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通胀战争》 粮食政治(1)

反通胀战争 作者:倪金节


    粮食政治:粮价高涨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亨利•基辛格

    为应对粮食价格高涨及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2008年6月3日至5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及政府高层官员在罗马世界粮农组织总部举行高峰会议,商讨解决粮食危机的办法。尽管食品价格暴涨了近一倍,会期多了一天,与会人数也多了近一倍,但本届罗马世界粮食峰会的餐饮支出,却比6年前的那一届降低了一倍半。

    2002年在罗马召开的粮食峰会,与会者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在2015年前将世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他们在餐桌上享受到了组织者提供的鹅肝、龙虾和各种名牌酒,却因此被媒体指责“伪善”,与“大吃大喝”这个词联系在了一起。

    本次峰会的主题,升级到了更为深刻的全球粮食危机问题,伙食标准却“降级”为馅饼、意大利面、牛肉丸以及十几美元一瓶的葡萄酒。组织者显然希望表现出更真实的善意与道德感。但粮食危机显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

    教皇本笃十六世在给本次峰会的信中说:

    在一个资源充足的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良是不可接受的。

    他并且指出:

    地球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地球上的人们,数以百万计的人晚上却要饿着肚子睡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是在打一场败仗。

    作为西方世界的最高道德伦理规范的代表,教皇的发言等于在承认人类伦理与道德打了败仗。因为,保障全人类基本生存权这一普世伦理道德诉求,遭遇到了政治。更重要的是,它遭遇到的是大国政治。

    粮食政治:“阴谋论”?

    小国间出现争端,国际组织出面调解,争端消失了;大国与小国争端,国际组织调解,小国消失了;大国间出现争端,结果是国际组织消失了。这是西方评论家们经常用来嘲笑国际组织的谚语。

    在罗马峰会上,国际组织再次表现出了这种“政不出宫门”的无奈。这种无奈,尤其体现在峰会宣言中关于生物燃料的表述中: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制造生物燃料,只是呼吁继续有关研究。如此暧昧模糊的语气,与两大阵营在这一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形成了鲜明对比。

    粮食进口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普遍认为,部分国家的生物燃料政策,是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但他们的反方却是三个大国:美国、欧盟和巴西。

    按照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计算结果,国际食品价格上涨的驱动因素中,30%来自能源价格上涨,40%与生物能源有关,20%来自投机资金,10%来自贸易壁垒。生物能源因素对于粮价上涨,可谓是居“功”至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则显示,生物燃料需求扩大,造成粮价飙升15%至30%。

    的确,现在粮食品种的期货分析师在判断未来走势时,首先关注的就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动态,其次才是气候变化。而在此前,气候因素几乎是粮食期货价格变化的唯一战略性变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