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万物生意(1)

天雨流芳 作者:李霖灿


最近再读《南画大成》的「兰竹编」,见到石涛大师的《生意勃然图》的旁边,还有一幅《见草木性情图》的册页,不禁合掌顶礼赞叹,真是了不起。石涛上人岂止是艺术家,而且还是大哲学家。他泄露了宇宙间的大秘密,以图画手段指点出世界上的大真理 ── 生!

宋儒常常教人「观万物生意」,我们亦常常在石隙沙漠之中见到小小花朵的挣扎生意,在极不利于生长的环境下而活得生意盎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对这种不懈的生意肃然起敬,认为它给我们上了一课,古人不是早就对我们说过「天地之大德曰生」,生便是一切的源,不论动物、植物,甚至于矿物,没有这一点源头活水,那生机就枯涸了。

我们为什么喜欢小孩子呢?因为他(她)们生机活泼,因此我们在学校的墙壁上常见到这样的标语:「做一个活活泼泼的小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此中有真意,这是我国文化之根源,有了前者,才会有后者。几人会对此深切体认?这是我国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曾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在那一届世界作家会议上发表一篇诗论,对杜工部的「寂寂春将晚,欣欣万物私」的歌咏大为赞美,认为这就是天地气象。他有会于心,我们亦处处有会心于图画、雕刻……一直展延及全艺术三界。因为千言万语只一语,处处所表现的都是生机。

试以绘画上所谓的蟹爪树来说吧,这是李郭一派画树枝的特征技法,以台北故宫所藏的《小寒林图》、《早春图》和《乔木图》来作例证,我们马上就看出每一根树枝的结梢,都是书法上的「无往不复」,回锋的笔意,正说明这枝树梢充满了汁水,亦就是充满了生机。我们看得十分明白,一旦春回大地,这树木一定会立刻抽条发芽欣欣向荣的,画家那么不惮其烦地回锋勾勒,用意的真正所在就在于此。

这一种不着树叶的画法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寒林,如李成的《观碑图》虽然画的是曹孟德和杨修的故事,但是主要的意思还是碑后的那一大片寒林,要用它来传达一种荆棘、铜驼、荒榛、萧索的苍茫情愫。这是有地理的因素在内的,因为不论是李营丘也罢,郭河阳也罢,都是住在北纬三十七度左右的地区,换句话说,河朔大平原上的一种苍茫意境。每当秋去冬来,树叶脱落净尽,只剩下秃秃的树枝细梢在寒风中摇曳,这时生机都隐藏了起来,用《易经》的话,叫做「退藏于密」。这是一种微妙的保护作用,以便躲过寒冬,然后抽发春条,再绿遍大地,所以寒林以「生机盎然」为笔墨第一,谁曾见过中国画写了一大片死木枯林?── 不是不会画,而是原则上我们有所不取。

在德国的几次旅行中,那落日苍苍茫茫,寒林殷红凝紫,给我的印象深刻无比,这是一种生意盎然的神圣和庄严,照见了造物主的真意,中国山水画中的寒林把这份庄严神意传达得十分充沛,不明白这项主旨的人,不足以语中国画的欣赏。

在画动物的时候,中国艺人只注意到此,所谓的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走,走即是动的意思;人物画就要求「气韵生动」,而花鸟画亦要求迎风带露、飞鸟宿食,都是天理条畅、生命活泼的意思……若用这一字金针法来从头到尾检阅一下中国画的全部领域,真能令人耳目聪明、观感一新。

就以墨竹画为例证吧:文同的《墨竹图》就完全在强调这种百折不挠的倔强生机,看它受阻于岩石压迫,于是便先俯以应时,然后再伸延而上仰,好一番旺盛的生之意志!李衎的《竿竹图》(图5)亦是如此,他见到农人以竹作护篱而使竹子受了委屈,便小心地捡起来加以培植,结果一个月之后,竹子都翠翠然又充满了生意。这种百折不挠的生意,使画家感动震撼不已。在几年之内,他至少画了四张同样的《竿竹图》以赠好友,谁知道他的真意?他是要把「生生之谓易」的道理传染给别人,因为这是中国文化中最可珍贵的一点精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