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隋炀帝离亲叛众的预言(1)

万年歌 作者:雾满拦江


火牛年来又不祥,

此时天下起纷争。

木下男儿火起年,

一扫烟尘木易已。

--《乾坤万年歌》

天干丁属火,地支丑属牛,公元617年是丁丑年,是谓火牛年。

这一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大隋正式终结。“木下男儿”,是个“李”字,“一扫烟尘”,扫的就是“木易”。

隋炀帝杨广招谁惹谁了,这么快就完蛋了呢?史家谆谆教导道:“隋炀帝太不像话,横征暴敛,荒淫无道,所以才……”

这是瞎说。论及荒淫无道,隋炀帝比得过北齐的高洋吗?高洋连自己的姑姑婶婶都不放过,杀人杀到手软,可谁碰过他一根手指头?论及横征暴敛,隋炀帝比得过北齐的高湛吗?高湛骄奢淫逸,役繁赋重,老百姓悬死于路。

这个问题说透了,也挺没劲的。

其实,帝王的荒淫是百姓能够接受,后宫佳丽三千,这么多美女眼巴巴等在那里,你不荒淫,未免也太不人道了。横征暴敛固然让百姓痛苦不堪,但从大禹开始,哪个帝王是省心的?都是变着法子难为老百姓,只要他们别极端化,老百姓是能忍就忍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形,百姓才会忍无可忍呢?

百姓无法忍受的,是原始思维的狂妄与自大。

实际上,隋炀帝与导致北魏灭亡的胡太后一般无二,都是过于狂妄了。狂妄与自大,是原始思维的主要发作症状,理性思维是很难走到这一步的,而原始思维却总是难以避过这一可怕的心理陷阱。

原始思维因为逻辑材料的匮乏,没有倾注于自然奥秘的能力,只有关于表象的条件反射,就是最喜欢和别人比较,只有实实在在的人才能够触动他们大脑的兴奋点。隐形的规律或是逻辑,他们看不到,所以就无法思考。原始思维者莫不陷于对他人的仇恨之中,这是因为别人的智慧与能力总能击碎原始思维的自以为是,让其人陷入到极度惶惑与茫然中,而他又缺乏对这种现象的理性分析,只能是渴望着“彻底消灭敌人”,以摆脱心理危机。比如隋炀帝,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

隋炀帝就酷爱和别人相比。

司隶校尉薛道衡有点小才气,喜欢写几句诗,就这隋炀帝已经受不了了,他以谋反之罪诛杀薛道衡,得意洋洋地道:“你还能再写出‘空梁落燕泥’这样的好诗吗?”还有个王胄,才情也很不错,也被处死。隋炀帝常常吟着王胄的名句:“庭草无人随意绿。”

跟文人较劲,是暴君的共同特征。文字虽然写的时候搜肠刮肚,但写出来摆在那里,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原始思维的人就会认为这事太容易了。隋炀帝就自豪地对身边人说:“你们认为我是继承皇位的吗?以才学而论,朕也合该当皇上。”

杨广认为自己才学天下第一,还无端认为自己是空前绝后的军事家,为此他发动了三次征讨高丽的战役,出动百万大军。又发民夫运粮,可道路遥远,往往还没走到地方,粮食就被民夫吃得光光。隋炀帝大为恼火,要求民夫照价赔偿,民夫赔不起,只好逃之夭夭,躲到山泽里当强盗。

大隋24路军马共计113万人浩浩荡荡开赴高丽,吓得高丽王面无人色--这么多的人,不要说打,就是把这些人看一遍也要好几年的工夫。

这时候隋炀帝下令了,这100多万大军谁都不许动,只听他一个人的号令行事,违令者斩。于是百万大军就在那里傻站着,任凭高丽人横切竖砍,高丽人几千人杀入进来又杀出去,正杀得手软,百万大军粮尽,士兵们哗啦一声溃退。去时100多万人,回来时2700人。

隋炀帝严厉斥责了将士们的“擅自行动”,再搞一轮百万大军征高丽。将士们实在忍不住,就委婉地提醒他:“仗不是这样打的,应该给将士们一定自主权。”

杨广斜睨着将士们,不屑地说:“连我都弄不明白的事,你们又懂得什么?”

