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上册)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变化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变化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来地主阶级改革派要求变法和学习西方以抵御侵略的思想,在同治、光绪年间,发展成为维新思潮。它的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王韬(1828—1897),号紫铨,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主要著作有《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1838—1894),字淑耘,江苏无锡人,他的著作经后人编为《庸盦全集》。马建忠(1844—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著有《适可斋记言》等书。郑观应(1842—1922),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著有《盛世危言》等书。

  郑观应等人的思想,主要是:(1)反对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 权。早期维新思想家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心腹之患,将来要弄到“国几不国”的地步。他们谴责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指出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条款,损害了中国主权,给中国造成无穷的后患。(2)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反对清廷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他们批评洋务派所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是“官有权,商无权”,“官督商办势如虎”,主张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将厘金合并于关税,保护关税,以便于跟外国资本主义竞争。郑观应打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封建思想,提出“商战”的口号。他认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并强调发展本国的机器工业,把“商战”建立在发展工业的基础上,把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作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出路。“商战”论具有反侵略的爱国的积极意义。(3)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王韬、郑观应等人介绍西方国家“君主”、“民主”、“君民共主”三种政治制度,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①,主张在中国推行“君民共主”制,仿效西方国家设立议会。郑观应说:中国如实行“君民共主”、议会制,就能够达到“天下有公是非,亦即有公赏罚,而四海之大,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陵侮哉?”②虽然他们对议会、民主等还不能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来意义上去理解,但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初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方面,摆脱了洋务派思想的窠臼,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具有进步性。

  早期维新思想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形成政治运动。这是资产阶级力量还处在微弱时期的表现。他们虽然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但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又都不能摆脱与洋务派的联系。

  鸦片战争以后,较早提出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是冯桂芬。他在咸丰十一年(1861)写成的《校邠庐抗议》中,认为“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至理”,而“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因而主张“采西学”。同治年间有了洋务派举办的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以后,中国科学家李善兰等才对西方近代科学作了系统的接受和传播。西方近代科学是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始而大踏步前进的。后来,由笛卡儿(RenéDescartes)制定了解析几何,耐布尔(JohnNapier)制定了对数,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和牛顿制定了微积分。在刚体力学方面,牛顿在刻卜勒(JohannesKepler)所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物质普遍运动规律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对于近代科学中这些最基本的伟大成就,李善兰通过翻译和论述的形式几乎是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等人合作,先后译书7种,如接续翻译明末徐光启等未译完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后9卷,英国物理学家胡威立(W.Whowell)的《重学》,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F.W.Her-schel)的名著《天文学纲要》,取名《谈天》等。李善兰(1810—1882),字壬叔,浙江海宁人,对数学造诣颇深,著有《则古昔斋算学十四种》。所著《方圆阐幽》,已独立地达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他与人合译的《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分别是关于符号代数学、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第一个译本,所创译的“代数”、“微分”、“积分”数学名词,至今沿用。李善兰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来认识自然界,反对以自己的主观臆想强加于自然界。这种严格的科学态度,闪耀着唯物主义的光辉。他的译介西方近代科学著作,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他在《重学》的序言中说:“今欧罗巴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其原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异日人人习算,制器日精,以威海外各国。”

  跟李善兰同时的科学家有华蘅芳、徐寿等。华蘅芳(1833—1902),字若汀,江苏金匮(今属无锡市)人,数学家。著有《行素轩算稿》6种,共23卷。他与西方人士玛高温、傅兰雅(J.Fryer)等合译西方科学著作12种,内容包括数学、动物、地学、军事、气象等方面,其中关于数学的7种。华蘅芳不懂外文,玛高温对中文仅勉强可通,译书难度很大。但他不畏艰难,不辞劳苦,一丝不苟地力求把书译好。他在《金石识别》的序言中追忆译书过程的情景说:“挟书卷,袖纸笔,徒步往来,寒暑无间,风雨不辍。汗不得解衣,咳不得涕吐,病困疲乏,隐忍而不肯休息者,为此书也。唯是日获数篇,奉如珍宝。夕归自视,讹舛百出,涂改字句,模糊至不可辨,则一再易纸以书之,不知手腕之几脱也。每至更深烛跋,目倦神昏,掩卷就床,嗒焉若丧。而某金石之名,犹来萦扰于梦魂之中,而驱之不去。此中况味,岂他人所能喻哉!”徐寿(1818—1884),字雪村,江苏无锡人,化学家。同治六年(1867)以后,他一直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担任编译工作,共译书12部。其中化学著作占大多数,也涉及物理、机械制造等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化学鉴原》和《西艺知新》两书。徐寿译书时,遇到如何统一化学元素译名的难题。他创造了取西文第一音而造新字的原则,许多元素如钠、钾、锰、镍、钴、锌、钙、镁等,都是依此原则新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徐寿还曾和华蘅芳试制木质轮船,长50余尺,每小时能行40余里,取名“黄鹄”。这是中国人最早自制的轮船。光绪元年(1875)左右,徐寿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开始化学实验的演示工作。徐寿是一个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科学家,反对鬼神迷信,提倡“以实事实证引进后学”的学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虽也出现了个别优秀科学家,但没有发展的近代工业的支持,他们还不能对历史的前进起较大的影响。

  

  ①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下》,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第316、313—314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