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代窦光鼐(10)

大清一品 作者:张军


石板知道,这个同知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更别说放在眼里了,说这话的意思是让他到一边呆着去,当官的说话,小小师爷别掺和这事。他并没有生气,诚恳的一笑道:“大人此言差矣!平阳县宗族联系紧密,大队人马一去,必然引起乡民惊慌。吴荣烈若一煽动,很快就能集结,到时必是一场大乱。若是民伤了官,大人恐怕难逃其咎;若是官杀了民,那成百上千条人命,谁又能担当得起呢?且无论如何,一旦成乱,我家大人就要承担失职之责。即使想办法打通关节敷衍此事,按本朝回避之制,将来必不能在此县做官了。衡量利弊,恐怕将来要失的颜面要远远大于现在所失去的。大人,切不能因小失大,两三人便能办成的事,又何必劳师动众呢?”

孟成星听石板说话,语气里虽透着尊重,但句句都不容反驳,条条是理,字字含钢,不由得对此人刮目相看。好厉害的一个师爷!孟成星暗暗道。他尚未答话,又听石板道:“府台大人,我家大老爷,你们想过没有?百姓对县里的赋税早就不满,前两个月又为着朝廷分忧稍稍多加了几分,但一直没有闹事。这不当不正的时候,吴荣烈却又闹起来了?为何不早不晚,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呢?他一定是听说了福崧即将调任浙江为巡抚。甘肃一案,福崧之名,天下皆知。此次来浙,又是奉旨专查亏空,来者不善。吴荣烈就是要趁这个时候,给各位官爷敲敲警钟,讲讲条件。不过,他也不想把事情弄大,所以选在福崧来浙之前,未有行动之时这么做。一旦县爷您松了口,他也不会过分紧逼,这叫各让一步,海阔天空。”

孟成星沉思不语,黄梅道:“吴荣烈多少年了没有动作怎么就突然发威了?灭门知县,他没听说过么?前些天就听说吴荣烈的儿子刚刚从京里回来,到底是个什么来头?他京里有没有靠山呢?王福怕是下个月才能从京里赶回来。先拘了吴荣烈再说吧,就听石先生的,派四个人去传他就行了。”虽然用了石板的计策,但孟成星比他官大一级,也不能不听,又道:“孟大人的话也是有道理的,让李奉伟再带三十人跟在后面,五百人守在西城之外。去了吴家庄,派班头李堂带衙役卫洪进去好好问话,将吴荣烈平安带来就好。留两人在外把风,若有不测,立即用兵将吴荣烈强压回来。孟大人以为如何?”

孟成星道:“我看黄兄安排得当,就这样办去吧!”

六晚霞满天的时候,李堂和卫洪将吴荣烈带回到县衙。黄梅一见李堂酒气熏天的走上堂来便气得大骂:“李堂,你这混账东西,办差的时候你敢吃酒?”李堂磕头道:“大老爷,实在是吴员外逼酒逼得紧,推也推不得,不过我把人给您顺顺利利带来了,这趟差使总算没有办砸。”

“人带来了?老爷我问你,你的人都带回来了么?走的时候你带着四个人,怎么回来只剩了卫洪一个人?还有,李奉伟等三十名捕快又去了哪里?”

李堂被问的一愣,但酒劲未去,兀自挺着脖子强辩道:“我在里边,他们在外边,消息不通,我怎么知道?”

黄梅见李堂满口醉话,问不出什么来,对两边人道:“先拉他下去泼三盆冷水醒醒酒,再带上来问话。”又吩咐徐三等人道:“都给我找去,找不到李奉伟他们,叫你们也吃板子。”

黄梅又叫卫洪上来问话,卫洪战战兢兢走上堂来,哭丧着脸道:“大老爷,小的没喝多少,清醒的很。本是要早早带吴员外来交差的,只是吴员外派人兀自拦着挡着不让出去,才耽搁了这么长时辰。我们是吴员外派轿送回来的,轿帘不知怎的都缝的严严实实,小的一路晕天黑地的就回来了。李把总等人去了哪里,小的也搞不清楚。”

“滚吧。”黄梅挥挥手。这时,李堂浑身湿淋淋的,打着寒颤被带上来,嘴里连连说道:“小的有罪,求大老爷开恩。”

黄梅看看他,因喝酒两只眼睛血红,却闪着惊恐害怕的光,说话还有些含混,知道再问也是白问,扔下签道:“醉酒耽误公事,拖下去打二十板子,也给我滚!”(清代笞刑,20板其实为5板)李堂得了赦令,急忙起身,刚要下去,想起什么来着又回身跪下道:“大人,小的想起点事来。”

“讲!”

“那吴家庄大白天家家关门闭户,像出了什么事,小的看那吴家门前人马脚蹄之印甚乱,院内炊烟不断迟迟不息,像是藏有许多人。我们两人一去,便被引到前跨院偏房,且时时处处被人看着。这些事都不太对劲。”

黄梅问道:“还有么?”

李堂道:“小的所见所闻就这些了。”

黄梅道:“念你还算有心,先记下板子,下去好好看住吴荣烈,再砸了差使,把你下到大狱里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