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让乔布斯告诉你微软的麻烦

苹果风暴 作者:(美)林志共


   第二节 让乔布斯告诉你微软的麻烦
  
  史蒂夫·乔布斯终于在自己身体状况尚好时再次享受到了战胜比尔·盖茨的快感。这离上一次苹果超越微软已经?过去了整整21年。就在2010年年初《金融时报》公布的2009年底全球企业市值500强榜单中,苹果的市值还与微软有800多亿美元的差距。但是仅仅半年后,苹果的市值已经?超越微软。
  
  显然,苹果的后来居上不是胜在规模上。尽管很多人都在使用着苹果的iPod、iPhone和iPad,但几乎每台电脑上都运行着Windows系统,office更是我们办公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赢利上,苹果也没有比微软多,2009年微软的利润为163亿美元,而苹果的利润为75亿美元。但苹果的市值却不可思议地超越了微软。苹果与微软相比,究竟在哪方面更胜一筹?如果找到了这个答案,也就找到了乔布斯和苹果真正可怕的地方之所在。
  
  苹果与微软概况比较
  
  (注:2009年数据,通过《金融时报》发布的数据整理)
  
  其实,天才比尔·盖茨早就找到了苹果与微软和其他所有公司的不同之处,而这或许就是他认为乔布斯真正可怕的地方。2007年,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历史性会谈中,比尔·盖茨用他一贯谦逊的口吻说道:“乔布斯的成就非常显著。他拥有难以置信的品位和高雅。他永远活在未来,能够明确指出明天的方向。苹果公司一直在追寻这样的梦想--打造我们想要用的产品。他总是能指出行业的下一步行动,整个行业都能从他的工作中受益。”
  
  没错,高品位与活在未来就是苹果超越微软的真正原?因。但是苹果不仅仅如此,苹果的时尚品牌也融入中国制造低成本的商业元素,加上苹果和AT&T电信公司的捆绑式销售,打造了苹果产品的特殊性,而微软的产品很多公司可以仿造,这是不一样的地方。微软不仅是和苹果竞争,更是和其他硬件或软件公司竞争,而苹果公司的时尚设计理念、媒体配合及煽动性市场推广,证明了苹果的乔布斯的影响力远超比尔·盖茨。
  
  对于死敌微软,乔布斯从来不会吝惜自己刻薄的言论,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微软的问题就是没有品位,他们绝对没有品位。我想我有些悲伤,不是因为微软的成功,而是因为虽然他们挣到了足够多的钱,却仅仅是在制造三流的产品。”
  
  乔布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微软的问题,而这恰恰是苹果成功的关键所在。微软注重技术创新,但他们不重视产品的外形与包装,更不会将一种独有的文化孕育在产品中。微软成立之初,比尔·盖茨追求的梦想是“让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上一台电脑”,而这样的梦想与品位无关。但乔布斯从一开始就要生产完美、有品位的产品,他不在乎究竟有多少人会买得起他研发出的“艺术品”。正因为如此,微软推出的硬件产品尽管技术方面可能强过苹果,但在外观设计和营销上,则远远落后于苹果。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很多人的理念是“做自己”。基于这种诉求,他们排斥像微软、戴尔那样毫无个性的产品,尽管在剔除外观因素后,它们同苹果一样甚至比苹果的产品更优秀。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为追求品位的乔布斯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偏执地追求完美与品位的乔布斯和苹果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疯狂追逐,因为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人需要用与众不同的品位来逃离社会的庸俗和同质化,使用苹果的产品,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从iMac、iPod、Macbook Air、iPhone,再到iPad,苹果推出的所有产品都体现了乔布斯的品位。1999年,苹果推出第二代iMac时,乔布斯重新定义了计算机的外形,让人们知道了电脑在实用之外,也可以拥有独特、炫目的外形,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乔布斯说:“它让你想舔上一口。”当苹果推出纯白、薄得像张卡片一样的iPod时,与市场上充斥着的各种颜色的播放器相比,它简直“酷毙了”。2008年,当乔布斯从一个小小的牛皮纸袋里拿出Macbook Air时,全场掌声响起,苹果又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的外形。当乔布斯推出只有一个按键、全部采用触摸屏控制技术的iPhone时,主流媒体引用乔布斯的话说:“这是一款让你一见钟情的手机。”2010年,iPad面市,苹果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乔布斯的品位,原?来电脑可以只是一个平板屏幕,不用有键盘和鼠标。
  
  苹果推出的每一个产品都是同类产品中的王者,都有着“乔布斯式”的品位,曾经?担任过微软公司高管的史蒂夫·珀尔曼说道:“乔布斯帮助创建了最好的桌面电脑、最佳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最时尚的智能手机,以及目前最酷的平板电脑。”
  
