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班长牺牲后他当了班长(3)

战争记忆 作者:张正隆


班长还不满15岁,副班长已经40多了。

副班长丁继先长得又高又瘦,有人说他像个大蚂蚁,有人叫他“大刀螂”(即螳螂),他也不吱声,也不生气。就闷头吧嗒吧嗒抽烟,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人说,副班长,想老婆了吧?他就笑笑:小孩伢子,知道个屁。

年轻时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他看上的,人家看不上他。年纪大了,也有双方都挺中意的,他也不搞了。有人拿老婆跟他开玩笑,他也不置可否,好像家里真有个老婆似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穷人的汗水不值钱,别让人家跟自己遭罪了。这事他只跟赵兴元讲过,并要班长替他保密。40多岁还没娶上媳妇,好说不好听,叫人笑话。

如今连队官兵,年龄差距也就10岁左右。那时老的老,小的小,许多不是一代人。有的连还有50来岁的,那时那人结婚早,那不都当爷爷了吗?年纪大的,一般都在炊事班,多了,才放到战斗班。

赵兴元的第二任副班长叫梁兴超,淄川县人,也快40岁了,也爱抽烟。一杆半尺多长的旱烟袋,黄铜烟袋锅子亮晶晶的,行军时别在腰间手榴弹袋旁,有点空儿就拽出来,伸进烟荷包里舀一锅,用大拇指按按,用火镰点火打着。丁继先是自己闷头抽,梁兴超则随时随地宣讲抽烟的好处。饿了解饿,渴了解渴,乏了解乏,冷了暖身子,困了提神儿,一大套理论。那时连队抽烟的官兵都有个烟袋,叫“抽旱烟”,管香烟叫“洋烟”,烟盒上也没有“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也就没人驳斥他。赵兴元试着抽了两口,呛得直咳嗽,困劲也就没了。不过,若说抽烟也有师傅的话,赵兴元还真是这位副班长的正宗弟子。1974年冬天,赵兴元调任黑龙江省军区政委时,正赶上寒流,患了重感冒,哮喘,那以后闻到烟味儿就咳嗽,这才戒掉。

梁兴超牺牲后,赵兴元曾找过他那杆旱烟袋,想留作纪念,没找到。那以后一看到谁抽烟,就会想到副班长,把那杆烟袋锅子亮晶晶的烟袋送到你面前:来,抽一袋,提提神。

革命队伍不讲辈分,但在人生的旅途上,两位副班长实实在在就是他的父兄。他尊重他们,班里工作,有什么想法,总是首先和副班长商量、研究,他们也总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开个班务会,让副班长讲讲,两个人有时补充几句,有时就是4个字“听班长的”。交代个什么事情,不遗余力去完成,战场上像小伙子一样往前冲。

3班最多时13个人,少时8个。刚当班长时,算他10个人。李秋同是党员,行军帮人扛枪,打仗勇敢,搞爆破,当突击队,艰巨任务都是他的。刘子云也是党员,活动能力强,后来当了文化教员,也没多少文化,就是聪明,爱学习,接受新事物快,到东北后当机枪连指导员时牺牲了。姚德一平时不爱说话,有人说他“一脚踹不出个屁”,战场上冲锋吼哑了嗓子。纪永亮小时生头疮落疤,头顶亮晶晶的,人称“灯泡”,平时病病怏怏的,打起仗来眼睛放光,可机灵了。刘永亮和马结田,打仗不含糊,就是体质差,行军爱掉队,是大家的重点照顾对象。还有两个人没记住姓名,调到别的连了,后来也牺牲了。

赵兴元当班长期间,3班牺牲两个,重伤一个。除刘永亮调到扩军大队,不知下落外,辽沈战役后进关时,当初的10个人就剩他一个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