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 燕飞人静画堂深(2)

知君用心如日月 作者:杨紫陌


 

陈字四屏 采芳人杳

  他走到她的跟前,低唤着她的卿卿小字,他喜她这一种色容之外的幽姿逸韵。他日日倦鸟知返,切切回飞,不会让她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她还有什么意不足呢。

  她怔怔望定眼前人,突然就想,他可就是那个当年打马过溪桥的少年…?!

  竹阴铅椠

  锦函香,奇文绿,陶情铅椠抚松菊。

  “铅椠”在这里泛指读书、做诗文。

  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木为牍,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椠”是没有写过字的木片。

  古人与竹与木曾这样文雅地面对面地相知相契,韵士展于案前,目视简牍,幽思逸致,心花笔蕊,香草美人,诸般愁虑畅意事诉之于上,这简牍便是第一解语知音。闻着原木清竹的香味,顷刻间,惹起无边的山林幽泉意。

  古时女人读书做诗只为陶情。只为让一封锦函留香,增添闺中雅趣。《红楼梦》中宝玉把女儿们起诗社的诗稿拿给外面的相公们看,附庸风雅的公子哥们便纷纷传抄,宝玉回来告诉探春黛玉,两人皆嗔他不该将闺阁中的笔墨传到外面去。女人做诗是为了应景凑趣。黛玉每每做诗偶尔流露真意,便也被宝钗判为“移了性情”。探春发起这个诗社,也不过是学学男人醉飞吟盏,附一下风庭月榭、帘杏溪桃的雅,众目之下,遣怀都谈不上。

  陈小莲一生孤傲,不流于世俗,想这传于世的十二画屏,也是他的真性流露。画中人物皆神态娴静,画面简淡朴拙,人物置于自然风物中,可谓体露金风,想是与他不入俗的性格相合。

  文人出世,可松香独坐,可吟哦南山。女人不可,竹下读书,临池摹帖,便是女人的逃离。古人入山采薇,远避财色,松下清谈,迎面扑来滔滔的瘴林山雾,不管是怎样的高邈,毕竟离红尘人世太远,离本性太远。小莲的画有尘世中的别样清旷,使观者既可玩味于无名野境之趣,又可见得那瘦石孤花的闲庭中不沾脂粉的美人一段风流。

  他的山水画,远山红树里似是有着一段欲说还休的红尘往事,秋的丽艳却别样一种郁郁惆怅。

  但秋山不凋,红树在前,总有一段风情可向望留连。

  他的花鸟画中,桃花蛱蝶,都是人间的欢悦,清婉明媚,像是女人心中檀郎归来那一腔欣然的柔艳。

  脱不得俗世,却又在俗世之外。

  看他的画,我看到了他桀骜善感的心无处安置,他那么的不快乐,出不去,进不来,他只有坐在一隅面色清平,似是超然。他的人物画,人物皆无欲无求,心中自有一番壶山天地的脱透,或许是泼天荣华之后的一种沉静和倦怠,淡然的近乎寂灭。清逸处又若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生香异色中,淡了人间烟火气。这种逸是又与红尘富贵相连,是将佳人置于其中,日日对着他,享受花开富贵,才是他所愿。正如图中女子即是他心中所恋的、向往的、深爱的。

  画中竹阴下的女人如一枝疏花,静若处子,与园中木、园中石有浑身之妙。

  身置偌大一个园子里,以石为几,于竹阴下读书做诗,铺展开来,沉下心去,是要一种闲。那一种闲是心安,是我不累物,物亦忘我。甚或做诗也不必得诗,身旁俊婢相侍,头上竹影细碎,湖石为几,瘦灵空妙,有佳人提笔展卷,不必苦吟不必寻,本就是诗了。

  有一种闲悟,是一种智慧的悟,有悟便处处皆快乐。

  读书沉于书,观景耽于景,春有红雨飞愁,秋则黄花比瘦,其中三味一一品得,才不枉作得闲人,不枉作得富贵闲人。

  这画中的女人让我忘却她是高门贵妇,只要她穿过这片竹林,跨过那座桥,转过远处那座小山,走过那个盛开的荼蘼花架,出得那扇月亮门,她就会遁入凡间。凡间即是庭前堂下。那里的女人都如她当年一样美艳明亮如一轮满月。

  她这主母做得闲淡似神仙。不是不争,是争处皆烦恼。

  七夕了,姬妾们三三俩俩在院里的茑萝松下说着月下乞巧的事,她正坐在几前览画,博山炉的袅袅地消着沉香,香氲透帷幕。凉台新月下的乞巧会,她似是年年都过,又似不是,织女牛郎年年相会,花架下的窃窃语声不过是一年一年重复地说,说了千年了,连银河也变得清浅了,不知是否得了个能日日相守的法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