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上册)

第八章 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八章 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中法战争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

  同治以后,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它们为了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夺取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日益尖锐起来,远东地区成了它们激烈争夺的对象。美、日、英、俄、法、德都把侵略的黑手伸进中国广大边疆地区,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严重危机。

  美国早有侵占中国台湾的野心。咸丰三年(1853),美国海军舰队窜到台湾,并向美国政府建议占领台湾作为海军根据地。同治六年(1867),美国借口失事船只“罗佛”号的水手在台湾遇害,派军舰侵略台湾,在台湾南部的琅■(今恒春)登陆。高山族人民给予迎头痛击,打走了美国侵略军。

  日本也有侵略中国台湾的野心。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5000余人侵略台湾。日兵在琅■劫掠焚杀,当地高山族和汉族人民据守险要,顽强抵御。日本侵略军遭到伤亡,无法前进。清廷在跟日本交涉的同时,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部署防务。但是,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清廷被迫与日本订立《台事专条》(即中日《北京专约》),以赔偿白银50万两作为日本撤兵的条件。

  英国在同治年间不断派人以游历、探险为名,进入中国云南、西藏侦察。同治十三年(1874),英国派军官柏郎(H.A.Browne)率领近200人的武装部队从缅甸出发,到云南探测路线;驻北京英国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A.R.Margary)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接应。光绪元年(1875),马嘉理等率领武装部队侵入云南省腾越地区。当地景颇等族人民立即予以阻拦,马嘉理竟然开枪行凶。群众激于义愤,打死马嘉理,把侵略军赶出云南。英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提出种种勒索。光绪二年,清廷在英国的胁迫下,派李鸿章与英国代表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烟台条约》和《入藏探路专条》。条约除规定“赔款”、“惩凶”、“道歉”之外,还允许英国可派人到云南“调查”通商情况,并可派人由中国内地经西藏到印度,或由印度进入西藏,探访路程;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等。

  《烟台条约》签订后,英国根据其中的另议专条规定,一再要派人进入西藏,进行侵略活动。西藏人民和一部分地方官员,坚决拒绝侵略者入藏。光绪十四年(1888),英国悍然发动对西藏的侵略战争,向隆吐山进攻。西藏爱国军民誓死抵御,在打击了侵略军后转移至亚东山谷。腐败的清廷一味妥协求和,不准西藏爱国军民反抗,罢黜了支持抗英斗争的驻藏大臣,使英军得以继续进犯。光绪十六年(1890),清廷与英国谈判,划定中国和哲孟雄(锡金)的边界。光绪十九年(1893),清廷与英国又订立《藏印续约》,竟同意英国的侵略要求,规定中国亚东辟为商埠。从此,英国势力侵入了西藏。

  当美、日侵略中国台湾,英国侵略中国西南的时候,俄国也极力向中国新疆扩张。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汗国的一个军官阿古柏乘中国新疆地区纷乱之机,率军侵入喀什噶尔。同治六年(1867),阿古柏在南疆宣布成立“哲德沙尔”(七城汗国)。同治九年(1870),他又进占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盆地,势力伸展到玛纳斯。至此,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都被阿古柏所侵占。那时,英、俄都力图在新疆扩展侵略势力,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同治十年(1871),俄国出兵侵占伊犁地区,扬言“伊犁永久俄占”,对当地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军事殖民统治。俄国挟其军事威势,于次年与阿古柏订立“通商条约”,以承认阿古柏为“哲德沙尔”领袖,来换取它在南疆的通商等特权。为跟俄国争夺,英国也于同治十三年(1874)与阿古柏订立“英阿条约”,承认阿古柏的统治地位,从而取得了在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通商等特权。

  俄国和阿古柏对新疆的侵略,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热切盼望清廷早日收复失地,并自动起来同侵略者作斗争。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台湾,东南海防形势紧张。面对同时发生在西北和东南的两个危机,清廷的官员提出不同的对策,发生塞防、海防的争论。直隶总督李鸿章强调海防的重要性,认为应大力加强海防,但他却以“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为由,主张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竟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①。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人”,认为“若此时即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敢构衅于东南”①。清廷接受了收复新疆的主张,于光绪元年(1875)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次年,清军进入新疆,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收复了北疆大部分领土。光绪三年(1877),清军乘胜进军南疆,连战皆捷,阿古柏在逃走途中身亡。是年十一月(1878年1月),清军最后收复和田。至此,只有伊犁地区还在侵略者手中。

  清廷一再向俄国提出收复伊犁地区。俄国拒不交还,反而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光绪四年(1878),清廷派吏部侍郎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索还伊犁的问题。崇厚在俄国的胁迫下,于次年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几亚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偿付俄国“代收代守伊犁兵费”500万卢布(合白银280万两);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及伊犁南境的特克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塔尔巴哈台附近边界作有利于俄国的修改;俄商在中国蒙古、新疆地方贸易免税;俄国在嘉峪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古城(今奇台)设领事;增辟两条由陆路到天津、汉口的通商线路。消息传来,舆论大哗,群情激愤。清廷将崇厚革职拿问,并向俄国声明,崇厚所议条约“违训越权”,拒绝承认,同时任命驻英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谈判改订条约。

  光绪六年,曾纪泽赴俄国彼得堡谈判。在谈判中,俄国代表蛮横无理,声称“只要照办,无可商议”。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光绪七年正月(1881年2月),双方签订了不平等的《伊犁条约》(也称《改订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根据条约规定,中国 虽然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索尔山口,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划归俄国;赔款增加到900万卢布(约合银500万两);喀什噶尔及塔尔巴哈台边界另订界约;俄商在蒙古地方贸易照旧不纳税,在新疆则暂不纳税等。此外,条约还规定,伊犁居民“或愿迁居俄国入俄国籍者,均听其便”,为俄国劫迁大量中国各族居民造成借口。这次和后来通过几个勘界议定书所割占的中国领土有7万多平方公里。清廷收回伊犁后,于光绪十年(1884)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

  《伊犁条约》签订后,俄国又加紧侵略中国的帕米尔地区。光绪十八年(1892),俄国违背中俄关于帕米尔地区边界的光绪十年(1884)《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强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清廷当时曾声明,不放弃对中国军队当时所驻地区以外的帕米尔领土的所有权。光绪二十一年(1895),俄国竟然背着中国跟英国立约,私自瓜分了中国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帕米尔地区。

  

  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第19页。

  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46,第36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