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则天与姚崇

武则天与神都洛阳 作者:王双怀,郭绍林 主编


  姚学谋

  (472400,河南渑池县人大常委会)

  武则天善于发现人才,大胆启用人才,"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五,长寿元年春一月。岳麓书社,1989年,689页)唐代大政治家姚崇就是被武则天启用的英贤之一。姚崇后来成为开元名相,与武则天的发现、重用和培养不无关系。

  一、武则天拔擢姚崇,委以重任

  姚崇(651-721),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其父姚懿,早年佐唐有功,高宗龙朔初年任嶲州都督,树功于边疆。后没于任所时,姚崇方12岁。他少习武功,长攻儒学。高宗上元二年(675),被举荐为孝敬挽郎,但他并不满足以这种方式入仕,而是继续刻苦攻读,27岁又参加制举应试,中下笔成章科,先后任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郑州(治今河南郑州市)司仓参军达13年。

  天授年间,武则天改朝换代,她一方面残酷地打击、镇压了有反抗言行的李唐宗室和元旧大臣,一方面又选拔了一批有才华的新人到新朝任职。就在这种背景下,姚崇来到神都洛阳担任了司刑寺的司刑丞,"执法无颇,全活者众"。(《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028页)后又担任夏官员外郎、夏官郎中。

  万岁通天元年(695)五月,契丹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内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以武周政府不赈灾抚恤为由,起兵造反,攻破了营州(今辽宁朝阳市),杀了节制契丹人的营州都督赵文翙,又连连击败了朝廷派来的围剿大军,挥师南下,进逼檀州(今北京密云一带)。十月,攻入幽州(今北京市西南部)。河北各州县纷纷告急,平息契丹叛乱成了武周朝廷的头等要务。夏官衙门是军事的参谋中心,事务特别繁剧。这使参与平叛谋划47岁的夏官郎中姚崇才能得以充分施展。许多繁杂的事务,到了姚崇的手中,"剖析如流,皆有条贯"。(《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传》。中华书局,1997年,4383页)武则天发现姚崇才干超群,就破格提拔他做了夏官侍郎(正四品下)。姚崇得到重用,更加勤勉用事,他参谋中枢,运筹帷幄,协助武则天调兵遣将,终于神功元年(679)七月彻底平息了契丹叛乱。

  姚崇的忠直和干练,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和赏识,因此,他的职位不断得到提升。圣历元年(698)十月,在内史狄仁杰的推荐下,姚崇被任命为夏官侍郎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第一次进入宰相之列。大足元年(701)三月,被任命为凤阁侍郎(即中书侍郎),入值中书;六月,又升任为夏官尚书(即兵部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

  二、姚崇竭尽忠诚,敢言直谏,改革弊政,整顿边防

  (一)以百口保百官,建言废除酷吏政治。自垂拱(684-688)以来,武则天利用酷吏残酷地镇压了政治上的反对派,保障她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冤杀了不少无辜者,使得朝臣人人自危,影响了政治稳定。神功元年(697)九月,武则天对侍臣们说:"往者周兴,来俊臣等推勘诏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国家有法,朕岂能违。中间疑有枉滥,更使近臣就狱亲问,皆得手状,承引不虚,朕不以为疑,即可其奏。近日周兴、来俊臣死后,更无闻有反逆者,然则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滥耶?"姚崇审时度势,利用武则天询问朝臣有关"谋反案"真相的机会,果敢地向武则天反映了所谓谋反案的真相,他说:"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告者特以为功,天下号为罗织,甚于汉之党锢。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将军张虔勖、李安静等皆是也。赖上天降灵,圣情发寤,诛锄凶竖,朝廷乂安。"他还大胆向女皇建议说:"今日已后,臣以微躯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逆者。乞陛下得告状,但收掌,不须推问,若后有征验,反逆有实,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姚崇披肝沥胆,敢讲真话,武则天大悦,说:"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中华书局,1997年,3021页)当天遣中使送银千两以赐姚崇,接受他的建议,废除了酷吏政治。

  (二)整顿国防,抵御突厥、吐蕃等入侵。武则天时期的边患,主要有两个强敌,一是北方的突厥默啜兴起,经常侵扰中原王朝;二是西南强大的吐蕃,一直是武周(唐)王朝的心腹之患。姚崇经常深入边防前线去视察防务,了解情况,慰问军民。史称:姚崇"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戍斥候,士马储诫,无不谙记"。(《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姚崇传》。4383页)他以夏官侍郎的身份协助武则天制定抵御外族入侵的策略并身体力行。

  当时,河东镇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和朔方镇的灵州(今宁夏灵武)互为犄角,是抗击突厥入侵的前沿军事重镇。大足元年(701)四月,姚崇受命,以检校诸军大使名义到并州以北视察各军州兵马和防务情况。(《新唐书》卷四《则天皇后传》。102页)长安四年(704)十月,以灵武道安抚大使权检校左台大夫的身份,到抗击突厥入侵的重镇灵州视察、慰问军民,以稳定人心,加强战备。(《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七,长安四年九月。727页)

