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教育要什么(10)

无法独活:致喂大的年轻人 作者:王千马


前年的秋天,我和先生度蜜月,选择了“土耳其埃及游”。之所以选择这条有些冷僻的线路,一来是因为我已经去过大部分的欧洲,二来是因为对埃及向往已久。至于土耳其,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期望,只觉得它应该好过其他两个和埃及搭配的旅游点--迪拜和南非。

在踏上行程后不久,我就发现自己原先对土耳其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和偏颇。在亲身踏上土耳其的国土之前,我只知道这个国家的足球不错,它的政府很想加入欧盟但屡屡被拒,它的人民看上去很像新疆人,但我不知道这个国家竟有如此绚烂的人文历史,如此特殊的自然景观,如此复杂迷人的社会现实。我沉醉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无敌的壮阔,恋上伊斯坦布尔街头随处可见的猫猫狗狗和漫天飞鸟,在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中流连忘返,在托普卡帕宫的珍宝馆里目瞪口呆。

更重要的是,我了解了奥斯曼帝国可歌可泣的历史--关于这一点,我特别要感谢那位姓麦的中国导游。这位导游是一位博士,有着女博士特有的严谨和可爱,当旅行团中有人问出“究竟什么是东正教”(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君士坦丁堡曾是东正教的中心)这样的问题时,她会欣喜地说:“这个问题,要从摩西创立的犹太教说起--”

不仅如此,这次“土耳其 埃及”之行,让我第一次切身接触到阿拉伯世界。开罗的金字塔,卢克索的太阳神庙,陈列着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这些我期盼已久的景点,确实都精彩绝伦、举世无双,然而那次旅行带给我最大震动的,却是我期盼与预料之外的东西--伊斯兰世界的风貌。我发现原先的自己是如何被国际主流媒体所操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众媒介这些年对阿拉伯地区持续不断地口诛笔伐,是如何妖魔化了一个民族、一个宗教、一个文明。

旅行中,我看到许多身披黑纱的穆斯林女子。在人们的普遍见解里,这些女子是受歧视的、命运悲惨的、应该被同情和拯救的。但是,我见到的那些女子,一个个都沉静而美好。有一位女子,和她的丈夫手牵着手,眼神慈爱地注视着两个顽皮的儿子,发现我在注视她的时候,很幸福地与我相视一笑。那一刻我意识到,她的生活也许没有人们想象得那般悲惨。很多事情,你如果只是道听途说,便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

也许这正是旅行能够带给我们的意义。你走到异国他乡,一心渴望猎奇,结果发现人类的很多情感其实是相通的。那些所谓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政客和学者们宣传的那般巨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辩论、敌对、彼此争个你死我活,而是理解、宽容、在各自的格局中活出各自的幸福和美丽。

因此,再讨厌“学习”的人,也请接受“旅游”这一种学习方式。为自己订一个其实不太难实现的目标:每一年,至少去一个从前没有去过的地方。

在旅行这件事情上,不要太心疼荷包。我很喜欢一个旅行社最近打出的广告--只要半个平米的价格,日韩新马泰都玩了一圈;

一两个平米的价格,欧美列国也回来了;

下一步只好策划去埃及南非这些更为神奇的所在;

几年下来,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完一个厨房的价钱;

但是那时候,说不定你的世界观都已经变了。

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平米;

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别墅。最后,简单讨论一下最强烈的学习方式:中断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新的校园学习。

乍一看,这似乎是颇为任性的行为,但如果这是你认真考虑、反复思量后的结果,那么,也不失为一种值得鼓励的选择。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决定停工修学,那所幸做得更彻底一点,索性去海外留学。这样,你可以一次性学习两样东西:专业和外语;不仅如此,你还能将“破万卷书”和“行千里路”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认识自己。

当然,在“海归”纷纷变成“海带”的现实背景下,这么做的风险是比较大的。但是,你难道真想要一个四平八稳、波澜不惊、一眼就可以看得到遥远未来的人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