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可避免的经济全球化(19)

中国经济十年螺旋 作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呢?客观评价经济全球化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是知识经济化。在当今时代,以科学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在经济活动和经济成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知识经济带来了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对象的扩张和生产主体劳动者的智能化。总之,知识经济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知识劳动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市场竞争靠的是知识竞争,而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又迅速转入生产应用,其发展迅速和传播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时代都不能比拟的。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突出现象就是,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并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信息科学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便捷。网络已经将世界联为一体,“地球村”显得越来越小,信息发布只要在瞬间就能完成。信息技术和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国际经济活动。如今,电子商务也将成为新型的流通工具,迅速占领市场。信息化和网络化节约了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当今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国际经济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国际资源配置也越来越合理化,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商品在国际间交易,劳动力在国际间组织,技术在国际间转让,信息在国际间传播,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各国的比较利益。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表明市场主体日益国际化。

第四,经济全球化是金融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最突出表现是金融国际化,体现在货币国际化、资本全球化和金融制度国际化、规范化。金融市场的活跃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兴旺。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是最早最大规模的国际组织。当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欧元、美元、日元在全球的竞争,还有前几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是金融国际化的表现。

第五,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市场一体化。早在一百多年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经济就冲破了民族界限,形成了商品经济的世界市场。列宁曾经将帝国主义的商品输出作为带动资本输出的条件。在今天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各国企业竞相加入市场竞争,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角色。以进出口贸易为特征的国际市场越来越广泛,进出口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各国只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获得比较经济利益。

第六,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军事相关联。经济全球化也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反映了国际政治和军事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并存的,并且是国际经济政治的产物,如欧盟的形成、欧元的产生,既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也是国际政治关系的产物。同时还应看到,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上实力强大,才有可能增强综合实力,进而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有较强的发言权。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后,可以享受到其利益,在国际生产活动中获取比较利益。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自身条件也不尽完善,在开放市场后,国内市场受到进口商品的冲击,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遭到冲击。例如,在过去十多年里,亚洲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就是因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开放政策,从全球金融、经济、贸易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资金。而在1997年,正当亚洲经济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时,突然遇到了金融危机的袭击。这里暴露出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经济体制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时,既没有注意控制外债规模,也没有设法避免短期资本大进大出的风险;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没有注意到消化、吸收和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仅求一时的发展速度,忽视了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