可想而知,这一次远征军又被砍得七零八落。

杨广的狂妄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了。一般的狂妄,是认为自己最了不起,未必非要否定别人;可在杨广这里,除了他了不起,对别人的价值是全盘否定。

第二次征伐高丽失败了,那就再搞第三次。这次传来了好消息:高丽人实在受不了,每年都来上100多万人让你砍,这活太累人了。高丽要求和平。

杨广大悦,命高丽王来见。高丽王不理,杨广大怒,还准备再搞一轮。

经过这么大折腾,大隋基本算是完蛋了,全国处处民变,盗贼蜂拥而起。于是杨广考虑撂下高丽这事,准备巡幸汾阳宫,再北游雁门关。这一次他的运气糟糕得很,正逢上突厥人大举入侵,雁门郡所属41城有39座城池被攻克。杨广被困在城里,城外的箭飞如雨。杨广吓得魂都没了,抱着年幼的赵王号啕:“完蛋了,这次是真的完蛋了……”

这时候有人提醒杨广:“您对待军士太苛薄了,有功从来不赏,无罪也要责罚,如果陛下肯诚心相待,许以重赏,将士们自当拼力。”

于是杨广许诺:“这次如果能够逃生,一定重赏三军将士。”

将士们信了他,就拼命血战,终于解了突厥之围,保护着杨广平安返回。回来后,杨广玩起了小心眼,实行军制更改,刚刚流血卖命的将士们什么奖赏也没得到。

杨广不肯奖励将士,并非是他舍不得花钱,而是他心眼太损,他就是喜欢看到军士们满怀希望最后却什么得不到的可怜样。说到底,还是出自于他对人的仇恨。

可那些人救过他的命啊,他怎么会仇恨这些人呢?

杨广对人的无端仇恨由来已久,也是有其因由的。

他之所以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并非是贪图享受。他一次次征讨高丽,也不是想要什么文治武功。他搞这些东西的目的就一个:让世人都不好过,让世上每个人都痛苦。

史载,自杨广登基之日起,就无日不筑宫殿,虽然处处都是宫室苑林,他却左顾右盼,无一中意者。

雕梁画栋,奇技淫巧,还有什么不中意的呢?其实他根本就没看那些宫殿,他琢磨的是再给老百姓添麻烦,让你哭求无路,这样才能称了他的心。

天下大乱,四方纷扰,李渊偕李世民攻入长安。这时杨广躲在江都,每天短衣策杖,遍历台馆,一直走到深夜,把每个景致都要仔细看过,唯恐看不够。死到临头,他才想起来看风景,可见此前他所谓的“不满意”不过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鼓励大家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式。那些用老百姓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宫室殿堂,他之前从未仔细瞧过一眼,只是因为这些东西最能让百姓痛苦,他才大搞形象工程。

历史上,大兴土木,拼命铺张浪费,热衷搞形象工程者,莫不是出自一种对人性的仇恨。

杨广为什么这样仇恨人类呢?是因为原始思维。

原始思维只盯在表象上,别人的成就与才情,留给这种人的是反衬出自己的缺失,从而引发心理上的无限痛苦。如隋炀帝,当他遭遇薛道衡、王胄这些才子,不是去琢磨如何学习并超过他们,只想着杀掉他们。消灭对手,是原始思维对现实的最简单的否认。

隋炀帝临去江都,赋诗给宫人:“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意思是说,百万大兵三征高丽,不过是偶然间来了情绪。

由于对人的仇恨,隋炀帝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他一夜一夜地做噩梦,经常于夜里狂跳起来,惊呼“贼”,非得十几个妇人摇晃着他的摇篮,才能够让他安生。睡摇篮是婴儿的待遇,隋炀帝向人们证明了他的心智退缩,已经返到婴幼时期了。

616年四月,大北殿西院起火,隋炀帝惊慌而逃,匿于西苑草丛中,火定乃还。

他不停地伤害别人,也知道别人会伤害他,这是本能,不是思维能力。他已经退化到了只剩下本能的阶段。

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擒捉杨广于西阁。杨广质问:“我有什么过错,凭什么要抓我?”

原始思维的人常漠视对别人的理解与同情,陷入自我意识的循环思维。这种自我意识的循环,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私,脑子里转来转去只有他个人的感受,根本就不考虑别人。这种人伤害了别人,自己却没有感觉。

宇文化及告诉杨广他都干了些什么:

违弃宗庙,巡游不息,

外勤征讨,内极奢淫,

使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

四方丧业,盗贼蜂起,

专任佞谀,饰非拒谏……

杨广被缢死,终结了一个疯狂的时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