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3 (5)美国投入自由贸易政策的怀抱

贸易战争 作者:韩青


1944 年6 月6 日,“二战”中的盟军对纳粹德国展开了代号为“霸王”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就在欧洲战场硝烟弥漫的时候,在美国的倡议下,来自美、英、法、苏、中等44 个国家的特使和代表,齐聚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他们要为战后的全球经济重建绘制蓝图,一起商讨战后国际经济运行的问题,研究建立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使它们能够共同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货币- 金融- 贸易”的三大支柱。

在此次会议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一个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另一个是美国财政部的经济学家哈里?怀特。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代表了战前传统强国的利益,而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代表了美国规划世界的意图,两者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但是,会议当天的局面完全被美国控制,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与会的44 个国家中除英国以外全部选择了“怀特计划”。这次会议最终确定由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美元和黄金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 美元,其他的货币再与美元形成固定的汇率,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戴超武评论“布雷顿森林体系”时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最重要的影响是完成了一次世界经济霸权的交替,就是说,从英镑的霸权转到美元的霸权。”那么,为什么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了英国都选择了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其实原因也十分简单。因为在当时,美国的国力非常强大,而且美元已经在贸易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这次会议中,涉及金融领域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通过了,涉及投资领域的《建立世界银行协定》通过了,但涉及贸易领域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却胎死腹中。

这份被称为“哈瓦那宪章”的国际贸易组织文件被美国国会否决了,原因是许多国会议员担心如果美国此时开放国内市场,其他地区的廉价商品就会大量涌进美国,从而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

但是同样有人认为,“二战”的起因之一,就是战前大国之间的关税战和贸易战,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在战后建立一个自由的多边贸易体系。因此,自由贸易主义者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想出了一个绕开议会的办法。1947 年,各国政府根据“哈瓦那宪章”的精神制订出一份临时性文件,这是一种低等级的政府机关之间的行政协定,不需要议会审批,只要各国代表签字即可生效。这个临时性文件就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同时成立了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明确规定,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能再随意提高关税,或者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的协定,如果要强行实施,就有可能遭到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其宗旨就是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以求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推行贸易自由化。自此,各个国家都有了需要在国际上共同遵守的规则,要想获得别人的东西,你就必须让人家也得到你的。也就是说你要获得别国的市场,你就必须要让出本国的市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双赢的局面。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边贸易体制的条约文件,它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使得因贸易摩擦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尽管它的名称中有“临时”的字样,但是沿用了47 年,直到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在这47 年里,全球关税大幅度降低,平均关税率从40% 下降至4% 以下,吸纳了上百个缔约方,举行了8 轮多边贸易谈判,处理了百余起贸易争端,发展了货物贸易规则并成功地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纳入其法律制度框架内,全球贸易渠道的畅通导致贸易额成十倍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并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今天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时,我们不得不感叹当年关贸易总协定的设计者坚持自由贸易的远见卓识。

而对于刚刚结束“二战”的美国来说,此时它急于释放战争期间积累的巨大产能,所以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销自由贸易主义,希望全球各个市场的大门都能向自己敞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才真正彻底从贸易保护投向自由贸易的怀抱。这时距离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支持自由贸易,已经过去了整整168 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