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伪理性时代需要常识家的棒喝(3)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最近见到报道,有一些参政议政的同志在2010年两会中提出的议案,结果导致生活中的非理性结局,令我实在感慨始作俑者们的人生(对人性、两性)常识的似是而非。政协张晓梅委员在2010年的“两会”提出了一个“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在于争取得到家务劳动所应该得到的工资,从而使人们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让女性摆脱对男性的过重依赖”的提案,就是说,女性干家务劳动,老公得给老婆算工资。结果,杭州的一对本来感情还不错的小夫妻在报上见此提案的第二天,就打闹得翻天覆地,原因是老婆决定向老公算每月家务劳动的工资并需高于一般保姆月薪,结果在大家调解中,以老公日后除每月正常家用2500元外,再支付老婆2000元家务劳动费收场。《青年时报》于是问:值得为这个提案较这个劲?如果因此打架伤了人有意思吗?--我想说,荒谬是人们自以为是地任性改造酿成的,不问问内心,更看重垃圾信息的风吹草动,这不是舍本逐末,没大脑吗!有些话,不用多说,笑笑就可以了;活着明白人生的究竟,才有人道可言,才能活得安详正气,如“天之植株”,“挺直向上”。

从这个提案引起的故事我就想到一个命名:伪理性。伪理性如今其实遍布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将荒谬演绎得严肃高尚,杀人于微妙的错觉之中。尤可警惕。

正确看待现实和历史,为当下以及后来的人类建设靠谱的路径,是我们理性的能力所在,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但这跟真诚有关,跟虚伪矫饰无关。不要把现实搞得跟不知魏晋的世外桃源似的,更不要把古代的文化和修养搞得跟传销组织似的,实在令佛头着粪,倒尽胃口。

面对时下丰富的“非理性”和“伪理性”现象,我想到民国时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的学者、教育家罗家伦先生在其一部抗战期间的小书《新人生论》里谈“道德的勇气”的话,他说:“什么是道德的勇气?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的勇气,就要先知道什么不是道德的勇气。第一,冲动不是道德的勇气。冲动的行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时的,不是持久的……第二,虚矫也不属于道德的勇气。虚矫的人,决不能成大事。”--有意思的是,我觉得罗家伦先生的两个“不是”正好与我说的两个反理性的特征一模一样。“爱国者”的口水弹就是“冲动”,就是“非理性”;“缺脑型”提案就是“虚矫”,就是“伪理性”。所以,在罗家伦先生的话中,我把“道德的勇气”改成“理性精神”也一样说得通,而事实上,得了这两个病症,一切美好的品格都会溜走,所以年轻人得小心这灵魂的病毒。

那么,要疗救这个病症,从哪里用药,我想到的是“常识”。重新从这个人类认知的基础开始吧,它是一本最起码和最安全的启蒙词典。而我呼唤,中国目前该多出一些睿智博学的“常识家”,像那个曾用一本五十页的小册子改变殖民中的美国人的托马斯·潘恩,历史将永远铭记他当年的小册子:《常识》。常识没有之后,我们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生活和生命品质的提升,与活在一个是否常识健全的社会和时代息息相关信息≠知识≠常识≠文化懂得理财的一堆常识,但在更基本的做人的常识上却未必及格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想到《魔戒》常识是我们接受惩罚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