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相关

我们的研究方式

成功长青:谁都可以拥有意义非凡的人生 作者:杰里·波拉斯


  在确定了要采访的成功人士后,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构思这个话题。我们不想完全依赖第三方撰写的传记,也不愿意再一次通过群发邮件的方式让人们在调查问卷上勾勾画画。我们不能确信哪些问卷能够引起领导者们的关注。正如彼得·德鲁克警告我们的那样:"这种方法已经老掉牙了。"他和其他许多人鼓励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另辟蹊径,与其拘泥于商界领导者及领导力,倒不如与各色人物进行广泛的交谈,让他们围绕成功的含义各抒己见。德鲁克告诫说:在没有弄清成功对于个人或者组织的含义之前,讨论领导力毫无意义。我们  当然不想把自己的信念建立在尚未得到证明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学习。

  德鲁克告诫说:在没有弄清成功对于个人或者组织的含义之前,讨论领导力毫无意义。我们的确没有依赖调查问卷或第三方资料,而是进行了广泛的访谈。在本行业中,这是我们鲜明的特色。我们把访谈对象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与他们围绕某些话题进行平心静气的探讨。作为开场白的一个问题,我们让他们对成功的定义和恒久的领导力发表看法。这种开放式的问题能够让每一位成功人士或缔造者尽情地发挥,我们无须主宰话题,某些前所未有的思想火花会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我们没有拘泥于事先拟就的采访提纲,而是放任被访者信马由缰,只是偶尔穿插一些提示,引导话题向更深、更富创造力的层次发展。在学术研究中,当被访者偏离了预先设定的问题或话题时,采访者往往会打断对方,而我们却一反常规,力图从即兴的对话中挖掘出丰富的内涵。

  这个项目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一项科学实验,而是对众多高层领导访谈的汇编。我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走遍了公司机构、大学、专业研讨会、公众广播节目等各种各样的场合,进行高度密集的面对面访谈工作,收集了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经过系统的分析之后,显现出的一些见解简直令人拍案叫绝。我们相信,与这种随意的方式相比,如果我们一开始采用的是狭隘而刻板的方式,就不可能得到如此独特而丰富的对话内容。对话中的许多观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们之前也从未想过将它们作为某种理论去测试。从真正的意义上讲,这种访谈形式让我们建立了一套更切合实际的假设,让我们在领导力和持久成功的问题上确立了新的视角。

  通过这种探索式的对话方式,我们学到了超乎期望和想象的东西。事实上,我们发现,有些时候聆听那些杰出人士卓尔不群甚至自相矛盾的观点,谈论我们司空见惯或者毋庸置疑的问题,诸如核心价值观和成功的定义等,会产生一种忐忑不安乃至偶尔毛骨悚然的感觉。这些人所坚持的价值观,是他们对自认为至关重要的事情的直觉而玄妙的诠释。他们奋力捍卫的信仰并不是生活的现实,而是一些勇敢的选择,即他们自己对是与非的判断,而非人云亦云的标准。在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后,我们感到束缚自身信念的窠臼悄然冰释了。

  在完成了所有的访谈之后,我们对全部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以期找到最频繁出现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最后从对话中大致归纳出了21类话题,并从中挑选出最具特色的部分汇集成了本书。

  在本书中,我们不可能亦步亦趋地效仿很多商业图书,对众多的公司进行配对比较,不厌其烦地衡量其商业模式、增长速度、核心数据、主要竞争对手、运营效率、资本市场表现或其他相关财务数据。我们的访谈中所涉及的人员不仅有就职于上市公司的,还有供职于私有的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科研和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机关和社区的。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不适宜将这些人分成成功者、失败者或介于两者之间者之类的三六九等,然后再进行所谓客观的对比。

  相反,我们根据拟定的脚本设计出一份独特的独立调研方案来检测我们的设想,继而挑战我们的结论。为了迈出这大胆的一步,我们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小组与众多知名的研究机构和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培生教育出版集团、沃顿商学院出版社、沃顿商学院出版社的编辑和沃顿商学院的SEI高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杰里·温德(Jerry Wind)教授,调研专家霍华德·莫斯科维茨(Howard Moskowitz),以及莫斯科维茨·雅各布斯设计实验室(Moskowitz Jacobs design Lab)的一群研究人员。莫斯科维茨在哈佛大学取得了开天辟地般的研究成果,出版了14部专著,发表了300篇论文,这些作品中部分运用了一种名叫"联合分析"的综合调研方法和规则发展实验。这种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而莫斯科维茨则运用它来过滤调研中的误差,尽量剔除答案中华而不实的成分,旨在深入探究人们内心深处的信念,而不只满足于人们出于顾忌或客气给出的失实的回答。他的设计实验室将这种方法用到了极致,从消费品到总统大选,乃至人们对于恐怖主义的看法,几乎无所不能。

  我们于2006年4月18日在网上开通了《世界成功调查》(World Success Survey)栏目,对所有订阅《沃顿知识在线》的企业高管、资深及年轻的教育者全面开放。我们在第一周就收到了来自全球365名响应者的反馈。这个独立的数据样本为我们的访谈成果提供了一个对照系和验证,并反映出被我们归类为事业或生活上的"成功者"或"失败者"在观念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

  我们获得的结果明显地验证了一个事实,即成功人士不依赖于他人的批评或认可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或奋斗目标。他们不顾社会压力,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他们倾心于自己的挚爱,而不是投他人之所好;他们不会因一时一地的挫折而畏缩不前,也不会将差错归咎于别人,而是一心不屈不挠地追求事情的结果。(如我们在第7章和第8章的有关内容中所讲的,缔造者把自己的失败和成功看作一种"收获",借此提高自身的效率。)成功人士会说道:"热爱你的事业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的确,在第2章中,我们考察了因不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导致的危险,因为只有具备了理想的人才能勇往直前,最终将其他人抛在身后。)

  不管参与调研的人们把自己归类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各个小组一致认同,传统字典里定义的成功--财富、名誉和权力--已经不能够表达他们心目中的"成功"的含义。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尽管知名度和财富之类的东西仍然令人神往,但人们更加倾向于把"成功"定义为能够"标新立异"、"创造恒久影响"以及"终生致力于个人的理想"。缔造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参阅本书附录--"快乐的探索之旅:本书的研究内幕"。)

  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本书和《世界成功调查》能够开启一场国际性的对话,或者说为这个重要话题搭建一个研讨的平台,让五湖四海的人们各抒己见,展开百家争鸣。接下来的一步是号召世人共同参与关于成功的对话,这一步始终令我们感到意义非同寻常,特别是不至于让我们得出空泛的结论。社会科学中的科学永远不可能脱离当事人个性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领导力领域的作者迫切期望你相信他们已经创造出了成功的终极秘诀,但实际上任何人都对此无能为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