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庐山会议:从反“左”到反“右”,继续大跃进(1)

中国民营经济史纪事本末 作者:黄孟复


◆庐山会议:从反“左”到反“右”,继续大跃进

在“大跃进”初始阶段,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同全国人民的心情是非常一致的,对“大跃进”充满了信心和热情。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开来,基本建设投资巨大,资源、人力浪费严重,消费增加,造成国家财政、人民必需品到处捉襟见肘,国民经济开始下滑。1958年冬到1959年7月的八个月时间里,党中央和毛泽东曾经多次召开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1959年7月2日-8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庐山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问题,讲了自己的看法,在肯定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指出执行政策中的一些缺点错误。7月3日起,与会人员按地区分为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六个大区进行讨论。讨论的主题是纠“左”,各组发言踊跃,气氛轻松,准备经过讨论,形成《纪要》发至全党。

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意见。毛泽东没有接受批评,反而组织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这样就中断了对“左”的纠正,反而确定了新的方针:“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大跃进”,想在当年完成或接近完成“二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经压缩的基本建设项目重新“上马”,使投资额达到311.6亿元;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也都将计划提前。  

1960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提出:“开门红、满堂红、红到底”的号召。要求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第一季度的平均产量应不低于或略高于上年第四季度水平,实现月月红、季季红;实现产量、质量、品种、成本、安全样洋红,全面跃进。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夸大地估计“反右倾”以后的所谓大好形势,又过高地规定本年度钢产量为1840万吨,粮食产量为6000亿斤,还提出8年完成人民公社从基本队有制到基本社有制过渡的设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