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耳 朵(1)

从头到脚谈养生 作者:薛慧


从耳朵上解读肾的盛衰

历代医学专著多有关于“察耳”、“望耳”、“观耳”、“诊耳”的记载。《灵枢·本脏篇》云:“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王明鉴《证治准绳》曰:“凡耳黑,皆为肾败。”人的体内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在耳朵的特定部位就会有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中医认为,耳郭较长,耳垂半满,是肾气盛健的象征,肾气充足者多健康长寿。

耳郭出现粗糙不平、有棘突状的结构,常见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

耳垂上有一条自前上至后下的明显皱褶的斜纹线,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

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常见于肾脏病和糖尿病。

耳轮色白且耳薄面白,多见于突遭寒冷刺激以及病情垂危之人。正常耳朵的颜色红润,变成他色必有病因。如果耳薄面白,是严重肾衰的表现,因为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结合其他有关症状,例如毛发枯萎、齿落腰痛等,就构成了病危之征。在此疾病的医治过程中,如耳朵变白,应当提高警惕,以防肾气衰败、生机枯竭。

耳朵瘦小,甚至枯萎,多见于严重的体能消耗疾病以及病程的后期阶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精气不足,其表象多为肾精亏损或者肾阳耗竭。本症如拖延日久,精气消耗殆尽,极易造成衰竭现象,故病情危重者应住院进行治疗。

耳屎也是宝

有人喜欢掏耳屎,没事的时候就会找火柴棍或掏耳勺甚至是用自己的手指在耳朵里掏来掏去,似乎掏耳屎是一种享受。殊不知,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做法。因为,耳屎不仅对我们的耳朵没有任何害处,相反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耳朵来说,耳屎可谓一宝。

耳屎是人体耳道内耵聍腺产生的油脂性分泌物,又名耳垢。从物理性状看,耳屎通常呈淡黄色蜡样干片状物质,味苦,不溶于水、酒精或乙醚;从化学分析来看,耳屎含有油、硬脂、脂肪酸、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的水以及少许白垩和钾、钠等元素。古本草称耳屎为“耳塞”,常入药,用于癫狂鬼神及嗜酒,足伤手疮(抓疮伤水),蛇、虫、蜈蚣蜇,破伤风,小儿夜啼惊热等症。

具体来讲,耳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耳屎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阻挡来自外界的尘埃颗粒。富含油脂的耳屎还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至于干涸,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

2.耳屎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对耳朵的侵害。耳屎上密融融的细毛可以阻挡小虫的进入,且耳屎味苦,小虫尝到耳屎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 耳屎和细毛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震伤。

3.富含脂肪酸的耳屎,可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