  长安元年(701)十一月,姚崇以夏官尚书兼相王府长史,协助相王李旦防守并州抵御突厥进犯。长安二年正月到三月,突厥默啜可汗不断兴兵侵犯并州。五月,朝廷任命相王李旦为并州牧,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率军抵御突厥入侵。姚崇后来给武则天上表书时说:"臣自受北征,绵历旬月。"(《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卢藏用《为姚大夫请致仕归侍表》。第1060页)可见姚崇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七月以后,突厥兵再犯代州,九月十七日,武则天又一次任命相王李旦为并州道元帅,武三思、武攸宜与魏元忠为副元帅,姚崇为长史,司礼少卿郑杲为司马,集结军队,迎击突厥进犯。由于大周军民积极防御,突厥于长安三年十一月,派使者来求和。

  这一期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后,"收合馀众,缮修城堡,施法令屯田"。权臣宗楚客上书,诬陷郭元振心怀异志,武则天心有疑虑。姚崇等上表支持郭元振整军备战,取得女皇的谅解。郭元振"治凉五岁,善抚御,夷夏畏慕,令行禁止,道不举遗"。(《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1039页)有效地抵御了吐蕃和突厥的侵扰,巩固了边防。

  (三)整理盐务,发展生产。长安二年正月,蒲州"两池"之盐产量下降,影响了长安、洛阳等十五州盐供。有人乘机散布流言蜚语,说是"女主当政,过蒲州则盐政败"。京城人心不安。正月十六,武则天姚崇"驰驲按决,暂下三台,亲纡驷马。……龙泉克断,虎疑俱螫"。姚崇率领僚吏一行按察了蒲州盐池,还详细询问了"两池"榷盐史的官吏、畦户、盐贩,制定了修复盐池工程计划。开工后,姚崇亲自深入工地,检查开拓盐源、疏决水道、整修盐池的工程进度,"稽其绳具之准,较其繁省之机"。工程竣工后,恢复了盐池的生产,缓解了盐供困难。(《续修四库全书》第907册,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4页)

  (四)举荐人才。姚崇非常重视荐举人才。长安四年十月,姚崇赴灵武道安抚使之任拜别武则天时,"太后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姚崇说:"张柬之沈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七,长安四年九月。727页)十月二十二日,女皇下制书,任命秋官侍郎张柬之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担任了宰相后,诛杀了"二张",为恢复李唐社稷起了重要作用。武则天时期,姚崇举荐的人才还有魏知古、韩思复、卢藏用、韦凑等人。他们中间,有的人后来官居中枢,成为名相;有的人成为治世能臣,而扬名天下。

  三、武则天与姚崇赋诗唱和,俨然诗友

  久视元年(700)四月二十九日,武则天从神都出发,到洛州告成县三阳宫(在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西)避暑。五月二十九日下午,武则天在石淙河平乐涧的巨石上大宴群臣,席间赋诗一首,还撰写了224字的长序,诗云:"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霜均露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月色,千寻幽涧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女皇命群臣"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于幽栖,冀不孤于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姚崇当即咏《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七律一首,云:"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山鸟山花竞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全唐诗》卷六十四《姚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411页)不久,武则天令刻自题《宴石淙诗及序》和群臣奉和纪胜诗于石淙北崖。南崖刻制张易之撰写的《秋日宴石淙序》。北崖诗和南崖序均为奉宸大夫薛曜手书。摩刻书法巧妙运用藏锋、中锋、裹锋,结构方严整齐,庄重正大;布局严谨茂密,大小兼施。现仍完整地存于石淙摩崖。

  长安二年(702)正月,姚崇按察蒲州盐池事务之后,回长安向武则天汇报。武则天听了非常满意,对姚崇公而忘私、勤劳为国的精神大加赞赏,当即赋诗一首,赐予姚崇,诗云:"依依柳色变,处处春风起。借问向盐池,何如浐水游?"姚崇当即奉和唱咏:"归来朝帝京,忽疑钧天响。悬知浐水游,绝胜汾川赏。"君臣一唱一和,高雅融洽。后来,蒲州刺史李千里听到君臣唱和事,感到也是蒲州的荣光,就写了一篇《六绝记文》,把姚崇整理盐池、武则天与姚崇的诗作都镌刻于碑,树于蒲州栖岩寺。(《续修四库全书》第907册,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94页)

  现在,从收集到的九首姚崇诗作中,和武则天唱和的就有四首。另外两首,其一为《故洛阳城侍宴应制》,云:"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其二为《春日洛阳城侍宴》,云:"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全唐诗》卷六十四《姚崇》。411页)

  四,姚崇参与诛杀"二张"活动,但对于退位的武则天深表同情

  姚崇虽然尽心辅佐武则天,但对女皇的作为并不完全赞同。长安四年(704)六月,姚崇以母老多病,请求辞职,回家奉养母亲。武则天同姚母刘氏一样,同是81岁的老人,非常理解姚崇的孝心,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仅过了二十多天,又下诏以"家有令弟,足慰母心;国有栋臣,安可暂缺"(《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公姚文贞公神道碑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028页)为由,重新召他回朝继续担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一个多月后,明智的姚崇考虑到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向女皇建言:"臣事相王,不宜典兵马。臣不敢爱死,恐不益于王。"于是八月七日,免去夏官尚书之职,又被任命为春官尚书(即礼部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七,长安四年九月。727页)

