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柬埔寨

看房子 作者:西西


吴哥

巴戎

十二世纪的高棉国王Jayavarman VII为国家建立一座皇城,城内有宫殿、庙宇、庆典阅兵台、医院和民居等,用围墙把一切环绕在内,工程浩大。由于宫殿和民居是木材建搭,现已不存,只留下石建庙宇,其中最出奇的是巴戎庙(Bayon)。这庙建在皇城中央,名副其实面向四方,构思独特,所有的塔山四面刻上巨大的人面,脸孔向四方观看,四方的人也观看脸孔,彼此对话。庙宇依据前朝体制:三道围墙,金字塔式升高,四方形,三层重叠,每层四角有塔楼。最上一层却有变化了,中央的圣所竟然是圆形,向外作八线放射,因此四周共有八座塔楼环绕居中的至高之塔。每一塔山有四个人面,总数应超过五十,现存三十七。

从建筑来说,巴戎是粗糙的。这时期的建筑方向是走向庞大,而非精致,不是要站到门前细细欣赏,而是远远感受建筑的气势和威力。巴戎适合在高层平地漫步感受:在盘旋的甬道中前行,每步一景,人面跟着行人转换角度,由侧面至正面、一只眼到一管鼻,人面缓缓成形﹔若从内廊出来,突然见到迎面从谷中冒出人面,真会吃一惊。人面是巨大的,高约二米,直接从石面刻出,可以数出五层条石,或七层小方石。每一张脸都在微笑,属于另一类“吴哥的笑容”。虽是大刀阔斧之作,脸像栩栩如生,比例均匀,头顶的帽饰还有许多图样可以细看。月夜巴戎必另有情景,诡异又神秘。

巴戎式庙宇,皇城内还有几座,但人面较少。这些庙的建筑工程仍在进行。建筑师是大自然,执行者是木棉和橡树,巨形的枝干,盘旋的粗根,穿逾墙壁,圄围殿堂,把庙宇撕裂、推倒和吞灭。

班迪丝里

吴哥最美丽的神庙是班迪丝里(Banteay Srei),意思是美丽城殿。和众多的吴哥建筑相比,它规模小,建在平地上,只有一层。虽说也有三道围墙,却像一群塔楼聚集在小庭院里。它的形貌纤细,雕饰精致,带有女性的温婉,遂称为女王宫。

一般的神庙分三层叠升,最上层的庙宇作五点骰子形,女王宫却是三座一体并排,正中一座连接前庭,两旁为藏经阁。庙的神道也短,过三座门楼就到中央,就这么简单。

但雕刻不简单。吴哥庙庙身矮,和希腊神殿相似,注重外部空间,庙殿内堂狭窄,最多可容十数人。女王宫则更小,四周有门,只有一门可入,其他三道是盲门,门框上是绵密的花卉和动物深浮雕。门侧刻有两米高,体态丰盈,气质温柔的仙女立像,个个姿态不同,发型相异,衣饰华美,褶纹如流水,璎珞满身,手持莲花。仙女各自微笑,正是典型的吴哥笑容。

庙身矮,但屋顶高,是墙身的二倍,作马蹄形,分三层递升,好像一重重山,山外又有山。每一马蹄外缘以一朵朵排列成半圆的火焰饰围绕,充满动感。整座庙宇小巧玲珑,层层叠叠,仿佛新娘子戴上凤冠。

每道门上的过梁,都刻神话故事或女仙、花叶、卷草、动物和多头长蛇,人物可多达数十,还骑着马。女王宫是砂岩筑材,呈砖红色,即使没有朝阳或夕照投射,同样明丽。神庙前有三座猴子坐像,可惜头颅被盗,复制品自然少了神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