脉柔脆。次日火气稍歇,作匠方可入身,动锤尖采打。凡一人一日之力,可得矿二十斤,或二十四五斤。”

  云南保山玛瑙山开采玛瑙的旧矿井巷道“高四五尺,阔三尺,以巨木为桥圈支架于下,若桥梁之巩,间尺余辄支架之。其入甚深,有木朽而石压者,上透为明洞”④。这反映了明代巷道支护的情况。

  关于煤的开采,《天工开物》写道:“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见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出,人从其下施钁拾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支板,以防压崩。”①这里讲的排除井下毒气的方法比宋代孔平仲记载的躲避法有了很大的进步,由被动躲避进步到主动排除。排除的方法就地取材,简单易行。

   井采技术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四川射洪县人马骥写了一篇《盐井图说》,详细叙述了盐井开凿技术②。马骥的记载比宋人的记载详细很多。按施工顺序大致有以下几项技术内容:(1)勘察井位;(2)开井口和准备钻凿工具;(3)竖井架,凿大窍;(4)清孔及竹筒桶的用法;(5)下套管;(6)凿小窍;(7)测量井水含盐度;(8)树立提卤井架;(9)吸卤及其机械装置;(10)处理井场事故。从马骥的记载中,读者不难看出,明代盐井钻凿技术在宋代卓筒井的基础上又有较大进步③。此外,在《天工开物》中,也有井采技术的记载④,但不如马骥记载的详细。

  

  ④《天工开物》卷十四。

  ①《天工开物》卷十一。

  ②见《本草纲目》卷九。

  ③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四。

  ④《徐霞客游记》卷十八。

  ①《天工开物》卷十一。

  ②原著已佚,《蜀中广记》卷六六及《天下郡国利病书》“蜀中方物纪”有引文。

  ③彭久松、李芝:《〈盐井赋〉初探》,《文物》1977年1期。

  ④《天工开物》卷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