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2)

天雨流芳 作者:李霖灿


事实上,中国艺人对水态的勾勒描绘,并不止于此,外双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另一卷马远画水二十景(调字二二三,简目),那上面更有:

子瞻赤壁 虎爪成波 西风羊角 太乙莲舟 洞庭秋月 秋□□钓 微风漾波 惊涛怒浪 

春潭发蛰 大江悠悠 渔浦渡 西兴渡 越州萧山 钱塘潮 海门山 黄河 张骞乘槎 淙湍惊□ 禹门三级太白骑鲸

各种不同水纹的写法,都能令人发碧波之遐想,仰笔墨之清芬。

水多彩多姿,中国诗人谢灵运有「澄江净如练」的有名歌咏,直把水平如镜的明朗感唱道得出。绘画技法又有「网巾水」的名目,台北故宫的剔红插屏可以为例,微波縠纹,如美女压发之纱巾,各朝名画中不少这种如绡如罗细笔勾勒,更增山色水光之旖旎芬芳。

日本大画家北斋的《神奈川巨浪图》名闻宇内,那也是水之一态,很显然的这是惊涛骇浪式的一型,表现得浪大如山、舟小于叶,扣人心弦。

若说山是阳刚之美,水是阴柔之美,中国人对二者之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综合摄取,一位大诗人曾经吟咏道: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拟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这巧于拟人描绘的绝妙好词,动静双涵,刚柔并摄,山水之美,诗词之灵,交光互影,在看山看水吟诗咏词之间,使人赞赏不置、欣悦无量。

在山水文艺欣赏之上,还有哲思深远的另一层境界,顾恺之曾有水赞云:「湛湛若凝,开神以质,乘风擅澜,妙齐得一」。这是凌空地摘取水的特质,若以《西风羊角图》来和乘风擅澜之句对照映发,使人有一种缥缈高举的湛然领悟。

《论语》上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看到流水持续不断地奔流,想到了大化流行中时间的永恒,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情溢于水,孔夫子一片活活泼泼的心灵,千载以下,我们亦同样感动共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里边有一片湛然相照哲思冥想的大同世界。

孔子还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没有人对艺术和人生体会得如此深邃,千载之下,只有南宋的陆放翁曾有「平远山如蕴藉人」的歌咏,可以说是一声遥远的回响。为什么仁厚的人像山而聪明的人像水呢?千种比喻,万种解释都只觉得愈解愈远,愈释愈浅。反而综合领取,一经提撕,恰当我心,更不必分辨,亦不必剖析,立刻就得大众的认可皈依:一个是人间景色的两端,一个是人间品德的极诣,一经指点配合,正是恰到好处,岂止是风景画的哲意升华,更是伦理典型的正大标指,从艺术来看人生,非仅意境因之提高百丈,亦令吾人心领神会雀跃三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