  当然,苹果的产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iPhone全触摸技术使用起来并不方便,iPhone 4遭遇“信号”问题,然而,当苹果手机存在功能缺陷时,却丝毫没有影响其火爆的销售。由此可见,消费者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实在的产品,他们真正想购买的是有个性、不那么随波逐流、有点品位的产品。
  
  乔布斯不仅拥有消费者想要的品位,还能准确洞悉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像比尔·盖茨说的那样,“他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创新是苹果成功的关键所在,微软让人觉得过时了,比尔·盖茨的时代已经?过去--比尔·盖茨已转入慈善事业,而不是和苹果竞争,微软靠的是软件,而非硬件。学软件的工程师还是推崇微软平台的电脑,而时尚的媒体却更加推崇苹果产品。苹果把握IT和消费者电子产品年轻化市场,苹果的产品始终在大学的校园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每个美国大学书店都有卖苹果电脑及相关消费者产品,并给学生以10%的优惠购买,这足以看出苹果的目的所在。乔布斯希望这些年轻人都用苹果产品,让他们保持年轻时尚。
  
  人们或许还会记得20世纪90年代那个叫“随身听”的小玩意儿,几乎人手一台。日本索尼公司的产品“Walkman”几乎成为了那个产业的代名词。这个产品实在太普及了,以至于没有人相信我们还需要另外一种音乐收听方式。可是,乔布斯在满大街人都用随身听听音乐的时候却说:“人们会爱上比随身听小很多的数字播放器。”2001年,苹果发布iPod,随后iPod席卷全球。MP3技术最先来自韩国的三星电子,但是只有苹果才在iPod上把MP3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索尼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视听消费产品,为了拓展产业链,它们还收购了美国好莱坞的哥伦比亚影视公司,不断地拓展美国的影视、音乐市场。苹果公司的iPod是对索尼公司的巨大挑战,而索尼还以为苹果只专注于电脑,看不起苹果这个竞争对手,结果却被苹果抢占了音乐市场的大半??山。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iPod的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过苹果电脑的销售额。2007年,乔布斯将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以此显示苹果要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的决心。比尔·盖茨不看好乔布斯的新动作。直到2005年,他在面对路透社的采访时仍坚持说:“我不认为iPod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持续的成功,只需和苹果现在的Mac电脑进行对比即可,不也一样成了明日黄花。”
  
  如果说在视听消费电子产品上,比尔·盖茨落后于苹果,是微软自己在这个领域没有多大投入,没有类似产品,无伤大雅。但在移动终端的争夺中,微软却结结实实地栽了一个大跟头,而这也是微软在未来发展中不被看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IT行业正在发生巨变,个人计算机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正在被移动设备所取代。就像业内人士所说的,“在未来几年,人们会习惯从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转为通过大屏幕、高清晰、高处理能力的手机上享受娱乐内容”。这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取代大型计算机一样。在那场苹果与微软的较量中,微软取得了绝对优势,占有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只给苹果留下了一口“残羹冷炙”。
  
  一个相关的证据是:2009年,微软基于个人计算机软件产品的收入经?历了1986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苹果的电脑产品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但它在移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方面所取得的丰厚利润,却让它风头占尽。在移动终端市场上,苹果有iPhone和iPad两种天王级的产品。iPad在上市的头两个月中,售出了200万部,几乎每3秒售出一部。在移动终端争霸战中,微软从一开始就落后了。微软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款移动产品能与苹果产品抗衡。
  
  苹果向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转型,成功地占有新的市场份额。日本索尼公司是苹果MP3 最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早在苹果iPod播放器进入市场前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索尼也进入了美国的音乐市场。遗憾的是,索尼没有及时地将电子音乐市场把握住,对苹果公司进入音乐市场过于轻敌,还以为苹果做电脑行,对MP3 音乐行业不在行。
  
  这是时代变迁的信号:个人计算机将会被移动终端取代,就像当初个人计算机取代巨型计算机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微软还不改变战略,仍然在移动终端上没有突破,那它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辉煌将随着时代的改变逐渐褪去,被苹果这个竞争者所取代。提前印证微软命运的是蓝色巨人IBM的经?历。作为曾经?的巨型计算机行业领袖企业,IBM在个人计算机业务上始终无法突破,如今只好把电脑业务卖给联想电脑,自己转入IT服务领域。而联想电脑目前也在跟随苹果做手机,乐Phone可以看成是iPhone的中国·?版。苹果产品让中国IT领袖企业的“山寨”化复制,苹果的成就是多么让人羡慕。
  
  占尽先机的乔布斯当然可以潇洒地说:“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变化,传统个人计算机迷们感到他们的世界正在远去。”而这恰恰是苹果市值被广泛看好的最重要原?因,也正是微软在未来不被看好的最重要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