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左脑规划,右脑管理(2)

明茨伯格论管理(珍藏版) 作者:(加)明茨伯格


问题三

行文至此,我的讨论走向何方该是很清楚的了(至少读者的右脑应该清楚了,而我之所以还要写出来,或许是为了读者的左脑考量吧)。情况可能跟纳斯鲁丁的故事差不多:管理研究者们一直在亮堂的逻辑分析区寻找那把失落的管理之“匙”,但它说不定根本就藏在漆黑的直觉区。

具体而言,我认为在正式规划和非正式管理之间或许存在一个根本的差异,类似于人类大脑左右两个半球之间的那种差异。规划和分析技术是连续性的,系统化的;总之,是清晰明白的。人们希望规划者和管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有序步骤(其中每一步都进行了清楚明确的分析)来完成工作(有人提出,成功应用这些技术也需要一定的直觉,但这种看法对我的观点并没有太大影响。直觉的产生只不过意味着,分析者跳离了自己从事的科学)。

那么,正式规划使用的似乎是一套和左脑类似的流程。而且,规划者和管理学家们仿佛是沉迷于一个系统化的有序世界,大多数人对关联性和整体性更强的方式毫无兴趣。

管理又如何呢?更确切地说,高层管理者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呢?(在这里,请允许我强调一下:这里的讨论主要关注的是组织的高层,我认为在这个级别上,规划和管理的分裂是最明显的)。固然,管理者会以一些方式进行规划(也就是说,他们会提前思考),他们也会利用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但我相信,要有效管理一家组织,这还远远不够。因此,我猜测:管理组织的重要过程,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与右脑有关的能力。高效管理者似乎更钟情含糊、综合、神秘、相对无序的方法。

若然如此,这个假设就能解答有关规划和管理之间矛盾的第三个问题。它还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高级管理层当中,新的规划分析技术一个接一个地走向了失败。PPBS(规划-设计-预算法)、战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公司模型—在很多例子中,人们都曾以极大的热情迎接它们的到来,接着,几年以后,又悄悄地把它们从后门扔了出去。

源自右脑的管理

由于迄今为止对右脑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所以我拿不出太多的证据,证明管理之匙确实在那里。我只能向读者描述我对情况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数据。然而,根据我自己对高级管理层的研究,有不少发现都暗示,他们具备了右脑思维的特征。

在研究中,有一个事实反复出现。重要的管理过程总是无比复杂而神秘(不仅对身为研究者的我来说是这样,对当事的管理者来说同样如此),采纳的总是最为含糊的信息,使用的总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维方式。这些过程,与其说是有序的、前后相继的,倒不如说是互相关联的,整体化的;与其说依赖的是智力,倒不如说是依赖于直觉。换言之,它们似乎是最典型的右脑活动。

下面我概括地列出一些发现:

1. 与书面形式(也即读和写)相比,我所观察的五名CEO都强烈偏好口头沟通形式,尤其是会议这种形式。当然,口头沟通也是线性的,但又不仅限于此。管理者偏爱它,似乎有两个根本的原因。而这两个原因,又暗示着一种相互联系的运作模式。

首先,口头沟通使得管理者能够“读到”人们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动作手势。如前所述,这些似乎都是和右脑相关联的刺激。其次,或许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口头沟通使管理者能够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所以,管理者对口头媒体的偏爱,暗示他们在获取信息时,更喜欢关联性的、同步性的方法,而不是前后相继的有序方法。

2. 除了注意管理者所选用的交流媒介,观察管理者信息的内容,以及管理者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也很有意思。此处的证据是,管理者获得的大量信息是软性的、不确定的—比如对他人的印象和感觉,道听途说,八卦,等等。而且,许多管理者对分析性数据—一般而言,也就是报告、文档和硬性数据等—似乎没有太大兴趣。

管理者如何处理这些软性的、不确定的信息呢?我想,他们应该是将之“综合”起来,而不是对其进行“分析”。(你要怎么去分析朋友的心情呢?又怎么去分析某人听到一个建议后扮的鬼脸呢?)大量此类信息,帮助管理者从潜意识上理解自身组织及其外部环境,帮助他“把握全局”。在管理当中,这一常见的表达方式,充分说明了管理者是从联系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去利用信息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