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造最快的赛艇(2)

谁说蚂蚁不能举重 作者:本事编委会


然而,在光洁度、强度、线形和重量等方面,飞鹰公司的赛艇与国外著名品牌相比,显然并不是“无敌”的。1994年,熊樟友带着他的赛艇参加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举办的世界赛艇锦标赛,算是真正开了眼。“到那儿一比较,(自己造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熊樟友说,他知道差距很大,但就是不晓得差在哪儿。

这时候,世界顶级赛艇设计制造大师、国际赛联器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菲尔特先生在展馆发现了飞鹰公司的赛艇。在满眼都是欧美品牌的展台上,这个来自中国的、有些粗糙的赛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经由国际赛联主席道尔?尼尔森牵线,见到了正苦思突围之策的熊樟友。

缘分真是妙不可言。这次见面的重要性对飞鹰公司来说,不啻于一次重生。甚至在十几年之后,熊樟友依然对那次邂逅的细节记忆犹新。

克劳斯是世界上第一条复合材料赛艇和“克劳斯线型”设计的发明者,也是当代奥运赛艇事业发展与进步的见证人。一见面,克劳斯就诘问熊樟友,为何屡次剽窃欧美赛艇公司的产品。熊樟友也很坦白,倒出了自己一穷二白的苦衷,并告诉克劳斯,自己的赛艇在很多方面都与欧美名牌赛艇有不小的差距,但不知如何缩小这个差距。老熊的坦率使克劳斯一见如故,他毫不保留地指出了飞鹰赛艇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1995年2月2日,克劳斯来到了富阳。当时的情景,熊樟法记忆犹新:“当时我们上了6个项目,他建议我们砍掉5个。”克劳斯还建议,要向高端地位攀升,制造碳纤维材质的赛艇。

克劳斯的建议虽然极具创建性,但熊樟友难免犹豫,毕竟砍掉这些项目意味着牺牲利润。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国内市场的容量是2000万人民币,即便飞鹰平分天下,也仅仅只有1000万的销售额,而全球市场的需求量高达1.4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两种观点与思维的交织,让熊樟友陷入了深度的思考。最终,他接受了克劳斯的建议,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不过,这一次变革不是和风细雨而是大刀阔斧。

在1996年全国赛艇锦标赛和中德法赛艇邀请赛上,全部16块金牌中有10块金牌被使用飞鹰制造的“无敌”牌赛艇的选手夺得,而使用德国王牌赛艇的选手只夺得4块金牌。

从低端竞争的泥淖中走出来,飞鹰第一次体味到了技术带来的兴奋。

恰如其分的事件营销

从1986年上海运动员颜军夺取全国冠军后,“无敌”这个带有浓厚时代特色的品牌伴随飞鹰度过了20年。在面对媒体时,熊樟法总会不厌其烦地阐释“无敌”品牌的两个内涵:一是所有运动员能借飞鹰制造的赛艇夺冠;二是在商场如战场的情况下,谁都是朋友,没有敌人。

“一个品牌诞生的故事能激发公众的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熊樟法不断地通过强化“夺冠”与“无敌”之间的联系,让品牌的内涵进一步升华。对于公众来说,“无敌”是一个相对霸道的字眼,而熊樟法的这番解释无疑弱化了它的锐性,提高了品牌亲和力。

事件营销向来是一个大众消费品快速打开知名度的不二选择,对于赛艇这个低关注度产品,它选择了一条更讨巧的传播路径:事件营销。

“已经有500多位运动员通过我们的赛艇拿到了金牌。”正是这些冠军运动员的口口相传让飞鹰的“无敌”赛艇享誉全球。熊樟法说,入选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指定的唯一招标供应商后,飞鹰公司进入了另一个快速增长期。克劳斯加盟事件、运动员夺冠事件、雅典奥运会事件不仅让“无敌”品牌蜚声中外,更使飞鹰实现了质的飞跃,销售量一度激增。“隐形冠军”飞鹰船艇用事实证明了“品牌”与“销售”之间的正和关系。

“当一个市场达到一定饱和之后,横向与纵向的战略突破成了必然。品牌的影响力让多元化变得更容易。”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无敌”在赛艇上的品牌效应将使得它进入相关领域获得优势。如今,飞鹰船艇开始涉足帆船、皮划艇领域,并且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现在一些美国厂商希望在富阳建立基地,与我们合作帆船、皮划艇项目。”掌握了技术与品牌两个关键点后,飞鹰船艇的“水上帝国”雏形初显。至于2008年的奥运会,飞鹰船艇公司更是自信满怀:“我们的奥运预浸料赛艇产品在安全性、环保性、先进性方面都超过欧美老牌企业,不出意外的话,我们能再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