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第九章南京国民政府的机构和制度

中国通史 作者: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机构和制度

  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5日,在南京的少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召集“谈话会”,宣布否认在武汉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的合法性,并“定都南京”。18日,蒋介石等人在南京举行所谓的“定都典礼”。南京国民政府就此成立。

  南京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的统治持续了22年。在这22年中,它先后实行过三种基本制度,即军政制度、训政制度、宪政制度。政治体制演变经历了五个大的时期:(1)从1927年4月到1928年10月,是国民党的所谓“军政时期”,也是南京国民政府由地方政权向全国政权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国民党建立了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全国的过程;但是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并不牢靠,国民党内争不断,国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多次变更。(2)从1928年10月到1937年7月,是国民党开始实施“训政”的时期,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新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得到强化,五院制的中央政制和集权化的地方政制逐步完善,军事化统治网络初步形成,它们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政体框架。(3)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是国民党的所谓“抗战建国时期”,也是国民政府获得国内外广泛承认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国民党没有放弃“训政”,但是它适应国内外的民主要求,设置了政策咨询机构,国民政府吸纳个别非国民党人士,实行了有限度的开放;同时,它又利用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有利时机,以战时军事政治需要为借口,将蒋介石对整个国家的独裁统治发展到极端。开放化和集权化,是这个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演变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其中,开放化是次要的方面,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就停滞下来;集权化是主要的方面,贯穿于整个抗战过程,而且延续到抗战胜利以后。(4)从1945年8月到1948年5月,是国民党顽固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训政”体制,反对和抵制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时期,也是南京国民政府失去民心、走向失败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的革命民主力量迅速壮大,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制为国民党政权的民主化改造指明了道路。然而,国民党撕毁了政协决议,企图通过召集非法的“国民大会”和颁布一党“宪法”改变中国的民主化进程。(5)从1948年5月到1949年4月,是国民党改行“宪政”的时期,也是国民党统治遭到革命民主力量沉重打击、迅速崩溃和灭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国民党将一党包办的五院制政府改组为国民党占支配地位的总统制政府,把蒋介石在“训政”时期以各种名义取得的统治权通过宪法和宪法临时条款的形式重新赋予他,完成了名义上“还政于民”、实际上“还政于蒋”的宪政改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