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267—274节

博弈圣经 作者:曹·国正 著


  267、越简单越难,越复杂越美。正是因为复杂性存在,人们才想到简单化,想到统一性。微粒细胞之间的微妙关系,内部对立和不对立没有任何意义。从这个模型上看出自然是最完美的东西,也是最复杂的东西,从中也可以理解生物界完善的机体。

  我们的智力是有限的、不足的,它只可以认识个别事物的完善性。一种语言在神秘的模型面前,有力不从心之感。可以看到粒子的本身,也可以看到粒子个别的本质与周边的关系,也能得到解释。从局部性和整体性中找到国与正的根源,博弈知识的渊博能沟通心灵对现实事物丰富的质料加以确认,寻找它的单纯性和法则的简单性的存在,还应依靠非质料和非数量的全部价值的证明体系。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思想,这种复杂合成的关系,有它的具体性和一致性。我们绝对相信,有一个大半的正仍然包含在国里,博弈的正理最终一定是从本然那里获得的。人的目的想上升到获得绝对的正,最多是一大半,决不是全部,因为正的绝对自身是透明鲜活的,正超出国的多少,没有标准,正可能达到输钱人反面的一大部分,但决不是输钱人反面的全部。

  人们在取正的操作中,唯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行为沼泽模型上从生物的对边搏猎出正并得到启示,此外别无他法。

  268、有形的所有事物只要能感受到长、宽、高,都是因为有时间的持续过程而存在,博弈的正才可以呈现出短暂的独立。如果两个人对局,先有一个人决策,第二个人在他的对面直接对抗,看起来有道理,做起来就不然。对抗会改变决策人的行为,那完全是另外一个混沌的自然局面。纳什的二人非合作博弈失效,本来约定是可以做到完美无缺,而博弈则不然。所以说,负是无法度量,负是无边无际,空间无边界为国。人们只能了解正,但是不能直接沿袭正的搏猎方式,博弈正理超越了有限的知识模式。以前所有的人追求自由,征服自然,凭借历史粒子已知状态图像,根据私家科学和梦幻依赖,迫不及待地寻找到常赢的规律,结果造成一个个惨痛的教训,那已是货币的不归之路。美妙绝伦的行为沼泽模型,从它展开的图形上发现,当参与人在间隔之后的第一次决策是生物特性时才有意义。

  269、自然界告诉我们,以现在为中心,懂得河斥门现象,从现在开始,像大宇宙爆炸似的,一个方向驶向过去,另一个驶向未来。它们同样有着力学的形式,还有着空间和速度复杂的性质,过去和未来在博弈中没有意义,只有现在才是永恒的、现有的、实在的。用粒子行为论认识永恒,用粒子行为链认识现在,用平行膜认识现有的粒子行为,用行为沼泽模型认识粒子三家族特性的实在。模型上显示每一个基本粒子的位置都有各个特性的倾向性,以往那些追求整体意志的倾向,在博弈中一定失败。

  270、在粒子行为链的模型上,空间、速度和顺序在决策混合之后出现了三者的不确定性价值。视野跨越了时空无限距离,指数也可以跨越时空的无限距离,按照时间和顺序测量那滞留在空间内的事物真实的形态,和速度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只有分析其内部的微粒结构,寻找分布在微粒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原理,才可能是取胜的有效突破。

  一个人在平行膜上行走,当看到那将要布满AB粒子的平行膜像是一条宽广的道路,相等的AB粒子给以人们的信息是极不完善的,不具体而又模糊,又主动直接暴露它一半的本性。不过以人类目前的知识,认识它的本性的方式还不是很适合。好像我们看到一个盆子里装着满满的豆子,里面有一半是绿豆一半是红豆混合在一起,离近仔细看,真是眼花缭乱,想看绿豆就是绿豆,想看红豆就是红豆,你想看各自相邻之间的关系像什么,它就会像什么。发明家告诉人们,在AB均等粒子混合时候,由于过去组成的有序,对称状态或图像已形成之后才让人识别,都是在波的上半周的后二分之一才可以让人观察,我对这种现象定义为俯信○29。任何博弈参与人看粒子状态决策时,所在波状的位置都是这种俯信。凡是出现结果的东西,都是动因带来的。空间、速度和顺序三者混合之后,人的眼睛才可观察到,可惜那是以前传来的粒子信息。我借用中国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假如不是现实中的实存输赢现象,真正想赢就赢,想输就输,就不会有这一部《博弈圣经》问世。

  271、宇观、宏观是历史,微观、渺观才是未来。研究粒子行为是从内部开始,不是从外部引导。状态主义是宏观,它的结构中有大间隙,只有微观中的随机才是实在的、直接的。宏观上的观察,操作微观,会偏离正理。博弈的结果是趋向于特性结构,趋向于微观的自我主体,人们试图利用宏观的结构状态与微观中的实在的、直接的随机性期望找到和规律的吻合点,都是毫无价值的幻想。博弈参与人的全部活力和动力的国边能源都来自这些源泉。正理的结果却趋向于自然,自然是随机的,博弈人的行为与自然的随机行为对抗都是国。国里只要有人的行为,国的内部就会有各种特性的新的粒子及其更为复杂的混合特性。以往人们把粒子看成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运动的,这都不对。粒子的活动是博弈决策人的行为赐给的,博弈行为停止,粒子合成的状态完全消失。粒子的每一次活动都是智慧的活动,都是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读出的时间、空间、速度、顺序,反正统一的自治自明的理性也是私家科学,这一切表达的都只是自己。人类对万事万物的预测和决断都是从复杂简化到双方对局,所以我说任何事情都是博弈,都需要决策,只有决策人和对抗者的二人对局,结果才是一方胜过另一方。

