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嘴八舌话《风声》(4)

电影风声传奇 作者:老鬼


     
  张涵予:“陈国富导演深藏不露,心里有谱。高群书导演创作激情澎湃,对自己很清楚,对演员的要求也很有把握。他们两在一起简直就是绝配!”
  
  苏有朋:“演员入戏的时候是很敏感的,如果导演语气不好的话,演员会越来越糟糕,所以两位导演对演员都是很尊重的。有些时候高群书导演会跑来偷偷给你提点小建议,我觉得会是神来之笔。陈国富导演是个天才,有很多想法,但常常在一旁比较沉默,眼神显露出关怀,他有一股磁场让你感觉没事别去惹他。”
  
  5.摄影风格
  
  《风声》的摄影指导Jake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却能说出一口流利的中文,偶尔还会使用几个四字成语来点缀一下。说到他与陈国富导演的合作,也能算是众多偶然中的一个必然吧!
  
  Jake:“三年前就认识陈导,一直希望有机会跟他合作,而这次的《风声》完成了我的心愿。08年2月底3月初的时候,陈导就和我提过这个事情。5月份看到了剧本,那个时候高导还没有参与进来,剧本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当时刚看剧本就吓到了,很多大场面,很多爆炸的镜头。我之前在台湾在美国都是拍低成本的电影,这个电影我拍不了,我不明白陈导为什么要找我。但后来看到五个人进入裘庄的戏之后,就明白他找我拍的原因了。三年前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就有谈到,我们想弄一些以表演为主的东西,他知道我对那个非常有兴趣。”
  
  当陈国富和Jake正聊得情投意合的时候,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Jake:“有一天,陈导突然告诉我可能要找另一个导演来做这个片子。我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我们聊得好好的他却要换人?而且我不知道另外那个导演是谁,不了解他的作品。后来陈导给我看了高群书之前的一个片子,我立即对他产生了兴趣。这是我第一次和两个导演一起合作,很紧张,但也很期待。”
  
  因为是第一次参与商业大片的制作,Jake在拍摄前都做足了功课,准备得很充分,但来到现场后依然发现事与愿违。
  
  Jake:“我第一天开拍的时候,本来想好了每个镜头要怎么布光,但后来发现和演员走位配合得不好,就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在后来的拍摄当中,除了某些大场面外,几乎没有一天是完全按照计划去布光走位的,都是根据现场的一些灵感和直觉去做。我和导演们都很重视直觉,在现场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灯光的概念就是走老电影的方向,不管演员走到哪里,他们都有好看的光,是不太写实的,为了营造出一种经典电影的气氛。
  
  在天津拍摄万人大街的那场戏时,动用了十几台发电车,一共有50多万瓦的灯,NG了很多次。刚开始导演要求先拍手持跟拍的镜头,但我发现很难,人很多,根本没办法走路,也看不到前面的人,被推来推去。后来我们就把摄影机放在花车上拍,画面很不错。
  
  原本以为大场面是最难的,后来发现不是。有一场李宁玉和顾晓梦的对手戏,两人将近崩溃了,一镜长达13分钟,导演要求一镜到底地去拍。可是胶片最多只能拍11分钟,而且场景从客厅到浴室,关门再开门,我们只能双机同时拍摄,为保证不穿帮,在配合上必须非常的巧妙和默契。导演要求手持摄影,而机器很重,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很累,还要保证拍摄效果,非常难。当我们拍到第三条时,我的身体就不行了,整个人瘫坐下来。通过那天,我对片子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理论上我们拍商业片是不可能玩这样的一个镜头的,但我却通过这么一个大制作的影片完成了之前拍独立电影很想做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