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11)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


 

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所发生的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分离及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完全证实了马克思的论断。而这种分离由于金融全球化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以美国为例,1966年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无关的只占20%;而到1976年,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5年后,其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就只剩20%,而无关的则上升到80%。到1997年,世界贸易额当年为6万亿美元,而世界货币交易额为600万亿美元,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额只占到1%,而美国当年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只占到……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目前世界各国累积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年度GDP总额的60倍。”

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在世界24万亿美元投资中,金融投资占85%,约为21万亿美元,直接投资只有3万亿美元。现在世界金融市场每天的交易额为3万亿美元,但其中98%以上都与商品贸易无关,这些金融交易都是短期投资,大约为30天,有的只有1天,其目的是赚取汇率和利率差额。大量游资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难以预测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都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已经具有了新的特征,例如由于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它所采取的各种反周期措施,其中包括在技术层面采取的分散风险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和推迟了危机的到来,改变了经济危机的周期,出现了所谓的长周期现象;再比如,由于经济的金融化,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加大,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开始就表现为金融体系崩溃,而不是表现为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并且金融危机爆发点不仅出现在外围国家,同时也出现在中心国家(例如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些新现象都值得我们研究。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入开展金融全球化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金融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外部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如前所述,金融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和货币交换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现代金融的先进知识和经验,实行追赶式发展,尽快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意识到,金融全球化是由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是由它们制定的,因而从总体上说是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从事国际剥削,攫取超额垄断利润服务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而金融安全涉及国家主权,不可等闲视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金融体系的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条约和规定,特别是在世贸组织框架协议下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