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时代需要新责任和新智慧(2)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新加坡《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韩咏红就此撰文:“以情绪化的对抗姿态作为卖点,这在书名中尤其一览无遗。所谓‘不高兴’就是情绪用语,而非理性措辞。实际上,这些年来每当中国社会高调张扬民族主义时,晃出来的往往不是民族主义精神,而是民族主义情绪。”针对这种情绪,熊培云直言,只要看看《环球时报》的标题,你就知道,在中国谈政治还有比民族主义生意更好做的吗?

令人惊异的是,如此贩卖情绪将还在腰封上称“为国直言,替天行道”--这不是一个大言不惭的笑话吗?

电影《2012》在中国还没上映,其中的一个情节设置就让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津津乐道:拯救世界的方舟是在中国造成的,也就说,末日到来之时,是中国拯救了世界!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让人激动的设置。但你会发现,中国之所以制造方舟,通过影片里有个官员的感叹“这么巨大的工程,也只有中国能够完成”,这简直是个狗血的桥段。

而另一个细节,更令人思索。在印度裔科学家要打开方舟舱门,让外面的人进入的时候,一个细节发生了。先是“俄罗斯、中国……同意打开舱门”,接下来才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经过投票决定打开舱门”。或许这是无意识的,但编剧似乎在表达中国和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的不同,前者通过长官意志决定的,后者以投票决定的。

如果这个细节没有错,它将再次提醒我们,在民族主义情绪自我满足的同时,保持一种冷静是多么困难,又是多么重要!

凭什么捍卫梁思成故居的一堆废墟

作为未来几十年的中国主体力量,80后一代将接过掌握这个国家的钥匙。对外防止浅薄缺乏思考与建设性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内以一己之力推动公民社会的进程。将是这个大时代给我们的大使命,也更需要我们的大智慧。

2009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连续的几次争议,罕见的大张旗鼓。MSN上,我的几个朋友相继发给我链接,围观看客一般地兴奋惊呼:“北晚与新京又干起来啦!”

这次“死掐”事件的源头,是发于《北京晚报》8月5日下午的文章《北京晚报独占“五个一”》。该文王婆卖瓜式地自夸:根据调查,《北京晚报》在读者覆盖率和性别覆盖率等指标上高居榜首,一系列反映主流读者特征的指标中“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此“一家独大”的姿态迅速引来《新京报》的不满与反击,6日上午该报就发表反驳文章《647份样本如何调查出北京媒体公信力》,对调查结果的公信力提出质疑。随后,双方各施利器,互相点名攻讦,数个回合而尘埃未定。

老牌的“北晚”,为何突然如此好斗?这可能与急剧变化中的北京报业格局密切相关。面对自称“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实力逐渐增强的《新京报》,老牌的《北京晚报》一再强调自己的霸主地位,力图在公共议题上昭显自己的话语权,其心态倒蛮可以理解。而论战一再发生,缺乏幕后的协调机制也是一大原因。《新京报》由光明日报社主管,《北京晚报》则隶属北京日报集团。从“级别”说,“新京”算是中央级的,“北晚”算是省市级的,市宣传管理部门并没有充分的能量未雨绸缪,消弭分歧。

但由此再去理解近来发生的笔墨战,你将会发现:表面看来,这是一次惯常的“报业老大”争议,但对于这两家报纸来说,积怨之深,非一日之寒。同城报业的残酷竞争还在其次,秉持的理念主义之争才是“死掐”的根本动因。

到底是什么理念之争?从梁思成故居的存废问题,就可见一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