  272、人们进行推理,从是到是的过程,那就是经验,但也只是一致。有机和无机的共同活动,发生在生物身上多样性的结果,典型地表现在博弈的结果上,出现了大半是国的特性,也就是国的对边才是正,正的对边是国,这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无论我们怎么转换概念,都仍然不离开实体的自我本性,无论怎样作出努力,都仍然与国共存,被局限在国中。自知或者自明都是自然科学的奥秘、哲学的奥秘、人类理性的奥秘,然而最终都统一在国中。

  形式主义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科学的元素。它在博弈中造成了失败,只因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博弈中显示各种不对立又复杂的游戏内容,正因为不是对立的,就不是仅仅把它反过来那么简单。发明家发现的粒子微观行为结构的意义是真正发现了推动博弈进步的能源。突变是生物的特性,看似一个和大自然一样的随机过程,其实这是表象,内有生物亲序的动因,这种生物特性的独立和非连续性是生物博弈○62中最坏的环境,结果是生物在自然的随机中灭绝。参与博弈的人在博弈决策中,要经历极其复杂多样性的过程,不但不能扭转失败的结局,反而给赌场带来了原料,构成了赚钱的资源。不知道这是谁的杰作,谁也破坏不了,这是存在已久的博弈所创造的东西。生物特性在博弈中是最坏的环境,是生物的独立性和非连续性,不能理解成从矛盾的集中营中跳出。要观赏到行为沼泽模型的壮观景象,一定要从生物特性的对边,也是生物行为的背反路径上观赏搏猎出正的过程,那才是真正的赢。

  273、行为沼泽○40图上显示的各种粒子的基本特性,大部分只能参考,不能直接用于对抗,只有大约三分之一可以构成有意义的对局,在行为沼泽○40图的上边表现出粒子的生物特性,是对抗者的有效攻击目标。揭开粒子基因结构的秘密,可以明确地改变我们后代的能力和素质。懂得比特─-因特─-国正,才可以与其他任何人竞争。看到的任何事情的过程,都可以称因特,最后的结果称国正。真正能明白定义词汇的本质含义,就可以用新思维、新理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任何人谈到共赢,实现双赢,都是在大于2的配对,才可以达到双赢。只谈双赢,不谈国正,是违背了哲学、逻辑,是错误的博弈概念。谁不懂国正的定义,只谈企业双赢,都是可笑的自圆其说,情通理不通。随着博弈知识的增加,甚至一个又弱又小的人和一个强大富裕的人竞争,结果并不一定像一般人想的弱者占弱,可能会有一个惊奇的结果在等待着。我前面文章中提到,成功和失败出自偶然,博弈就是在背反路径上才能找到正的答案。

  274、如果不研究人的行为在粒子上的作用,博弈将无任何进展,不可能改变传统的博弈方式,也不能改变博弈的结果,更不可能从中获得掌握未来的力量。

  发明家复杂的粒子行为论让人们聪明了许多,聪明就是超前的信息处理。人们用传感器探测人在行走时的体温,尺寸惊人的望远镜记录了太阳系之外的光线,威拉德·弗兰克·利比的C14的衰减计算出岩石的年龄,科学家已绘制出了人的基因图谱。高熵赛棋发现了二人对局的不平等特性,把人的行为作为量子、基因来研究博弈。从行为沼泽图上看到以前博弈参与人观察粒子的状态,已面目全非,是凭主观想象胡乱配对决策的鸡鸭现象。

  发明家用极复杂的头脑,把所有事情都看成不绝对对立的。参与人优先决策,这只是表象。在没有人决策之前,只是个规则,是博弈背景,不构成对局实体,那只能算一个博弈的图像。当我们看到空空的球场,没有看到有任何人打球,那只是个球场,当看到有人开局打球,这才真正构成了球赛。其他比赛也是一样,大家可以模仿,可以通过这粗略的比喻,假想一些类似的比赛场景,就会明白我下面将陈述的博弈实况。

  如果见到参与人先作出决策下注,这时才算真正的构成了对局的条件,对抗者不决定对抗,不算是博弈对局。当对抗者决策已定,对抗者就是优先对局。原来优先决策的参与人只算是博弈的基本条件,不能误认为正在博弈。如果没有决策人优先决策,就像看到闲置的空空的球场一样,不能构成比赛。当一个人先作出决策之后,也并没有构成博弈的真实意义,只有在对抗者决策已定的瞬间,双方才有一个共同的"现在",是对抗者首先决定了博弈开局。生物博弈涉及到人,就是战斗,战斗的目的,是双方从国中搏猎出正,实现正的位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