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代窦光鼐(9)

大清一品 作者:张军


黄梅道:“来得正好,虚礼都免了罢。卫礼,你让巡捕营的把总李奉伟多多派人把四门把住,莫让人再进来闹事,若有聚众寻衅者立即拿下。还有这衙门里被弄乱的东西不准收拾,待温州府里派来人勘查了再动。三班六院各司其职,与往常一样,不要也乱了。皂隶、马快、步快、小马、禁卒、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诸番役,从今日开始不准请假,暂时也不要去征税赋,已放出去的都叫回来,留着待命。再派些人去王游击那里调些绿营兵来。”

说话间,工房书吏也走进来了。黄梅对众人道:“你们这就去办。”他抬头看看书房的大钟,又道:“此时已到未时,要从速办理。方才在衙门里听差的人,午饭分作两班轮着吃。每人半个时辰,吃完立刻回来当差。”

待众人走了,他转对书吏道:“这是给知府范思敬大人的禀帖,你好好写。”

书史答应一声“喳”,铺纸研墨,将黄梅的官衔、姓名写在抬头。下一格写上温州知府范大人讳思敬敬启,然后等着黄梅发话。黄梅先把要说的大意在心里过了一遍,才道:“平阳县举人吴荣烈抗交正赋,聚众于平阳县内,冲入县衙……”

黄梅这边说着,那边许文成和冯万行见他布置的井井有条,丝毫不乱条理,都暗暗佩服。待将一切安排完毕,黄梅对许冯二人道:“二位在鄙县受惊了,我这就派人护送你们回去。”

冯万行道:“黄兄千万小心,看样子那个吴荣烈在这里势力不小,刁民易乱,不可不防。”

黄梅从鼻子里狠狠地哼了一声道:“吴荣烈势力再大能扛得过朝廷?刁民再乱能顶得住官兵?方才写下告示,是为情势所逼,以缓危势。不出三日,我定让他们看看平阳县是谁做主?”

五隔了一天,就有绿营的兵派过平阳县来,各城门和繁华街市之处都贴了安民告示,大街上来来去去的都是兵。知府范思敬派了同知孟成星前来办案。孟成星一到,黄梅急忙将他迎到官厅,一个劲儿的大倒苦水。孟成星不了解情况,对黄梅道:“老兄,闲话少说,这拿人的牌文我是给你带来了,如何派遣就烦劳你了。”

黄梅道:“下官不敢,还是蒙知府大人与您的保全。不过,行事还需越快越好,若叫那些奸民有了防备就不好抓了。”

孟成星道:“全由你做主吧!”

黄梅早就查清了为首人的名字,立刻发下签去让李堂带衙役去吴荣烈所在的吴家庄拿人,又让李奉伟及新调来的绿营兵共一百余人一并去,以防事情有变。再派徐三等人去拿吴家庄外的其他人等。刚刚派发完这些人,都还没有走的时候,却听有人在一旁大喊一声:“大人且慢。”众人顺声音看去,只见从大堂耳房走出一个人来,白生生一张四方大脸,却贴着三剂圆圆的黑膏药,看上去有几分滑稽。大辫子扎的稀稀松松到处起毛,一身古铜色长袍外面罩了一件灰府绸马褂,腰间一张黑渍渍的汗巾,脚踏一双牛皮凉靴,走路一瘸一拐,看不出是个什么来头。孟成星一看这个人就觉得别扭,正想着这个极不修边幅却敢在大堂之上让县太爷“且慢”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却听黄梅笑道:“是石先生,您有何高见?”

原来,这人正是黄梅极器重的县衙师爷石太生,两个人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论脾气,又是沆瀣一气。黄梅的许多加税增赋的损招、伤民耗财的主意都出自此人。平阳县的百姓都恨透了他,背后送他个外号叫做“石板师爷”。前几天吴荣烈大闹县衙时,逃的慢了些,被捉住挨了一顿痛打,左腿被打伤,满脸都是青淤。黄梅本来让他在后院多歇几天,但此人却是天生的劳碌命,只歇了一天就坐不住了。这天听说温州府下牌文了,便急急忙忙跑到耳房听议,本打算不管此事,但听到黄梅安排不当,又拐着腿走到大堂上。石板师爷向孟成星和黄梅施了礼,然后道:“大人是去拿人呢?还是去剿贼?”

“此话怎讲?”

“若是拿人,有国家法度在,那吴荣烈也是有地位有家产的人,用一两人将他传到县衙即可,何必要用百人;若是剿贼,吴荣烈为平阳县大族之长,一呼百应,一伸臂即可招数千人,区区百人又如何能将他带来?”

黄梅道:“先生是什么意思?”

这时,孟成星道:“这位石先生说的是什么话?对待一个缉犯还要去请么?成何体统?朝廷的颜面放在何处?吴荣烈不过是一个乡绅,还敢聚众持械拒捕和朝廷作对么?王游击带来五百多人,还有县里五百多兵丁,一齐都派过去!若有胆敢拒捕的,一律拿下,持械伤人的,格杀勿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