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店风景》 旧金山的“城市之光”

我读2 作者:梁文道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每天什么都不做专门逛书店,那是不是很多人的理想呢?我很羡慕我的朋友钟芳玲,她就是一个专门逛书店的人。《书店风景》是她访问世界各地书店时发生的一些趣事。1997 年出过第一版,最近几年面对网络和电子书的冲击,书店的经营情况变化很大,很多书店都风雨飘摇。于是作者又把这些书店重访一遍,于2007 年出版了修订本《书店风景》。

既然叫《书店风景》,当然讲的是一些能成为风景的书店。什么样的书店能成为城市风景?有没有一家书店,本身就能够成为城市的地标,甚至是游客们指名要去的地方?旧金山的“城市之光”就是这样一家书店。“城市之光”的历史不算太长,不过半个世纪,但已经被旧金山政府设为当地的文化名胜,很多游客会慕名而去,这家店到了晚上仍然灯火通明、川流不息。

“城市之光”的创办人费林盖蒂已经是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他曾经是著名的前卫诗人、作家和出版家。上世纪50 年代他创办这家书店的时候,正值美国前卫文学“敲打派”兴起。“敲打派”文学的诞生日,就是著名大诗人金斯堡赤身裸体地在这个书店附近的“六号画廊”当众宣读他的新诗《嚎叫》的那一天。

这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控诉,内容涉及同性恋、毒瘾,甚至还谈到佛教,是一首非常奇异又充满了禁忌话题的诗。当时金斯堡真的脱光了全身来朗诵它,朗诵完之后,费林盖蒂当即写了个短签送过去,内容模仿当年爱默生在惠特曼朗诵完《草叶集》之后所献的贺词,“在这个伟大生涯的开端,我向您致意……”,不过他又加了一句“我什么时候能拿到你的稿子呢?”他要出版。

结果这首诗真的交给他出版之后,书店就被告上了法庭。当时的美国社会比较保守,认为这样的禁诗伤风败俗,但是经过激烈抗争,最后费林盖蒂胜利了。从此,费林盖蒂的“城市之光”书店就成为美国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标志,成为旧金山的文化象征。

美国上世纪60 年代反战运动、学生运动或“嬉皮士”运动的重镇就在旧金山,而旧金山又有两个中心,一个是加州伯克莱大学,另一个就是“城市之光”书店。直到现在,这家书店仍旧保持着它过去的作风,前几年美国打阿富汗又打伊拉克,书店门口就贴了很多抗议标语,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城市之光”在美国西岸,东岸也有一家颇具传奇色彩的书店--纽约的“高谈书集”[2]。可惜现在已经关门了,不过它当年也有很特异的风格,很多名人和明星都喜欢来这个店,所以游客有时候会在这里碰到伍迪·艾伦,甚至麦当娜。当然它并不是一个专门看名人、明星的地方,因为这家书店本身的气质盖过了所有明星。

有时候人们会在书店的角落看到一个纸箱,里面塞了一团毛绒绒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店里养的猫,肥大到刚好能把整个纸箱塞满。虽然这家书店相当狭窄逼仄,但却能在里面找到很多别处找不到的绝版好书。有些作家到了这里之后,也会兴之所至在书上胡乱签名,有些是自己的,多半是别人的,当然这些书最后都能以很好的价钱卖出去。

“城市之光”和“高谈书集”都是美国老牌的独立书店。现在北美洲乃至全世界都开始流行一种大型连锁书店,比如遍布美国大街小巷的Barnes&Noble。相比较而言,这种连锁书店被认为很没有人性,是书市中的巨无霸或恶魔。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主演的电影《电子情书》,讲的就是一位大书店老板和独立小书店女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开始恋爱之前可是彼此的眼中钉。

但是比起网上阅读,连锁书店的气氛其实还是不错的,像Barnes&Noble 就会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甚至模仿独立书店的经营方法,设有自己的咖啡厅。而且他们自己的员工有些就饱读诗书,会在书店进门的地方摆一个架子,放上向大家推荐的好书,这些书自然都相当有品位。这跟我在中国有些书店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你去问店员,我要找一本书,他很可能得查电脑,而且输入的时候还要再三向你确认,是哪个作家?比如钱钟书的“钟”是哪一个“钟”?

(主讲 梁文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