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时代需要新责任和新智慧(1)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一个哲学家启发一个时代的历史已经过去,以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觉悟了的群体来推动社会。

--任继愈

本章观点导读

追打外国啤酒背后的暴力隐喻

抵制外国货的起源

凭什么捍卫梁思成故居的一堆废墟?

公众参与的机制才是我们迈进公民社会之时,最缺乏也最需要的东西

唐德刚的路线图:只靠激情转不过“长江三峡”

80后一代靠什么掌舵前行?

我们不再需要廉价的民族主义情绪鼓动

追打外国啤酒背后的暴力隐喻

在应对国外一些针对中国的新的政策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民族主义情绪往往是最容易激发的,愤青们带头形成社会话题甚至群体事件。而所谓“愤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由80后构成主体。在他们中间,做愤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需要警惕。

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申报》上登出了这样一幅漫画:一瓶国产的啤酒瓶子率领两个酒杯,“手中挥舞着狼牙棒,追打着三只国外品牌的啤酒瓶”。漫画的标题也简单明了:国产饮食品的胜利。

根据学者的研究,中国人第一次抵制外国货的尝试,在1905年,抗议的对象是美国。美国从19世纪晚期跟中国签订辱华性的条约,由于国内的经济危机,大批华工在美国失去工作,美国政府甚至在1882年制定了华工禁约,之后,这对这一禁约的运动就逐渐发酵。终于,在1905年,上海商务总会发起的抵制美货运动,就蔓延至全国各地。

客观地说,在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以抵货方式表示对不平等待遇的抗议,是当时无法选择的一种民间表达方式。以此唤醒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在那个时代,这种方式也有其进步的价值。当时的参与者为了燃起更强烈的民族情绪,不惜采用“散布谣言”的手段,宣称美国雪茄有毒。这种情形,在2008年的“抵制家乐福”活动中,几欲重现,比如“家乐福管理层称不怕抵制”之类无法证实的言论也层出不穷。所以,有论者说,“历次抵货运动,谣言都如影相随”。

《申报》上的那幅漫画,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国产的酒瓶是挥舞着“狼牙棒”,这让抵制或者驱逐行动染上了暴力的意味。而当民族主义稍有不慎,就极为容易跟暴力结合,“狼牙棒”挥舞的意象,是无思考的直接的野蛮姿势。

比如,在法国用自己身体保护奥运火炬的运动员金晶,曾被网友们热捧为民族英雄,但当她公开表态反对抵制家乐福时;大量的网友开始倒戈,斥之为“脑残”“汉奸”。金晶在这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浪潮面前,显得异常软弱,但可贵的是,她并没有丧失自己的思考与个人的坚持,她将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西班牙学者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大众的反叛》中,将人分为两种,一种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赋予自己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另一种则放任自流,尤其对自己。熊培云概括说,前一种是独立思考者,后一种是想当然的附和者,在民族主义情绪下,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这股民族主义的浪潮,终于在2009年3月,以书的方式做了一个怪异的总结。这本书的名字是《中国不高兴》,它继承了多年前火暴中国图书市场《中国可以说不》的思维脉络与市场意识,引导了一场积压已久的纯情绪发泄。

这是一场对民族情绪的巧妙绑架,它没有提供任何理性和有益的东西。“中国应该成为抱负远大的英雄国家”,“解放军要跟着中国核心利益走”,诸如此类的宏大废话,成为其“新主张”;而“猥琐心态支配下的文化世相”“王小波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等标题,将哗众取宠的机会主义本相,袒露得淋漓尽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