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哀之龙(3)

龙凤之国 作者:(日)陈舜臣


    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是巧妙地虚构了精彩的龙形象,西洋龙像展开翅膀轻飘飘地飞舞于天空的蛇的形象或者像长脖子蜥蜴般幼稚的形象,都远远不及中国龙那般庄严。

    然而,我并不以古代中国人创造龙的想象力为自豪。如果因龙引以为自豪的话,那应是中国人具有的包容能力吧!

    因享受水源的恩惠多少懂得了一些农耕作业知识,因而富裕起来的部族,将周边未开化各部族与自己成员融合在一起的历史,恰好表现在龙的形象中。这种吸收不是在武力强制下进行的。如果是征服,就不必将对方部族图腾的一部分纳入自己一方的蛇图腾中,完全没必要采用这种麻烦的办法,而只要将蛇的图腾强加给被融合的一方即可。

    不能说全部都是和平吸收,但确实存在相当程度上的妥协。与其说龙是想象的产物,不如说龙是在妥协和宽容的条件下自然诞生的象征物更为贴切。

    我非常喜爱这种龙。

    这种龙尽管外观奇特,却是和平的象征。我为这种龙感到骄傲。

    如前所述,龙的鳞片暗示着渔民,犄角暗示着狩猎民,而躯干就是蛇。以依赖水源的原始农耕部族为中心,内部又保持着各个部族的相对独立,从而形成一个生活圈。这一原始国家的国章应该非“龙”莫属。

    我推测中国以外的龙和蛇也一定与洪水泛滥时的河流有关。

    蛇及后来变化而成的龙形就是狂暴的河流。它是使人恐怖的象征,也是必须制服的对象。

    与出云簸川有缘的八岐大蛇,被素戋鸣尊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神。征服了,蛇被迫献出了天业云剑。

    西洋的龙也曾屡遭杀害。阿波罗杀过龙,海格力斯也杀过龙,伊阿宋、齐格弗里德、崔斯坦、圣乔治等有名的英雄也大都有过屠龙的经历。埃及之神霍鲁斯征服了蛇形恶神的塞特。在印度传说中,龙与叫金翅鸟的怪鸟相格斗,落败后被对方吃掉。

    素戋鸣尊征服八岐大蛇后,获得了剑和奇稻田姬;海格力斯屠杀龙后,获得了黄金苹果;伊阿宋获得了金羊皮;齐格弗里德获得了尼贝龙根的财宝;圣乔治得到了女王……他们每个人都得到了屠龙的报酬,征服龙的印度金翅鸟更是得到了龙肉。

    在上述传说中,人们经过激烈搏斗似的苦战治理了河流,结果得到丰硕的收获,讲的不就是征服龙这种狂暴对象的故事吗?

    不,龙的命运要比这残酷得多。

    如果将蛇和龙看成发狂的河流本身,这种泛泛的解释也许能成立。但是,为了祈祷河流温顺而用龙作图腾的部族,如将他们看成传说中的龙,那么这些传说应另有含义,或许有充满血腥的内容。

    因为所要征服的不是“似龙形状的汹涌洪水”,而是要征服以龙为象征的和平部族联盟。

    如前所述,如果出现一个以农耕部族为中心的生活圈,那他们的性格应该比较温和,而在当时他们一定是具有高度文明的集团。

    在离这种文明圈相当遥远的地方,还存在着没受到农耕部族恩惠和影响的游牧及狩猎部族。他们尚未开化,呈野蛮状态,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他们有时打不到猎物,有时即使打到猎物,肉类也会很快腐烂,所以经常陷入动荡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已极具战斗的状态,在茫茫荒野和茂密森林中,他们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与上述处境相比,在耕地播种的农耕作业中,从根本上缺少战斗训练的因素。农业并不要求集团行动,而且由安定生活所构成的文明,程度越发达人们就变得越发软弱。

    以龙为图腾文化圈的富裕程度,对集体奔波在山野上不断忍受饥饿恐怖的未开化部族来说,肯定会成为被垂涎的对象。

    虽生活富足,但习于安逸而缺乏战争经验的龙族,在河畔建起了乐园。他们苦斗的对象不是战争,而是治理河川。

    面容漆黑、身体裹着兽皮的蛮族们,每当接近龙族生活圈时,他们用手挠着长满虱子的污垢长发,手搭凉棚到处张望,不禁咂着舌头。

    他们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不分昼夜征战的军事行动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因而部族成员都得以成为强悍的士兵。

    当看到河畔的乐园时,他们强悍的面孔上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神色。

    乐园上方炊烟袅袅,好像随时都有可吃的东西,而且还能听到愉快的歌声。

    野蛮的人们一定在策划着。——赶快招兵买马,磨快石斧和石箭,整理弓箭。大概他们在摩拳擦掌地准备夺取乐园吧!

    危哉,吾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