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永新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7)

中国的困惑 作者:王鲁湘


提问一: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公共图书馆特别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儿童图书馆能做些什么工作?

朱永新:在国外,公共图书馆的理念是让孩子爬着到图书馆来,也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学会走路以前,就到图书馆来感受、来阅读。国外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是用大量的绘本把人类最重要的价值、思想融入进去。这些绘本文字非常少,色彩很鲜明,对孩子爱上阅读很重要。我建议我们的儿童图书馆也可以先从绘本开始。

另外要从父母亲讲故事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先要培养父母讲故事。因为父母讲的故事是从书上来的,孩子如果对故事着迷,还要听,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看绘本,不懂再给他们讲。父母是孩子阅读最好的老师,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去打动父母。比如英国曾经实行一个计划,在每一个孕妇生孩子之前送给她一个书包、一张公共图书馆的卡,孩子生下来以后再送一两册绘本,以此激发父母对孩子阅读的指导、热爱和兴趣。

提问二: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师资过剩现象,像北京很多中学招老师以博士生为起点,本科毕业的师范生是做不了教师的。是否有必要把师范教育独立开来,设立专门的师范学校?

朱永新:国外的师范教育有定向和非定向之分,定向的师范教育就是通过师范大学的体系培养教育人才。我们国家采取定向师范教育是可以的,因为西部和农村地区还缺乏大量合格的教师。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倾向于逐步走向非定向。现在很多师范学校虽然戴着师范的帽子,但师范生只占10%左右,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了。像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实际上也不是纯粹的师范学校。

我主张在普通大学甚至在大学以外的地方设立考取和颁发教师资格证的机构,比如在北京大学里就可以设一个,我想北大培养出来的老师肯定和一般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不一样。要鼓励师范教育从定向逐步走向非定向,鼓励全社会最优秀的人去做老师。现在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只是救急的,因为农村太缺老师了;但是从长远发展来说,与其在培养过程上优惠倾斜,不如在就业上建立机制,动员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去做老师。

提问三:有两个问题,第一,您认为北大和清华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第二,近年来,高校的教学评估引起了很多争议,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朱永新:看一个大学是不是一流大学,要看它具有多少一流的学科。如果一所大学有若干个学科是第一流的,这个大学就是第一流的。学科靠什么?靠人才。北京大学距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要看它的人才、教师队伍、科研人员和世界一流大学有多大距离。但是人才的选拔现在还是一张试卷在考,教授没有自主招学生的权利,想要的好学生外语差几分就进不来。

我觉得一个方面是人才选拔,一方面是教育机制,这两件事都做好了,世界一流大学是指日可待的。香港科技大学也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了世界著名大学。我们当然希望北大、清华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但同时也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因为只有民间资本才有活力,教育机制上才会创新。上海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一开始办的时候,谁都不承认它是大学,但是现在承认了。

关于大学评估的问题。我给《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文章,说评估问题不在于评估本身,而在于评估方法。我不主张对大学有过多的评估,特别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老百姓心里其实都有一本账,根本不用去评,学校自会调控各个教学环节和质量。因为它质量下降了,社会美誉度不好了,报考的学生和得到的资助就会减少。

评估应该针对新办的大学,利用民间机构去评估它条件够不够、教授好不好、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育行政部门不能又办又管,管和办要分离。应该鼓励民间的中介机构做排行榜,像美国评估“常春藤联盟”那样。现在的排行榜一出来,人们就批评它不科学,其实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评估本身没有错,只是评估的过程经常有造假行为。我觉得对于造假应该加大惩罚力度,加强监督机制,举报核实以后,永远取消它评估的资格,让造假的永远不敢造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