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言献策(4)

建言中国 作者:李中印


  

王波明:建言建立证券市场

建言时间:1988年3月。

建言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提交《关于促成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

建言人物:《关于促成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由王波明、高西庆、王巍执笔,联合李青原、刘二飞、茅桐、王大伟、盛溢共同完成。王波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他作为证券市场的早期主要推动人之一积极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高西庆,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时任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首席律师。

建言背景:我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是1891年由上海外商经纪人组织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在这两个交易所买卖的主要是外国企业股票、公司债券,中国政府的金币公债以及外国在华机构发行的债券等。1918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平证券交易所成立。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天津证券交易所在1952年关闭,旧中国的证券市场相继消失。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许多人还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股票交易所还是不可思议的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呼唤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此时,建言人得到早前的一条消息,纽约股票交易所董事长在中国拜访了邓小平。邓小平对他说,你们有个纽约股票交易所,我们中国也可以试试嘛。

建言的主要内容:在中国设立股市,建立证券市场。

决策的过程:1988年7月,人民银行总行召开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正式拉开创建中国证券市场的序幕。这次会后,由人民银行总行牵头组成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成员包括王波明、张晓彬、宫著铭、周小川、高西庆、蔡重直、陈大刚、许小胜。这个小组起草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包括,筹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想和可行性报告、建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的建议、建立证券管理法的基本设想。1988年1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主持会议,研究确定由国家体改委牵头组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为建立证券交易所做准备。1989年12月,上海市成立筹建上海股票交易所的三人小组,分别是上海交通银行的董事长李祥瑞、上海人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声。1990年12月,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联办”申请的STAQ(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两所一网作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就此建立起来。

产生的成就和影响:18年之后,中国股市股票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股市为许多上市公司、企业带来了活力和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彭苏《王波明将证券市场引入中国》,《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11月1日;王波明《见证与超越》,和讯网,2007年8月18日。

张卫星:建言股权分置改革

建言时间:2001年10月。

建言形式:张卫星在新浪网公开发表《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一文,首次提出非流通股票全流通。

建言人物:张卫星,当时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所属华电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职员。

建言背景:中国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由此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结构。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早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块心病。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正是由于股权分置,上市公司大股东有圈钱的冲动,却不会关心公司股价。此外,三分之二的股份不能流通,客观上也导致流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波动较大。1998年和2001年,国家曾先后两次进行国有股减持的探索性尝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来。股票市场的人为割裂,极大地制约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必须寻求公平的解决办法。

建言的主要内容:张卫星认为,实现全额流通,统一价值参照体系,进而实现上市公司的同股同权,以解决我国股市多年来的积弊,是当前迫在眉睫最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张卫星提出了两个具体的政策建议方案,一是非流通股按比例缩股流通。举例来说,就是假如国有股的折股价格为1.5元/每股,社会流通股的发行价为6元,则不流通股缩股为原来的四分之一。二是社会流通股按成本比例拆细,即按流通股股票的发行价与不流通股的折股价的比例关系进行社会流通股的扩股,举例来说就是假如国有股的折股价格为1.5元/每股,社会流通股的发行价为6元,则所有流通股数量拆细变为原来的四倍。

决策的过程:2004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股市存在股权分置问题,并提出要积极稳妥的解决此问题。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5月,证监会推出股权分置改革4家试点上市公司。2005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普遍采用了送股、缩股等技术解决方案,与张卫星最早提出的思想是一致的。

产生的成就和影响。到2007年底,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扫清了制约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阻碍。股权分置问题的成功解决,对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所有股东利益一致,有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和业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张卫星《中国股票市场非流通股的全流通解决方案》,新浪网,2002年1月15日;张卫星《何时实现同股同权》,《商务周刊》,2004年12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