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艰难的抉择(3)

朝鲜战争 作者:王树增


尽管美国国内舆论说,那面星条旗在整个仪式中“位置太显眼”,会让人产生“美国占领了朝鲜”的联想,但麦克阿瑟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的个人威望在这一刻毫无疑问地到达了顶点——后来的历史说明朝鲜战争发展到现在,仅仅是序幕的序幕,但麦克阿瑟却在序幕中走到了顶点。

顶点,意味着再往后走就是下坡路了。

接着是李承晚的感谢词。全世界的人都从那一天的报纸上看到了这个老头子“泣不成声”,他说:“我本人的永远感谢和南朝鲜国民的感谢心情,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才好……”应该说,李承晚当时确实是“百感交集”。战局的发展趋势以及他个人政治前途的转变竟然如此迅速,仿佛命运在故意折腾这个老头子一样,让他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恍惚如梦。

当天,联合国军的先头部队到达三八线。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国庆日。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庆祝活动。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红旗招展。从清晨起,穿上节日服装的工人、市民和学生就相继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上午十时,毛泽东和新中国的其他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几十万群众一起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接着就是沸腾的群众游行。入夜,五彩的焰火腾空而起,广场上的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的场面延续到深夜。

但是,在这一天,欢乐的中国人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战争阴影正向他们笼罩而来。朝鲜战争的消息虽然已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但大多是北朝鲜人民军胜利的消息。即使有一些不妙的迹象,普通的中国人也不会关心的,百姓们认为战争离他们很遥远。

只有中国的领导人面对欢乐的场面心中暗存忧虑。随着仁川登陆作战的成功和联合国军已经进至三八线,随之而来的令世界瞩目的问题产生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否会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

朝鲜战争爆发以来,如果把六月二十五日战争爆发当作一个焦点的话,那么,联合国军的介入是第二个焦点,九月十五日的仁川登陆是第三个焦点,第四个焦点就是“越线”问题。

如果说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是外来势力介入朝鲜内战,那么,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朝鲜战争的“内战”性质就不存在了,联合国军武装进入并且明确要征服的是北朝鲜这个国家,朝鲜战争将完全国际化。关于这一点,东西方两大阵营都十分明白。

在最能体现各国政治立场的联合国安理会上,反对“越线”和赞成“越线”的国家唇枪舌剑。

南朝鲜的立场不言而喻。李承晚在九月十九日就曾说过:“万一联合国军停下来,南朝鲜军队也要前进。”南朝鲜的外交部长到处散布他们“有进攻到鸭绿江的决心”。南朝鲜国会甚至在九月三十日通过了南朝鲜军队北进的“决议”。南朝鲜军方高级将领们的情绪更加激动,在两个多月的连续溃败中一直受到舆论抨击和感到屈辱的南朝鲜军队,在“复仇”时刻到来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不杀到鸭绿江边不罢休”的情绪,甚至令美国人都感到了不安。

美国的态度是矛盾的。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曾解释他介入朝鲜战争的目的是“把北朝鲜军队从韩国赶出去”,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可是,谁都知道,美国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一个遥远的南朝鲜,而是在于美国在整个远东的利益和与苏联冷战对峙的需要——美国不希望有北朝鲜这个存在。本着利益与时局这两种需要,在“越线”问题上,美国国内分成了“鹰派”和“鸽派”两种态度。“鹰派”坚决主张联合国军一举越过三八线,理由是:北朝鲜军队虽已溃败,但是具备卷土重来的条件,如果不彻底消灭北朝鲜军队,朝鲜问题将永远存在。而联合国军长期在朝鲜待下去是不可能的,不越过三八线,就意味着这条线将成为永久的国境线。既然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是“为了朝鲜的统一”,那么三八线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战争中联合国军的空军已经“越线”攻击,于是,没有地面部队不得“越线”的理由。因为有联合国六月二十七日安理会决议的限制,“鹰派”抓住菲律宾代表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在解释联合国决议中“那个地域”这个词时,将英文“THE AREA”中的“THE”解释为代表着“全韩国”的意思。在这样的解释下,如果联合国军突破三八线,继而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就成为联合国决议授权的了。美国“鸽派”在“消灭北朝鲜政权”这个根本问题上与“鹰派”没有分歧,分歧是对战争一旦进入北朝鲜领土苏联和中国是否干涉的后果存在异议。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一旦苏联和中国干涉,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就算是爆发了。杜鲁门政府的最大顾虑也正在于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