  后来,武则天患病卧床不起,她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日夜侍奉在侧,乘机把持朝政。"二张"欲长保富贵,决计私自在故乡定州造一佛寺,指名要神都洛阳十名高僧去主持此事。十名高僧到春官衙门哭诉,姚崇,断然拒绝了"二张"的无理要求。"[姚]元之断停,[张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由是为易之所谮。"八月二十九日,姚崇被免去春官尚书,改任司仆卿(掌管国家的舆马和马政),"知政事如故"。后又被贬为灵武道安抚大使、权检校左台大夫之职到灵武赴任。(《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3021页)

  神龙元年(705)正月,一场以诛杀女皇男宠"二张",逼武则天退位、复兴唐室大业的政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首的正是姚崇赴灵武前推荐而进职宰相的张柬之等五大臣。此时恰好姚崇自灵武回到洛阳,张柬之、桓彦范相谓曰:"事济矣!""遂以其谋告之"。(《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七,神龙元年元月。729页)姚崇谋略超群,又久掌军国,经验丰富,有他的参与、周密策划,无疑是给政变加大了成功砝码。

  姚崇虽然同意诛杀"二张",恢复中宗李显的帝位,但并不赞成立即让女皇退位,更不愿意直接出面参加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武则天逼宫。正月二十二日夜,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拥太子李显起事,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左右羽林兵500余人,攻克洛阳宫北门玄武门,直趋武则天所居长生殿,斩张易之、张宗昌于殿庑之下,以武力劝女皇退位。武则天一见太子,说:"乃汝邪?小子既诛,可还东宫。"桓彦范对武则天说:"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李义府的儿子李湛也参与政变,武则天对他说:"汝亦为诛易之之将军邪?我于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李湛惭愧,不能对答。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他人皆因人以进,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崔玄暐答道:"此所报陛下之大德。"(《资治通鉴》卷二百〇七,神龙元年元月。729页)姚崇若在场,恐亦难逃则天数落而蒙受其羞。二十五日,中宗李显即位于通天宫。姚崇任太仆卿同凤阁鸾台三品,继续留任宰相。加封梁县侯,赐食邑二百户。

  姚崇非但没有参加逼宫行动,而且,武则天退位后,他不忘旧恩,还公开哭泣以表示对武则天的同情。二月初五,中宗率百官到上阳宫向武则天请安。众官喜庆雀跃,拜见武则天,只是象征性地略尽其礼。惟独姚崇见到苍老憔悴、身体多病的武则天时,竟然伤心得"呜咽流涕"。众官皆惊。张柬之、桓彦范责备他说:"今日岂公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姚崇坦然答道:"元之事则天皇帝久,乍此辞违,悲不能忍。且元之前日从公诛奸逆,人臣之义也;今日别旧君,亦人臣之义。虽获罪,实所甘心。"中宗知道后,很不高兴,当日就下制诰,把姚崇外贬为亳州(今安徽亳州市)刺史。(《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3021页)

  后人对姚崇辞别武则天时表现出来的悲泣有多种评价。宋元之际的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批注道:"此姚元之所以多智也"。明清之际的史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二十一中评论道:"武后废,二张诛,而诸武安于磐石;中宗淫昏,得之性成,疢疾而不悟;其不能长此清晏也,众人不知,而智者先见之矣。元之之智,垂死而可以制张说,方在图功济险之日,百忧千虑,周览微察,早知五王之命悬于诸武之手,固不欲以身试其戈矛,以一涕谢诸武而远引以出,故其后五王骈戮而元之安。"对于姚崇的悲泣,我们首先应当肯定是发自内心的,表现了对武则天的忠心和留恋。十年前,契丹造反侵扰河北,兵机填委,夏官郎中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部,又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旧唐书》卷九十六《姚崇传》。3021页)姚崇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道理,历来尊崇忠直之士,反对投机钻营之辈。武则天皇帝的知遇之恩,他怎能忘记?其次,当然也不排除作为一个有远见、有头脑的政治家的韬晦之计,姚崇看到武则天虽已逊位,但诸武集团没触动一根毫毛,为不至于陷入更深的旋涡,悲泣正好是脱身之计。果然,第二年这些政变有功、复兴李唐江山的以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被武三思等贬职流放,由功臣变为罪臣,一个一个家破身亡。而姚崇因外放地方做州刺史而免于大祸。

  武则天时期,姚崇担任宰相时间为六年零三个月。在武则天当政时期,能够担任宰相这么长时间,实为罕见,除了武则天后期政局比较稳定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武则天对姚崇的忠诚和才华充分认可。因而,姚崇的治国才能得到了展示,理政经验得以积累和丰富,这一切都为姚崇日后成功地辅佐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父子开创开元之治奠定了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武则天也为开元盛世培养了像姚崇、宋璟、张说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