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

第七章 郑和 第一节 哈只世家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七章 郑和 第一节 哈只世家 郑和(1371—1434),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原姓马,小名三保,人称三保(宝)太监。曾祖父叫拜颜,娶马氏;祖父称哈只,娶温氏;父亲称马哈只,也娶温氏。祖父和父亲都曾前往麦加朝觐,故有“哈只”之称,受到乡里的敬重。郑和弟兄二人,哥哥叫文铭(或作文明),还有四个姐妹,其事迹不详。

  洪武十五年(1382),郑和十二岁时父亲病故,他投靠燕王朱棣,做了宦官。在燕王藩邸里,郑和的聪明才干受到赏识。建文元年(1399),他二十九岁,从燕王举兵,出入阵战,多建奇功。燕王称帝后,因功擢内官监太监,主管宫室陵墓的建造,采办宫廷婚丧礼仪所需珍宝、香料及珍奇异物等事宜。永乐二年(1404)正月初一,被赐姓“郑”。

  郑和经事成祖、仁宗、宣宗三朝,七次奉使远航,历南海及印度洋沿岸三十余国,行程十万余里,时近三十年。仁宗时,曾任南京守备太监。宣德九年(1434)病逝于古里。终年六十四岁,赐葬于南京的牛首山。①郑和死后,至今南洋各国人民仍旧奉他为神,立庙祭祀,香火不衰。

  

  ①本文系采自《回族人物志》第二册第21卷《郑和》。本文所引资料,主要依据《明史·郑和传》,《明太宗实录》卷一六八、一七○、一八二;《天妃之神灵应记》、《通番事迹碑》;并参考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第十章《郑和之下西洋》。

  ①关于郑和墓,据明天顺元年(1457)佚名氏所撰《非幻庵香火圣像记》记载,认为郑和是第七次下西洋归国途中,于宜德八年四月初逝于古里;同治《上江两县志》也记载,卒于古里,赐葬牛首山。按此两说,郑和亡于古里,葬在国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